何鮮花
古今中外的許多教育家都把熱愛學生看作是教師最基本的美德,我國近代教育家夏丏尊則更為直接的說:“沒有愛,就沒有教育?!弊鳛樾W學校的教師對此感同身受,因為小學教師面對的是一群“缺愛”的孩子,他們受成長歷程、年齡、家庭及社會等因素的影響,比其他階段的學生更需要教師的“愛”。
思考之一:何為“師愛”?
師愛是教育的基礎,是情感教育的核心。
首先,師愛,是師德的核心,即為師之本,師德之魂。沒有愛,就沒有教育。因為愛,教師承擔教書育人之責,力求無愧人師,不誤人子弟;因責任,教師真心實意地去愛,不圖索取,不求回報。因愛,教師內外兼修,提升自我,用智慧點撥智慧,用激情點燃激情。因愛,教師心里能容下每個學生,用愛心喚醒愛心,用人格感化人格,在學生的成長中書寫自己的教育人生。
其次,好學生人見人愛,教師愛好學生容易,難的是對后進生也一視同仁,這就是師愛的寬容,也即師愛的第二重境界。身為小學教師,會遇到太多可厭可氣的學生,愛他們,換來的有時是學生的恨。那我們也要修煉成“神”,愛你無怨無悔。此時我們應換位思考,假如我是他,假如他是我的孩子。海納百川,有容乃大,對后進生的愛散發教師人格的芳香。
“師愛是什么?”這是沒有標準答案的,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理解,但我知道“愛”是沒有限制的,小到對學生的一句鼓勵,甚至一個微笑、一個眼神……都能讓學生感受到師愛的溫暖與美麗。
思考之二:小學教師如何表達“師愛”?
那我們應如何愛學生呢?尊重、理解、認同、激勵、挖掘“閃光點”、一視同仁、困材施教、持之以恒、“雪中送碳”……這些前人都已進行了深入探討,對于小學生,我認為較有效的是從如下三個方面展開“愛”的教育。
首先是尊重、理解學生,并與學生交朋友。記得一位教育家說過:教育的秘訣在于尊重。只有心懷真愛的教師才能真正做到,尊重每一個學生的知識層次、個性特點、思想狀態和所處的年齡特點。也只有先尊重學生才能打開他們緊鎖的心門。很多教師對學生施以愛,卻導致“因愛致恨”,其中最典型的錯誤就是把“關心學生”轉換成“關心學習”,很多教師都特別重視學生的考試成績,但對于學生來說,尤其是小學生,學習成績是他們不愿提起的事情,他們并不需要教師特別關心他們成績的高與低,而需要的是教師能尊重他本人在校的每一天表現,理解他的內心需求,與他朋友般地共同成長。
如2019年我任教二年級的數學,有3個同學常在課外著迷地玩撲克牌,后來發展到在上課時偷偷地玩。對于這樣的學生,單個做思想工作,對上癮的他們效果不佳。我靈機一動,因勢利導,了解到他們是在玩“斗地主”這游戲,體會那令他們著迷的出牌技巧,從人本角度在課外加入了他們的角色,與他們展開朋友式的探討,理解了學生也贏得了信任,后來我花了幾天晚上把這游戲出牌技巧練熟,然后利用課外時間指導他們怎樣利用數學記牌對壘才能長勝不輸,并進行品德教育的灌輸,使他們的好奇心也就慢慢蕩然無存,從而使他們回到課桌上不開小差認真聽課,亦讓他們體會到學好數學的重要性,令他們自覺“回頭是岸”,又培養了他們的團隊合作精神。
其次,把愛巧妙的融入豐富多彩的團體活動中,寓教育于活動之中。小學生原本學習生活是輕愉的,如果一味專注于語數英科目中,學生的成績不但不會提高,學習興趣也會進一步喪失。我們調查發現,小學生最喜歡的是團體活動、校運會、文藝匯演等。為此,我校結合政府開展“百姓歡樂舞臺”文藝品牌,有目的地在各年級成立節目組團,并創造性地開展各種文藝活動,通過節目組團活動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引導學生深入社會、了解社會、服務社會,不但豐富了學生的校園文化生活,還增加學生的健康心態,鍛煉了學生策劃、吃苦耐勞、與人溝通等學生團隊精神及整體素養的能力。也讓學生在不知不覺中體會到學校的良苦用心、老師的愛。
再次,小學老師的愛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應是“馬拉松式”的,這就是堅持到底。小學教師經常會遭遇一些“刀槍不入”的學生,他們面對關懷和體貼表現出和面對歧視與蔑視同樣的冷漠。當老師的熱情長期遭到白眼和不屑,愛的溫度逐漸降低就沒什么奇怪的了。但要知道,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每一顆冷漠的心都是由一系列悲劇鍛造出來的。對于小學,我們唯一可用的“武器”就是我們比冷漠的孩子多一份執著,多一份堅守的勇氣。若有“一塊石頭也能把他焐熱”的精神,又何懼怕“頑石”式的學生。
責任編輯龍建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