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鐵文
七年級數學下冊《平面直角坐標系》這章書在初中階段具有啟下的作用,它不僅建立起圖形與數量間的聯系,還將為幾何問題和代數問題的相互轉化奠定了基礎。根據“停課不停教、停課不停學”的要求,續承我校數學科組老師榮獲“廣州市微課比賽一等獎”和“廣州市講題比賽一等獎”的優勢和傳統,結合我校研學后教“三維呈現”課堂模式和“2×2互助共進小組”學習方式,構建我們數學科組特色的“線上微課導學+”教學模式,借助“QQ和一起中學”兩大平臺實現管理育人和課程育人,進而培養初中生的數學發散性思維,及高度達成“師師共進、師生共進和生生共進”三大目標。
一、“線上微課導學+”的教學過程及模式——以《基于平面直角坐標系背景下三角形面積》為例
二、模式推廣
1.線上集備研透教材,實施分層教學,達成備課組老師共進。為提高線上數學教學質量為目的,建立初一數學備課組QQ群,采取線上備課,研究七年級下冊的教材與教法,采取由易到難,由正向思維到逆向思維,由發散思維到聚攏思維的分層教學方式。層層遞進,通俗易懂,生動深刻。不僅為錄制微課奠定扎實基礎,還促進了備課組老師之間的共研共進。
2.數學科組共學技術,線下錄制微課,達成科組老師共進。我校數學科組老師的作品榮獲“廣州市微課比賽一等獎”的優勢和傳統,并在數學科組“主題教研”中作《如何錄制微課》經驗分享,為錄制微課奠定了技術保障,只需準備好筆記本電腦、錄屏軟件、課件,就可以開始錄制,每個微課時長約10分鐘,與廣州市微課制作比賽的要求相吻合。
3.構建微課導學+模式,培養發散思維,達成師生共進。微課先行,注重生成,師生共進。采取“課前微課導預習、課中微課導學習、課后微課導答疑”的教學模式,以“微課導學任務單”為導向,帶著問題進行微課學習,做到有針對性。此模式既兼顧基礎知識與技能,又注重不同層次學生不同思維的培養,還促成師生共同進步。
4.再次錄制錯難題微課,提高教學質量,達成生生共進。針對作業中學生出現的問題,包括錯題,難題,進行錄制錯難題教學的微課,甚至嘗試讓學生錄制錯題講解和難題突破的視頻,便于解決各個層次學生的困惑、錯因。一題多解與一題多變,切實有效提高教學質量,還開展學生講題比賽,學以致用,促進優生與優生、優生與中等生、優生與后進生之間共學共享共進。
責任編輯徐國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