甄衛嫦
在新課改不斷推進的大背景下,為了能夠更好地增強語文教學的品質,為解決在語文教學中更好地塑造學生優秀的語文素養與內在品質的重大課題,在開展高中課堂教學實踐時,語文教師必須要轉變傳統、落后的教學思路,結合當前語文的現狀與特點,轉變當前的教學思路與方法,將人文性教學理念與策略融合與滲透到語文教學活動與課程當中來,同時,應用人文性教學策略增強學生的教學主體性地位,創新語文教學手段與方式,助推高中語文教學的效率與效果得到更好地提升。
一、高中語文人文性教學的現狀分析
目前,在高中語文教學過程中,由于受到傳統應試教育的影響,教師在語文教學實際中,過分重視培養學生得分技能,重視提升學生的語文成績,很多教學內容都要求學生去死記硬背,對于語文教學內容中所蘊含的人文價值與人文精神沒有進行更好地挖掘與利用,學生的內在核心素養與人文品質沒有得到更好地培養與提升。很多學生在學習語文知識與內容時,對于文章中的人文內涵缺乏深刻的理解與感悟,不能夠對語文文章的內容進行全盤性的理解與掌握,這在一定程度上也會影響或者制約高中學生語文成績的提升、語文素養的提高。與此同時,在語文教學中,很多教師沒有重視以人為本教學理念的貫徹與落實,教師在教學中忽視學生的個性化思維與特點,學生的審美情趣、素養與能力也沒有得到有效地塑造,發揮不出語文教學的實際效果,影響高中語文整體教學質量的提高。
二、高中語文人文性教學的重要作用
在高中語文課堂教學中,教師要尊重學生的個性,重視學生價值觀、人生觀的培養與塑造,逐漸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能力與習慣,逐步引導學生養成樂觀、積極的人生態度以及高尚的精神品質與道德人格。在語文教學中有很多知識與內容能夠對學生的行為進行引導、對于學生的心靈進行凈化,使得學生的人文情懷得到更好培養,促進學生更加全面、健康的發展。傳統的高中語文課堂過分重視學生語文成績的提高,而忽略了學生人文素養的培養,使得很多培養出來的學生掌握了一些語文知識、藝術與技術,但是往往出現知識狹窄、能力缺乏、缺乏深厚人文素養,不利于培養學生優秀的綜合素養與深刻內涵。基于此,在高中語文課堂教學中重視人文性教學的有效應用,能夠有效的克服這一教學現狀與弊端,還能夠與當今的素質教育、文化教育相匹配,使得學生學習語文的精神世界得到更好的豐富、學習語文的實際需求得到更好的滿足(韓軍:《高中語文教學中的人文性教學策略探析》)。此外,在高中語文教學中運用人文性教學,能夠更好地傳播人文精神,塑造學生的人文素養。在高中語文教材中有很多蘊含人文情懷的優秀文章,如《荷塘月色》《離騷》《赤壁賦》等,這些具有人文性的文章能夠有效培養與塑造學生人文精神。
三、高中語文人文性教學實踐策略
1.巧用多媒體技術助力人文性教學
語文教師在組織與開展語文教學活動時,要重視以學生為本教學理念的應用與融合,多與學生進行互動、交流與合作,了解學生學習語文知識的實際現狀與特點,充分尊重學生教學主體性地位,培養學生學習的興趣、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與積極性,從而使得高中生能夠更加主動、積極的投入到語文教學活動當中。與此同時,語文教師在塑造學生人文素養的過程中,要重視人文教學環境的有效塑造,給學生創造更好地學習語文知識的環境,活躍語文課堂的教學氛圍,從而更好地實現語文高效教學的目標(滿艷輝:《新時期高中漢語文人文性教學策略的滲透》)。例如在《老人與海》的語文課程教學過程中,教師必須要對《老人與海》的教學結構、框架以及內容進行全面地掌握,運用多媒體教學技術來創設教學情境,將“亮劍精神”的內在價值與內涵更好地詮釋出來。教師可以通過播放課文中老人捕魚的視頻,將《老人與海》的硬漢性格更加逼真、真切的展示出來,使得學生學習興趣得到更好激發,更好地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學生能夠更加主動、積極的參與到《老人與海》的課文教學過程當中來,引導學生更好地去對人物的心理進行剖析,更好地對人物形象進行辨析,并從主人公的身上學習到永不服輸、艱苦奮斗的精神,從而更好地培養學生良好的人文素養與內在品質。
2.巧用審美藝術助力人文性教學
隨著新課改工作的不斷推進,在開展高中語文課堂教學時,語文教師要重視培養學生良好的審美能力與情趣,引導學生在學習語文課文的同時能夠對文學作品中蘊含的人文精神與審美進行更好地欣賞與感悟,使得學生的審美能力、感悟能力得到更好地培養與提升。例如,在《荷塘月色》的語文課程教學中,荷塘、月色等景物本身就是一種自然美景,作者善于運用借景抒情、寓情于景的方式來抒發自己的情感,具有很深層次的美感與藝術價值。結合《荷塘月色》的課文教學內容與情景,語文教師可以運用人文性教學策略著重培養學生鑒賞課文、賞析文學作品的能力與素養,引導學生自主地去閱讀、欣賞與感悟《荷塘月色》中文章的語言美、意境美與結構美,從而使得學生能夠更好地從作者的思維與角度去思考與品味文章,深刻體會作者的內在情感與價值觀念,循序漸進培養學生優秀的人文素養與審美能力。
3.善用立德樹人理念助力人文性教學
“立德樹人是教育之本”。高中語文教師在展開教學活動時,要堅持秉承“立德樹人”的教育理念,并通過立德樹人來彰顯人文性教育的內涵與價值。在高中的語文教學課文中,語文教師承擔著文明的傳播、知識的傳播、思想與價值觀傳播的責任。教師要結合語文教學內容,挖掘其中的教育精華與人文價值,通過展開案例分析、課文賞析等方式,與學生共同探討與研究語文教學內容,并充分語文教學中育德、育人的內容來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價值觀與道德觀,促進學生更好地踐行社會主義價值觀體系(尹曉媛,翟宗杰:《新時期高中語文人文教學策略的滲透分析》)。此外,語文教師也要重視自身素養與能力的提升,為學生樹立良好的學習榜樣,并將立德樹人融入到與語文教學活動與內容中,豐富語文人文性教學的內容與形式,增強語文人文性教學的水平。
實踐證明,重視人文性教學方法與策略的有效應用與創新,一切從學生的具體實際出發,培養學生學習語文知識的興趣與能力,激發學生的學習動力與激情,增強學生對語文知識的理解與體悟,提升學生學習與應用語文知識的能力與素養,有助于實現培養學生良好人文素養與語文核心素養的目標,有助于推動高中語文教學品質與效率的更好提升。
責任編輯黃日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