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中華
形成語文核心素養要靠學生自己主動、積極地進行言語實踐活動。語文教師應該引導學生在實踐中學會學習。
一、開發語文校本課程——尊重個性,發揮特長
1.開闊眼界,激發興趣
筆者開發和實施《趣味語文》系列校本課程,課程內容包括漢字探源(古文字辨識、小篆書寫、因形解義、文化引申)、成語(成語攬勝、成語競賽、成語運用)、對聯(對聯基本知識、名聯欣賞、對聯擬寫、對聯展示)、廣告(廣告鑒賞、廣告詞擬寫)、歌曲(歌詞賞析、歌詞創編)、熱播劇中的語文知識(片段欣賞、文獻尋源、“劇務”找茬)、博物館中的語文知識(博物館概覽、博物館尋寶、博物館大家看)、讀圖配文(好圖好文欣賞、畫龍點睛、牛刀小試)、節日節氣(古詩詞里的節日、名著里的節日、二十四節氣故事)、字謎(字謎鑒賞、字謎方法、字謎猜猜猜)等專題。
學生選課熱情很高,每周短短半個多小時,引導學生關注語文、關注文化,在傳統和現代的聯通中感受和思考語文的神奇和美麗,做一個文化人,做一個文化傳承人。
2.教授方法,啟迪靈感
筆者嘗試開發和實施《詩歌鑒賞》校本課程,包括詩歌發展史、古代詩歌常識、詩歌的分類、詩歌的主題、詩歌的語言、詩歌的手法、唐詩宋詞元曲選講、中國現代詩選講、外國詩歌選講、我們來寫詩等專題和活動,幫助學生了解詩歌基本知識,見識詩歌多種樣態,掌握詩歌鑒賞和創作的基本方法,在積累、感悟和運用中提高欣賞品位和審美情趣。
學生創作的詩歌節選如下:
微風輕拂舞衣襟,落影斜陽灑余情。醉心暖意雁歸去,皎月何時映鄉明。(《絕句》)
你保持著裝睡的姿態\等待著最后的驚喜\從頭到腳都是欲蓋彌彰的刻意\裝睡的人叫不醒\是因為叫他的人不明白\裝睡著的小詭計\是一個隱藏謎題\只有游戲中有緣的玩家\才有資格觸發升級(《裝睡》)
夜,是凉\帶著剛投過風的黑紗\縛住你的雙腳,困住你的眸\涼風習習,你在風中瑟瑟發抖\卻不知星光在你身后\燃燒成了火(《無題》)
觀察生活、模仿名篇、記錄才思,在實踐創新中語文核心素養得以提升。
3.立德樹人,涵養品性
開發和實施《讀史記,學美德》校本課程,從精神點撥、經典文段、名家點評、美德感悟、習題演練等步驟,解讀《史記》相關篇目,深入感受愛國、誠信、正直、勤儉、隱忍、高潔等中華傳統美德,使學生在經典文本的細讀中被感動、被激發、被涵養。
例如通過品讀《屈原賈生列傳》,理解屈原為國不惜死;品讀《田單列傳》,敬佩國家有難挺身而出;品讀《大宛列傳》,了解張騫、蘇武出使不辱國志;品讀《張丞相列傳》,看到周昌直言勸諫的正直;品讀《汲鄭列傳》,學習汲黯執法斗權貴的勇敢;品讀《刺客列傳》,感懷齊桓公不背曹沫之盟的誠信。
傳統美德從來都不是干巴巴的教條和口號,它被古往今來的很多人闡釋和踐行,它被文辭兼美的經典作品記錄和提倡,它也值得語文教師帶著學生一一解讀和發揚。
二、實施語文活動課程——深度參與、充分展現
教育學家杜威有言“學校即社會”“教育即生長”。活動課程有利于學生通過經驗的獲得與重構來學習,有利于尊重學生的主動精神,有利于突破傳統的課程框架。筆者所在學校依托語文科組,利用閱讀節等契機,精心設置語文活動課程,開發學生的自主學習意識和創新性思維,充分利用語文活動課,增加語文學科的實踐性和趣味性。
例如組織學生參加名作家講座、書法教授講座、報刊征文、話劇表演,舉辦課本劇大賽、演講比賽、辯論比賽、作文比賽、書法比賽、詩歌朗誦比賽、詩歌寫作比賽、電影觀賞等等活動,促進學生準確、精心、積極運用漢語言文字。學生在各種活動課程實踐中獲得鍛煉、習得經驗、找到舞臺,越來越多的學生運用語文得心應手、游刃有余,獲獎眾多。筆者還倡導學生利用假期旅游,參觀博物館、藝術館、展覽館,適當參加公益活動,積極申報學生探究小課題,在自然風景、文化陳列和接觸社會中感知、體驗、理解古今散文詩篇,理解漢字的發展歷程,領悟中國的文化特質,得到美的熏陶,學習創造美、傳承美。
建造羅馬非一日之功。語文核心素養的提升有賴教師和學生的長期的學習和實踐。“零星”語文課程的開發和運用,是一種探索、一種努力。
責任編輯邱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