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閱讀教學是英語教學中的重要組成部分,高中階段學生接觸到的單詞、句式及語法等基本上是依托文章閱讀體現的。素質教育背景下,閱讀教學的目的并非只是讓學生在閱讀中獲取知識,更重要的是培養學生的學科核心素養,讓學生在掌握知識的同時掌握獲取知識的方法。因此,本文首先闡述了英語學科核心素養的內涵,其次分析了高中英語閱讀教學中存在的問題,最后重點闡述了學科核心素養背景下高中英語閱讀教學策略,旨在切實培養學生英語學科核心素養。
關鍵詞:學科核心素養;高中英語;閱讀教學
中圖分類號:G427? ? ? ? ? ? ?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 ? ? ? ?文章編號:2095-624X(2020)32-0018-02
引 言
隨著新課程改革的深入實施,英語學科核心素養的培養已經成為高中階段英語教育的主要目標。閱讀教學是英語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同時也是培養學生理解能力的主要方式[1]。新課程標準對高中英語閱讀教學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重點培養學生學科核心素養,促進學生形成優良的思維能力,培養學生的跨文化意識,促進學生全面發展。因此,本文探究了學科核心素養背景下高中英語閱讀教學的有效策略。
一、英語學科核心素養的內涵
文化意識、思維品質、語言能力及學習能力都屬于英語學科核心素養的內容。其中,文化意識的培養對于學生而言,有利于其理解與認同本民族文化、增強文化修養。思維品質指的是學生在學習及應用英語時形成的一種思維能力。語言能力指的是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形成的良好的聽、說、讀、寫能力。語言的學習與其背后的文化背景和文化底蘊有著密切的聯系。學習能力指的是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形成的自主思考、學習意識及探究意識等。
由此可見,英語學科核心素養的提出與目前我國提倡的英語教育要求相符合,且貼合目前教育背景下學生的學習情況。因此,教師在學科核心素養背景下開展閱讀教學活動不僅有利于培養學生英語思維意識,也有利于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
二、高中英語閱讀教學存在的問題
1.教學理念傳統,教學方式單一
在高中階段的英語教學中,部分教師受應試教育理念的影響,教學理念相對傳統,且教學模式單一。從實際的教學情況可知,教師并沒有深刻了解學生之間的差異,因此在閱讀教學中大都是以主觀理念確定教學進度,并沒有考慮學生的學習情況及差異[2]。這種教學模式很難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對提高英語閱讀教學質量、效率及學生學習效率等均不利。
2.閱讀教材不合理,學生詞匯量貧乏
一方面,在閱讀教學過程中,部分英語教師并沒有合理地選擇閱讀材料,在選擇時通常以往年考試庫為主,導致學生在閱讀中產生枯燥乏味感,這種教學模式很難滿足學生對閱讀材料的好奇心,更無法達到激發學生學習熱情的目的;另一方面,學生詞匯量貧乏,所掌握的詞匯量不足也會對閱讀教學活動的順利進行產生一定影響。高中英語學科知識難度較大,且知識內容比較寬泛,在此背景下學生英語詞匯量的不足會直接影響閱讀教學效率。
3.很少進行課外拓展,不重視文化知識的熏陶
詞匯是學生學習英語的基礎,會對學生閱讀效率產生直接的影響。學生在學習過程中遇到長難句時,就會存在因無法厘清英語句式而錯誤理解句意的問題。此外,受傳統灌輸式教學的影響,部分學生過分依賴教師,一遇到問題就想請求教師的幫助。這并不利于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甚至還會對培養學生英語學科核心素養產生直接影響[3]。而部分教師在開展教學活動時過于注重給學生傳授知識而忽略了課外拓展活動,導致學生學習熱情降低了。
三、學科核心素養背景下高中英語閱讀教學策略
1.立足文本,發展學生語言能力
高中階段的英語閱讀教學環節是培養學生語言綜合能力的關鍵,教師應加強培養學生聽、說、讀、寫能力,促進學生在閱讀中發展自身的語言能力。首先,高中英語教師應以文本內容為基礎開展閱讀活動,深化學生對文本內容的理解,為發展學生語言能力奠定堅實的基礎。其次,教師在開展閱讀活動時應立足文本,設置富含趣味性的問題,以此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培養學生的語言能力。以教學Earthquakes這部分內容為例,筆者在閱讀環節以文本內容為基礎給學生提出了相關問題,如“Do you know what unusual things happened before the earthquake? ”旨在結合與課堂有關的問題深化學生對閱讀文本的理解,加深學生印象。對此,學生根據問題主動探索了教材中的語句與重點內容,掌握了文本結構,開展了高效、快速的閱讀活動,深化了對文本內容的理解。在學生閱讀文本的過程中,教師應加強訓練學生語法、詞匯及寫作能力,引導學生應用語言知識培養語言能力。在實際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在閱讀文本中穿插語法知識與相關練習,讓學生進入相關教學情境中,深化學生對語法與詞匯的理解,提高學生學以致用的能力。由此可見,教師在開展閱讀活動時要以文本為基礎設置相關問題情境,逐步幫助學生理解相關知識,并在此基礎上培養學生的語言能力。
2.重視實踐探究,塑造學生文化品格
實際上,語言是突出文化內涵的重要載體之一,只有了解文化、增強文化意識,學生才能不斷增強理解能力與學習能力。由此可見,為了最大限度地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教師在教學中要注重培養學生的跨文化意識,使其理解與認同其他民族文化,從而促進學生形成相關英語思維。但是在實際教學中,單純地向學生灌輸文本知識并不利于培養學生文化品格。教師在教學中要增強實踐探究活動,引導學生進行小組合作學習,使其在交流與討論中形成文化意識,塑造優良的文化品格[4]。
例如,Music這部分內容中,有一篇閱讀文本介紹了一個“另類”的樂隊——“門基樂隊”,該文本主要介紹這個樂隊的形成與發展。因此,在閱讀活動中,筆者結合文本內容組織學生進行探究,讓其以“音樂”為主題開展相關探究活動,并完成探究任務“Discuss the history of music in different countries.”這一活動的目的是讓學生從多個角度開展閱讀活動,深化學生對閱讀文本的理解。學生在這個過程中了解了其他國家的文化與歷史,拓寬了知識面,了解了我國與他國之間的文化差異。從實際的教學可知,教師在教學中應運用多樣化的教學方式塑造學生的文化品質,并結合實踐性的探究活動豐富學生對異國文化的體驗,從而加深學生對文化差異與文化內涵的理解。
3.課內外結合,培養學科核心素養
英語是一門語言工具,蘊含了大量的習俗習慣、文學知識及歷史知識。在英語教學過程中,教師除要培養學生英語學科核心素養,提高學生跨文化交際能力之外,還要深化學生對英語背后文化知識的理解。同時,教師還應主動融入課外相關知識,幫助學生完善自身知識體系,這對學生學習英語具有重要的促進作用。在課外閱讀教學中,教師可以主動融入名人趣事、外國文化等,以此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提升學生的學科核心素養。如在閱讀中,教師可以先要求學生反復閱讀,之后輪流閱讀,最后同學間互相分享閱讀感受,以激發學生的閱讀熱情,提高學生的思維品質[5]。
高中生已經具備一定的閱讀基礎,因此,教師在實際的教學中要結合實際情況給學生推薦有針對性的課外閱讀資料,并結合課堂內容和教學需要進行拓展延伸,給學生提供更為廣闊的閱讀平臺,讓學生掌握更多閱讀技巧,進而發展學生的英語學科核心素養。
4.完善教學評價,提升學科核心素養
評價活動是指教師在教學中為了提高教學質量而評價自己和學生在課堂上的表現的一種活動。教師與學生是評價的主體,評價的內容包含教師的教與學生的學[6]。通過個性化及科學性的教學評價活動,教師可以意識到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從而不斷調整教學內容。這個過程可以激發學生學習熱情,培養學生良好的閱讀策略,促進學生語言應用能力的提高。同時,通過這個過程,學生學習能力、思維品質及語言能力等方面都將得到顯著提高。例如,在閱讀教學中,教師評價學生閱讀情況時可從學生自評、生生互評、教師評價三個角度著手,提高評價的準確性,促進學生英語學科核心素養的提升。
結 語
綜上所述,隨著近年來高中英語教育改革的逐漸深入,學科核心素養的培養要求越來越突出。因此,教師在教學中要結合實際情況完善并調整教學方案,讓學生在閱讀教學中掌握閱讀技巧,高效培養學生的英語學科核心素養。
[參考文獻]
王蓓.基于英語學科核心素養的高中英語閱讀教學研究[J]. 中小學外語教學,2017(40):12.
毛鷹翹.基于英語學科核心素養的高中英語閱讀課堂教學策略探究[J]. 新東方英語.中學生, 2019(01):83-84.
熊玉林.英語學科核心素養視域下高中英語閱讀教學研究[J].校園英語,2019(28):196.
李大玲. 基于英語學科核心素養的高中英語閱讀教學探究[J].西部素質教育,2019,5(01):74.
鄭鈺潔. 基于英語學科核心素養的高中英語閱讀教學探究[J].英語廣場,2019(08):124-127.
張櫻紅.基于學科核心素養的高中英語拓展閱讀設計——從一堂高三英語拓展閱讀課談起[J].名師在線,2019(05):13-14.
作者簡介:樊喜泉(1988.12—),男,甘肅臨洮人,本科學歷,中學一級教師,研究方向:英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