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興祥 王濤
摘 要:分層互動教學在分組教學的基礎上增添了教學策略、內容、方法、目標任務等元素,使其更具思想內涵。文章介紹了初中信息技術課程的具體情況以及分層互動教學的方法,以期令初中生初步了解計算機的基本工作原理,增強其信息知識,為初中生今后的學習、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礎。
關鍵詞:初中信息技術課;分層互動教學;必要性
中圖分類號:G633.67?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文章編號:2095-624X(2020)27-0087-02
引言
信息技術是一門將知識和技能融合在一起的基礎學科。面對大部分初中生對信息技術有著強烈好奇心,但隨著教學難度的加大,好奇心逐漸減退的情況,教師可以采用分層互動教學方式,令學生獲得傳輸、處理、應用信息的能力,為他們今后的學習生活打下良好的基礎。
一、初中信息技術課程的具體情況
通過對一些初級中學進行調查發現,從學生學習信息技術的主要方法來源來看,有80%的初中生通過學校課堂學習,通過自學的學生約有15.6%,而通過網絡特長班學習的學生僅有4.4%。以上數據說明現階段大部分的初中提高了對信息技術的重視程度。學校通過改善校園內計算機硬件設施的方式,為初中生的學習提供幫助。
二、初中信息技術課分層教學的必要性
信息技術需要一定的基礎知識和實際操作能力,對初中生而言,由于他們所處的環境及家庭背景不同,因此學生所擁有的信息技術知識及掌握信息技術的操作能力也并不相同。如有些學生只是在小學接觸過基礎的信息技術知識,對計算機也只會一些基本的操作。而有些學生卻已經具備了熟練使用計算機軟件的能力。學生所具有的計算機知識和能力的不同決定了他們學習信息技術知識需求的不同。因此初中信息技術教師在進行信息技術教學時需要考慮所教學生實際情況的不同對他們進行分層教學。如教師在以班為單位進行教學時,要加強與學生的互動交流,及時了解學生的具體情況,然后根據學生情況的不同給他們制訂有針對性的教學方案。通過教學,教師讓有基礎的學生更加深入地了解課程內容,讓基礎弱一些的學生了解更多的基礎知識。讓學生在這樣的教學模式下學習和鞏固教學內容,可以激發他們對信息技術知識學習的興趣,并積極主動地將學到的知識靈活運用。在初中信息技術課教學中采取分層互動的教學模式,不但能夠滿足不同層次學生學習的需要,而且能夠引導學生主動參與到學習中,使學生的信息素養得到提升,使信息技術課堂教學的質量得到提高。
三、初中信息技術課分層互動教學的方法
在初中信息技術課程教學中應用分層互動教學方法,可以使初中生更好地參與到符合其興趣愛好的學習活動當中,為今后的學習生活打下良好的基礎。教師為提升學生對信息技術課程的關注度,可以在考慮學生實際水平的基礎上為其制訂具有一定挑戰性的教學目標,并通過彈性教學的方式展現課程內容,從而使學生得到更大的發展。
1.按學生的不同水平分層
為了讓學生更好地學習和掌握信息技術知識,初中信息技術教師在上課前要先對學生進行調查,看看他們所具備的信息技術知識及學習能力情況,然后根據調查的信息將學生分成三個不同的層次。A層次的學生為基礎知識掌握牢固且具有較強學習興趣,思維比較活躍的學生。B層次的學生為具有一定的基礎知識,學習比較被動的學生。C層次的學生為基礎較差,不太愿意學習的學生。在對學生進行分組時,教師可以將不同層次的學生按比例進行穿插分組,使每個組的學生都擁有不同層次的學生,讓高層次的學生幫助低層次的學生,而且盡可能做到一幫一,實現共同提高的目的。
2.按教學目標分層備課
一堂成功的信息技術課需要教師提前做好充足的準備,如資料的收集、課件的制作以及課堂練習的選擇,等等。初中信息技術教師在備課時要針對不同層次的學生制訂不同的教學目標,做好不同層次的備課。如對于A層次的學生,教師需要給學生準備一些能夠拓展他們思維的練習,要求他們將知識內化遷移。對于B層次的學生,教師可以參考教材設計一些問題并適當增加難度。而對于C層次的學生,教師主要以教材內容為主。這樣的分層可以最大限度地挖掘他們的潛能,激發他們學習的主動性。
3.根據學生的能力分層教學
初中信息技術教學內容中各模塊難易程度不同,初中信息技術教師在教學時可以針對學生水平的不同給他們布置不同的學習任務,讓每個層次的學生在學習中都能夠學有所獲,享受成功的快樂。如在學習表格制作這部分知識時,教師可以讓學生制作自己每天都會用到的課程表。對于C層次的學生,教師可以要求他們制作一張簡單的課程表,學會表格插入、單元格合并及輸入內容的操作。而對于B層次的學生,除了上述要求外,教師可以要求他們在課程表中添加斜線表頭,并對表格邊框和底紋進行修飾。對于A層次的學生,教師可以除了要求他們完成上述兩項任務,還要求他們添加表頭和人生格言,并用藝術字、去頁面邊框及圖片等形式對課程表進一步美化。除了要求個人按要求制作一張課程表,信息技術教師還可以要求每個小組共同制作出一張滿意的作品。在他們完成作品后,教師和學生對小組上交的作品進行評選,選出獲勝的小組,以讓學生更加努力地學習信息技術知識。再如在學習完Word這部分知識后,教師可以給不同層次的學生安排不同的綜合性練習,如給C層次的學生提供一個現成的樣板及所需素材,讓他們按照模板模仿操作;給B層次的學生提供比較豐富的素材,讓他們自由選擇素材制作出自己滿意的作品;對A層次學生則給他們提出一些格式上的要求,然后讓他們自由發揮,讓自己收集素材制作出屬于自己的作品。這樣的教學方式可以讓不同層次的學生都得到鍛煉,讓他們通過學習不斷提升自身的信息素養。
4.營造適合分層互動教學的班級氛圍
生動有趣的互動學習氛圍在調動教師教學積極性的同時,能夠吸引學生的學習興趣,保障師生間的互動交流,提升教學效率。但在現階段初中信息技術教學過程中,大部分教師采用照本宣科的教學方式,開展程式化的教學,降低了學生的參與度,嚴重影響了學生的學習興趣,使信息技術課堂呈現出較為壓抑沉悶的氛圍。對此,為營造積極向上的課堂氛圍,提升初中生的參與度,需要師生之間共同努力。
首先,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當以學生為主,將自己的身份從領導者轉為引導者,令學生切實感受到教師對其的關注重視,提升其學習信心,使其更快地融入信息技術課堂學習當中,從而提升課堂教學的效率。其次,教師應當以平等的眼光看待師生之間的關系,鼓勵初中生在信息技術課堂上表明自身對知識點的意見和看法,在學生出現問題時,以溫和的態度引導學生對其進行改正,從而保障課堂氛圍更加和諧融洽,便于學生全身心地投入信息技術學習當中。最后,為使課堂氛圍更為活躍,教師應打破傳統教學模式的束縛,盡可能地鼓勵學生圍繞信息技術知識開展討論,使其明確信息技術這門學科的有趣之處,便于今后以更為飽滿的精神投入到學習當中,提升其知識積累量。
5.為初中生提供合適的分層互動指導
學生的學習質量與其學習興趣密切相關,為降低學生對信息技術的抵觸情緒,提升其學習質量,教師可以根據學生的興趣愛好,在課堂上應用分層互動教學的方式,提升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比方說,在講授有關電子郵件這一部分的內容時,教師可以先參照學生的性格特點設計符合其日常需求的任務,例如,以“給朋友發送一封以電子相冊為主要內容的電子郵件”為題,使學生在熟悉電子郵件的發送方式的同時,復習電子相冊的制作過程。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先向學生進行操作演示,再令其進行實際操作。當發現有不熟悉的地方時,學生可以先向同學進行詢問,若仍不能夠解決,則可以向教師尋求指導幫助,從而使學生在分層互動教學方式的引導下,調動學習積極性,提升對信息技術學習的效率。例如,在進行3D創新設計教學過程中,為使學生掌握“水杯”的制作方法,教師可以先利用“E鍵+右鍵+S鍵”的方法,向學生展示物體細分環切的方法,然后鼓勵學生自行發揮,令其沉浸在設計的快樂當中,從而提升其技術水平。
6.通過分組學習的模式促進交流互動
為提升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教師可以在考慮學生初始信息技術水平的基礎上,依據其興趣愛好、性格特征等,將班級內的學生分為幾個小組,為小組制訂不同的學習任務,并為其設計具有一定難度的學習目標,需要注意的是,目標制訂過程中應考慮小組成員的個人能力水平、興趣愛好,確保目標難度能夠滿足小組學生的學習要求,盡量避免難度過高或過低,降低學生學習興趣情況的出現。比方說,Python程序設計的學習難度比較高,教師可以在教學中引入函數turtle,讓小組學生共同設計貪吃蛇游戲,在使學生編程能力得到訓練的同時,增加課堂的趣味性,提升其學習熱情,最終增強學生的信息技術能力。
結語
分層互動教學將學生的個體差異看作是一種可以利用的教學資源,在初中信息技術教學過程中,應用這種教學模式,可以使教師在不打破班級內部教學組織形式的基礎上,根據學生信息技術的素質水平將其分成不同的層次,并進行有針對性的教學,從而提升初中生對信息技術的興趣,更好地掌握技術知識。
[參考文獻]
[1]莫云根.分層互動教學模式在初中信息技術課程中的實踐[J].新課程學習,2011(1).
[2]山文庭.初中信息技術教學中的分層導學模式[J].課程教材教學研究(教育研究),2016(Z3).
[3]楊富龍.淺談初中信息技術分層教學設計與實踐[J].中學課程輔導(教師教育),2019(16):84-85.
[4]謝武松.分層教學在初中信息技術教學中的運用[EB/J].科教導刊(下旬刊),2018(12):136.
[5]馮慧慧.初中信息技術課程的分層教學[J].中學課程輔導(教學研究),2018(29):183.
[6]苑甫林.分層教學法在農村初中信息技術教學中的應用研究[J].考試周刊,2019(84):122-123.
作者簡介:趙興祥(1979— ),男,安徽阜陽人,一級教師,本科;
王 濤(1987— ),男,安徽阜陽人,二級教師,本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