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文章從開展心理健康教育的意義出發,對我國農村地區小學的心理健康教育現狀進行調研,發現農村地區小學主要存在對心理健康教育認知有缺陷、無專業心理健康師資、學校和家庭之間缺乏有效的銜接以及缺乏完善的心理健康教育管理機制等問題。基于此,文章作者提出可以將班主任作為推行心理健康教育的責任人。文章作者結合多年班級管理經驗,論述了對農村地區小學可以從主題班會、墻報板報宣傳、談心式交流引導以及家庭學校密切合作四個方面實施心理健康教育,以期為農村地區小學心理健康教育的實施提供參考。
關鍵詞:心理健康;農村地區;研究現狀;實施策略;小學生
中圖分類號:G479??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2095-624X(2020)27-0095-02
心理健康教育課是小學生成長的必修課,是促進個人全面發展、社會和諧穩定的前提。然而,就目前國內心理健康教育資源而言,除各地區重點小學以外,絕大部分普通小學幾乎沒有專業的心理健康教師,尤其是農村小學[1]。班主任是班級的教學者和管理者,平常與學生接觸最多,這使得班主任在農村地區小學心理健康教育方面占有重要的地位。基于此,本文從心理健康教育的意義出發,通過研究農村地區小學心理健康教育的現狀,將班主任作為推行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責任人,探究農村地區小學心理健康教育的實施策略。
一、開展心理健康教育的意義
近年來,校園欺凌、校園暴力現象層出不窮,歸根結底是心理健康教育的缺失,所以對小學生進行心理健康教育已迫在眉睫[2]。對于小學生個人而言,開展心理健康教育不僅可以培養其尊師重道、團結同學等優秀品質,而且還能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另外,良好的心理健康狀態是學生學習和生活的基礎,是實現個人全面發展的前提條件。對于班集體而言,將心理健康教育融入小學班級管理中,能夠強化學生主人翁意識、創建團結和諧的交流環境、維護良好的課堂教學秩序、形成良好的班風和學風、增強班集體的凝聚力。對于學校建設而言,學生發展的優劣直接決定了學校的聲譽和未來發展,大力推行心理健康教育能創造文明和諧的校園環境,提升學校的社會口碑和贊譽度。所以,推行心理健康教育在培養學生個人品質、開展班級日常管理以及建設校園環境等方面都具有重要的意義。
二、農村地區小學心理健康教育現狀
經過對我國農村地區小學心理健康教育現狀進行調研發現,農村地區小學主要存在對心理健康教育認知有缺陷、無專業心理健康師資、學校和家庭之間缺乏有效的銜接及缺乏完善的心理健康教育管理機制等問題[3]。
1.對心理健康教育認知有缺陷
大部分農村地區的小學沒有開設相應的心理健康教育課程,使得學生對心理健康教育認知存在缺陷。據統計調查,85.3%的小學生認為,心理健康咨詢是具有心理疾病或“精神疾病”的問題學生才需要的。為了防止被周圍同學嘲笑,這種認知缺陷使得大部分學生對心理健康教育避而遠之,包括一些有心理困惑和心理問題的學生。因此,在大部分農村地區小學里,心理咨詢基本上就是一個擺設而已,并沒有起到對學生進行心理健康教育的積極作用。
2.無專業心理健康師資
在發達國家,每500個學生就對應一個專業的心理健康輔導教師,而在中國部分省市,專業心理健康教師與學生之比為1∶331000。不僅如此,由于城鄉之間的差異,專業心理健康師資多集中在發達的一二線城市,農村地區的專業心理健康教師幾乎沒有。大部分農村地區的心理健康教師由其他任課教師兼任,因缺乏嚴格的專業培訓,導致農村地區小學心理健康教師對輔導學生心理問題的作用也是微乎其微。
3.學校和家庭之間缺乏有效的銜接
由于城市化進程的需要,農村地區多數年輕人選擇進城務工,將孩子放在老家由爺爺奶奶照看。祖輩對孩子的監管往往容易走進溺愛的誤區,使得孩子在心理和情感上或多或少存在缺陷。心理健康教育需要學校和家庭共同出力,然而大多數農村家庭父母不在家且祖輩不識字,使得農村地區學校與家庭在心理健康教育上缺乏有效的銜接。
4.缺乏完善的心理健康教育管理機制
農村地區小學往往在管理機制上存在一些問題,特別是心理健康教育管理機制。因缺乏專業師資,多數學校并未開設專門的心理健康教育課程,或者開設的心理課程被語文、數學等其他主要課程的教師占用。在應試教育的大環境下,學校為了提升升學率和知名度,對主要學科更加重視,而對于心理健康之類的素質教育課程不夠上心,認為心理教育課程學和不學都一樣。
三、心理健康教育的實施策略
基于農村地區小學心理健康教育的現狀,學校可以將班主任作為推行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責任人,開展小學生心理健康教育。一般而言,學校管理是以班級為單位的,班級是銜接學生和學校的紐帶,這就決定了心理健康教育在班級日常管理中十分必要[4]。筆者結合自身多年來的班級管理工作和經驗,淺談自身在班級管理過程中推行和開展心理健康教育的相關方法。
1.開展心理健康教育主題班會
定期開展心理教育主題班會是將心理健康教育融入班級管理的有效方式。班會是教師和學生溝通的橋梁,是促進師生互動的普遍形式。定期開展心理健康教育主題班會可以引導學生建立健康積極的心態,了解學生近期的思想動態,及時發現學生心理問題并進行溝通疏導。
心理健康教育主題班會可以采取專題講座、專題報告、知識競賽以及討論會等形式開展。開展專題講座需由班主任搜集心理健康教育的相關材料,以講課的形式對學生進行心理健康教育。專題報告形式則是邀請其他地區專業心理輔導教師給學生做專題匯報,激發學生對心理健康的興趣。知識競賽的方式可以讓學生掌握心理健康的相關常識,引導學生健康成長。討論會式的班會有利于學生各抒己見,融洽和諧的交流可以使學生更容易吐露心聲。
2.墻報板報宣傳心理健康教育
墻報板報不僅能起到宣傳、教育和裝飾的作用,還能提高學生的動手能力,促進學生對宣傳知識的吸收,同時還能培養學生團結合作、互幫互助的品質。班級日常管理中,墻報板報宣傳是開展心理健康教育重要的一環,開展心理健康教育類題材的墻報板報比賽是讓學生學習心理健康知識較為高效的措施。
開展心理健康墻報板報比賽可以采取班級內部評選和班級之間評選等形式。班級內部評選可以將學生分為若干小組,定期間隔由各小組繪制墻報板報,并由其他小組評分,確保班級所有學生共同參與。班級之間墻報板報評選環節也必不可少,這樣不僅能讓學生全面了解心理健康的方方面面,還能增強學生班級歸屬感和集體榮譽感。
3.談心式交流引導
教師對有心理問題的學生可以采用談心式的交流方式。心理問題在小學生中比較常見,班主任應敏銳發現學生的心理問題和異常行為,建立平等互信的師生關系,及時幫助學生解決遇到的困惑和難題。
換位思考是進行有效溝通的第一步。與有心理問題的學生溝通時,教師需要時刻站在學生的角度看待和思考問題,充分尊重和理解學生是打開話匣子的關鍵。了解學生的相關心理動態之后,教師需要對學生表達適當的愛和關懷,并對心理問題進行疏導。在引導過程中,教師對學生做得對的地方要提出贊美和表揚,對有問題的地方要幫助其正確處理,以此來增強學生的自信,引導學生走出心理困境,樹立正確的、健康的學習生活觀念。
4.家庭學校密切合作
小學生的心理健康與家庭環境密不可分,俗話說,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師,家庭心理健康教育也是引導學生健康成長的重要組成部分。要全面了解學生的心理健康狀況,班主任與家長之間就要保持密切的溝通,家校雙方應及時相互反饋學生在校和在家的心理狀態,有條件的可以組建家校溝通平臺如QQ群、微信群,或者建立家校雙方學生心理健康定期反饋機制等。家校雙方消息互通不僅可以實時掌握學生的近期思想動態和心理狀態,而且一旦發現學生心理健康狀態異常,班主任和家長都可以及時地、有效地、有針對性地對學生進行引導和規勸。
結語
小學生心理健康教育事關學生身心健康發展、班風學風管理以及校園文化建設等,也關乎國家未來、民族復興的百年大計。筆者從心理健康教育的意義出發,研究了農村地區小學的心理健康教育存在對心理健康教育認知有缺陷、無專業心理健康師資、學校和家庭之間缺乏有效的銜接以及缺乏完善的心理健康教育管理機制等問題的現狀,并結合自身多年班級管理的經驗,分別闡述了可以利用心理健康教育主題班會、墻報板報宣傳心理健康、談心式交流引導以及家庭學校密切溝通四種方法對學生進行心理健康教育,為農村地區小學心理健康教育及班級管理提供參考與借鑒。
[參考文獻]
[1]張建輝.農村小規模學校心理健康教育的現狀與對策[J].才智,2019(26):43.
[2]孫永青.心理健康教育在小學班級管理中的應用分析[J].文化創新比較研究,2020(13):121-122.
[3]潘 丹.中小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現狀[J]. 求知導刊, 2015(24):54.
[4]劉繼榮.班主任如何在班級日常管理工作中滲透心理健康教育[J].西部素質教育,2017(18): 101.
作者簡介:于欽學(1966— ),男,山東青島人,一級教師,本科,研究方向:教學與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