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小君
摘要:作業是學生進行復習鞏固的重要環節,作業的完成度是培養學生學習習慣及態度的重要方式,教師也能夠通過作業的檢查了解學生知識的掌握程度,所以教師設計優質作業是非常重要的。枯燥、重復性的作業會導致學生產生消極情緒,并且學習效果不佳。所以教師在設計作業的時候可以將形式多樣化,著重培養學生的創新和探究精神,利用綜合性強的作業幫助學生實現長遠發展。
關鍵詞:多樣化;小學語文;作業
中圖分類號:G623.2????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672-1578(2020)34-0024-01
語文課程的綜合性較強,與其他學科的聯系較為緊密,課文內容也常常涉及物理原理、科學知識等內容,所以教師在多樣化作業形式時,可以將其與別科內容結合起來,設計實驗性作業、主題性作業等。傳統模式基本是學生獨自完成作業,基本是任務型作業,教師可以設計多樣形式的作業,從而引起學生的興趣。并且將作業的主動權交給學生,作業內容靈活多樣,真正以培養學生思維和素質為目的。
1.小學語文中的主題形式作業
主題形式作業意為學生圍繞一個主題完成作業,這種作業不拘泥于書寫形式,可以包括實踐性、課外活動等形式,主要目的為讓學生對系列主題產生系統化的認知。小學語文作業的主題可以設計為四季、環保、科技等等。
例如在三月時,教師可以學生布置以春天為主題的作業。在三月的第一周可以設計關于放風箏的作業,學生和家長出去放風箏,拍一到兩張照片,寫一篇日記。第二周可以設計關于春天景色的文章,學生和家長一起拍下自己覺得春天最美的景色,并且為照片配上一個成語或者一首詩,最后寫一篇以春天景色為主題的作文。第三周在前兩次作業的基礎上,學生已經認識到了春天的美,那么可以根據前兩周的經驗體會和收集的材料做一份關于春天的手工作品,并且介紹手工作品的制作方法以及材料,最后進行評選,選出最具有春天代表性的作品,同學們可以觀賞學習。
主題性作業可以讓學生深入到生活中,有切實的生活體驗,語文教學的目的就是培養學生的文化素養與人文情懷,所以作業可以不止局限于書本,可以進行主題性的發散。
2.小學語文中的合作形式作業
合作性語文作業是指幾個學生通過協作的方式共同完成作業目標,在合作的過程當中,學生可以發表自己的意見,進行溝通磨合,可以促進學生互幫互助,并且將每個人的智慧結合在一起生成更好的想法。
例如,在進行四年級下冊《漁夫的故事》的教學內容時,可以設計表演型作業,將學生分成四組,一組學生表演課文故事,其他三組學生表演《一千零一夜》中的其他作品。每組學生的每個成員都要參與到其中,可以進行角色表演、故事編輯、收集資料和制作道具等,在合作中將故事表演呈現出最佳的狀態,在排練的過程中,每個同學都出謀劃策,提升了學生合作與溝通的能力。在進行四年級下冊《四時田園雜興》的教學內容時,可以設計預習性作業,將學生分組,一部分學生對于作者背景進行研究,一部分學生對詩文含義進行預習,一部分學生可以收集關于作者或者這首詩的擴充性資料,然后將資料整合,那么同一組的學生對于這篇課文有了全面的了解,教師在課堂上的教學效果會得到大大提升,因為是學生之間互動收集的資料,所以學生在課堂上的積極性就會有所提高。在進行六年級上冊《只有一個地球》的教學內容時,可以在課堂上分組討論自己眼中的地球是什么樣子的,由于關于地球的方面特別多,所以學生討論會非常激烈,最后選出一位同學將各位同學的意見去粗取精,進行總結性發言,也訓練了學生對于信息的梳理能力。
由于小學生本身的年齡特點,一般較為活躍但注意力集中時間較短,所以通過合作性作業,能夠引導學生彼此之間進行約束和監督,并且在做作業的過程中,同學之間為了共同的目標會調動起其學習的自主積極性。
3.小學語文中的實驗形式作業
實驗性作業是促進學生自主思考與探究的非常重要的作業模式,學生在課堂中被動接受教學內容,不容易引起學生興趣,而學生通過自主實驗能夠對課文內容有深刻的體會。
例如,在進行四年級下冊《兩個鐵球同時著地》的教學內容時,可以給學生設計實驗性作業,按照課文內容做實驗,看結果如何,是否像課文內容一樣兩個鐵球同時著地,并且原因是什么。教師可以再進行擴展,讓學生拿兩樣一樣重的物體,但是面積不一樣,比如紙張、羽毛、樹葉,它們同時從高處下落,看哪個會先落地,且探究原因是什么。通過實驗,能夠培養學生質疑的精神,鼓勵學生獨立思考。《撈鐵牛》的課文中,寫出了懷丙和尚利用水的浮力將陷在淤泥里的鐵牛打撈出來,但是通過課本上的介紹,學生的感觸不深,所以教師可以利用課文中提到的原理設計預習作業。首先學生要準備三種材料,一個盆子或者玻璃缸、一個小紙杯、若干個小石子。首先第一步,學生將盆子或者玻璃缸內裝滿水。第二步,將小紙杯放入水中,觀察紙杯是否會沉入水中。第三步,逐漸在紙杯中加入小石子,觀察紙杯的變化。第四步,將紙杯里的石子拿出來,觀察紙杯的變化。在這個實驗中,學生切身感受到了浮力的變化,并且探究浮力大小與什么因素有關,激發學生對于知識的探究精神,并且鍛煉了其動手能力。
實驗性的作業由于本身的趣味性,學生有著非常高的積極性,做作業過程中也十分輕松,在作業匯報環節中,學生們也十分積極地參與,教學效果得到了顯著提升。
結語
多樣化小學語文作業,讓學生在作業中切實掌握知識,發揮主動思考的能力,培養綜合素質,并且在作業中尋找到樂趣,認識到知識的魅力。而教師作為知識的發起者,要提升自己的能力,在作業形式的數量和質量上都要逐漸提升,對于學生作業也要建立起科學的評價標準和體系,以結果導向進行學生綜合素質的培養。并且在日常作業的設計中觀察其效果,逐漸進行完善和優化。
參考文獻:
[1] 陸道清.淺談小學語文課外作業的設計[J].科學大眾(科學教育),2018(4):82-82.
[2] 陳小瓊,文雪.小學語文作業布置多樣化的嘗試[J].小學教學研究,2019(2):24-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