卜凡
【摘 要】木版年畫作為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的重要組成部分,來源于民間,凝聚了中華民族的民俗文化以及人們對美好生活的期盼?,F代社會工業化的發展對木版年畫造成了嚴重影響,急需在傳承的基礎上進行創新性開發,尋找新的保護方式。文章對木版年畫的現狀進行了述評和分析,嘗試探索出推動木版年畫創新性發展的策略。
【關鍵詞】非物質文化遺產;木版年畫;創新;手工藝
中圖分類號:G124 文獻標志碼:A? ? ? ? ? ? ? 文章編號:1007-0125(2020)24-0164-02
一、木版年畫的開發背景
木版年畫是我國歷史悠久的傳統民間藝術形式,至今已有一千多年的歷史,是主要張貼于新年之際,具有吉祥祝福寓意的年文化藝術作品。作為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的重要組成部分,木版年畫種類繁多,地域性強,內容取材于世俗社會生活,包羅萬象。
近年來,隨著傳統生活習俗的改變和現代社會工業化的發展,木版年畫正逐漸淡出公眾的視線,其實際的功能性極大削弱,純粹的觀賞性也有待提高。木版年畫的傳統技術和制作工藝受到了消費市場變化的嚴重影響,現代工業機器的發展對其手工制版技術造成了猛烈沖擊,曾經貼滿千家萬戶的木版年畫,逐漸被機器印刷的膠印年畫所代替,傳統民間木版年畫漸漸失去了其原本的存在價值。
二、木版年畫開發的必要性
非物質文化遺產具有諸多價值,但如今許多傳統技藝都面臨著傳承人數量驟減、制作工藝失傳等問題,大量具有珍貴歷史價值的非遺實物與文獻資料流失海外或遭到損壞,任意濫用和過度現代化開發的現象時有發生,非遺的傳承鏈正在中斷。
作為一門傳統手工藝術,木版年畫的延續以傳承為主,制作流程代代相傳,具有明確的分工,畫稿、刻版、印刷等,但詳盡掌握這套流程的人已經少之又少。同時,木版年畫的內容需每年更換,其印刷材質又多為廉價的紙張,因此保存至今仍舊完好的年畫數量并不多,多由私人藏家、博物館、傳統技藝傳承人所收藏。我國近年來頒布政策條例呼吁文物保護,但售賣老年畫的情況仍時有發生,特別是在市場萎縮的木版年畫原產地。因傳統文獻資料中對于木版年畫的記載甚少,因此有不少學者認為傳統民間木版年畫不具有研究價值,導致不少品相精美的年畫以低廉的價格被文物販子收走。中國悠悠歷史長河中,木版年畫作為優秀民族文化的載體之一,卻難以得到全面的推廣。
三、木版年畫開發的創新性思考
(一)題材內容的創新
任何一種藝術形式的發展都將面臨傳統與現代的歷史轉換問題,木版年畫作為一種傳統手工藝術,必須在繼承的基礎上不斷創新和發展。傳統的木版年畫以神話傳說、歷史故事、諷喻勸誡、戲曲時事為主要題材,然而這些內容對于現代社會的人們來說較為晦澀難懂,內容上的固守傳統以及缺乏時代感,限制了木版年畫的發展。
因此,可以對木版年畫的內容進行創新,通過對木版年畫的造型、線條、色彩等藝術風格進行分析,結合原產地年俗文化的深入考察研究,打破傳統的木版年畫創作形式,以適應人們隨著社會發展日益增長的物質文化需求。
(二)流通形式的創新
在注重木版年畫內容創新的同時,也要注重流通形式的創新,增添其價值屬性。木版年畫中有諸多令人印象深刻的傳統圖案,如豪爽的武松、琳瑯滿目的宮廷裝飾、姑蘇萬年橋等,都具有明顯的地域性特征,可將這些元素融入動漫游戲產業,從而實現木版年畫在動漫游戲領域的新生。[1]如今的動漫游戲追求更好的畫質與審美體驗,而木版年畫中的“拜月圖”等,色彩淡雅有趣,稍加修飾便可作為動漫游戲的背景。
同時還可以以傳統木版年畫的雕刻技藝為基礎,改革原用的雕刻工藝,把木版直接作為載體,用傳統技藝表現文化內容。這種雕刻方法的優勢在于可以立體、全方位地展示木版年畫的制作過程。如今,人們大多只看到了木版年畫的成品,卻很少欣賞到其精彩的制作過程。將木版年畫的制作過程如放電影一般展示在人們眼前,人們能夠清楚地見證木版年畫完整的誕生過程。
此外,與其他非遺的制作工藝相互融合也是一種途徑,可以利用不同的材料和表現手法來展現年畫的主題創意。例如,將木版年畫的造型與剪紙相結合,經過剪紙的鏤空手法處理之后,塑造出的年畫形象更加自然、鮮活。這種不同制作工藝相融合的方法是對傳統工藝的挑戰,需要對藝術形式有較為全面的了解,也具備一定的難度。
(三)文創衍生品的開發
在全球一體化的背景下,人們越來越注重個體的差異性與獨特性,轉而將目光聚焦到民族文化中來。[2]木版年畫具有平面性裝飾美感,可將木版年畫運用到產品包裝及裝飾圖案上??梢栽趯ν饨涣骰蛘邥h中使用印有年畫圖案的禮品盒等,同樣也可以將年畫元素融入月歷中。帶有地域性、民族性特征的年畫包裝品,將使木版年畫在交流中得到傳播,使更多的人接觸并試圖了解木版年畫,這對木版年畫的保護和傳承有重大意義。
(四)金融產品的轉化
金融產品指資金融通過程中的各種載體,將非遺轉化為金融產品本質上是一種將無形資產轉化為可見資本的過程。
在國家推動文化產業發展的大背景下,文化產權交易所紛紛出現,采用獨有的份額化、產權化交易模式,以一種全新的投資視角和理念審視整個藝術市場。木版年畫工藝品也可作為投資品,由交易所將其分為若干份額,投資者通過二級市場買賣其份額,實現非遺市場與資本市場的有機結合。在文交所的交易模式下,所有潛在的投資者將目光聚集到木版年畫的實物上,市場信息將更加充足,價格形成機制也會更加合理。
目前已有非遺作品在文交所上市,帶來了諸多的積極影響。一方面,大師級別藝術家的作品數量稀少,在文交所上市后,公開、系統的價格體系將會形成;另一方面,也為其他非遺傳承人立起了標桿,起到了激勵作用。
(五)旅游資源的轉化
旅游資源開發是如今最常見、見效最快的開發模式之一。非物質文化遺產具有鮮明的地域性特色,經過開發和宣傳后,其豐富的文化內涵、精致的外在形態、多樣的傳統儀式等都是轉化為旅游資源的優勢。在保持非遺完整性的同時,要適度地對既有民族性又有經濟開發前景的非遺文化資源進行產業化運作,科學合理地對其進行品牌定位,將文化資源轉化為經濟資源,完成非遺的資本轉化。[3]
還可通過發放物化形態的非遺紀念品的方式帶動相關衍生藝術產品的開發,以休閑旅游的方式來宣傳非遺文化,借此增加地方收入,提高地方知名度。非遺與日常生活有所脫離,與人們如今的生活環境有一定的距離,因而具有不尋常的特質,能夠體現出一種歷史感??偠灾?,這種文化品牌效應以及創新性消費觀可以給非遺的資本轉化帶來諸多便利。
四、結語
木版年畫作為優秀的民族文化深深植根于民間,蘊含著獨特的文化自信,對我國傳統藝術、現代藝術來說,都具有很重要的借鑒價值。在社會飛速發展的今天,木版年畫等非物質文化遺產被反復消費之后,正面臨著傳承的“本體性危機”以及和市場脫軌、消費者滿意度降低等問題,因此,在傳承的基礎上進行創新性保護與開發勢在必行。本文從木版年畫的開發背景、現存問題及開發的必要性三方面進行分析,對木版年畫的保護與開發進行了創新性思考,以期為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保護與開發提供一定的參考和借鑒。
參考文獻:
[1]王學俊.試論朱仙鎮木版年畫的傳承與創新發展[J].美與時代,2013.
[2]胡妍.非遺視野下山東高密“撲灰年畫”的傳承與發展[J].大眾文藝,2019.
[3]李昕.可經營性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產業化運作合理性探討[J].廣西民族研究,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