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麗娟 趙巖
關鍵詞:高校教育;培養方法;應用型人才;實踐能力
目前來看,開始進入到經濟時代,高校在教育過程中,也需要主動承擔起為社會培養應用型人才的使命,在培養具備實踐能力、創新精神、高素質的人才時,需要與社會發展、科技進步有效的結合起來,從人才需求角度出發,對教學模式進行創新,不斷提高學生實踐能力,最終為社會發展提供必要的人才支持。
實踐與理論教學安排缺乏合理性。在當前所開展的教育模式當中,高校仍采用傳統的教育模式,將重點集中在理論教育方面,而導致實踐教育受到忽視。比如一些教師或者學校會主動選擇打破實踐教學與理論教學的比例,為理論教學增加更多課時,雖然能夠有效提高學生理論知識水平,但是卻會影響到學生日后的實踐能力和實際操作能力。培養優秀人才成為當前新形勢背景下最主要的目標,但是如果仍是將理論教學放在主位,那么就會凸顯其所存在的局限性,不斷暴露出學生缺失應用能力這一嚴重問題。實際在高校應當在教學中,教師必須深刻認識到對于教學時間進行合理分配,保持公平公正性,避免出現分布不均勻的重要性。如果出現該問題,那么就會導致所培養出的人才,難以成為社會所需的人用型。
課程體系設置缺乏合理性。筆者在對一些高職院校當前階段課程內容情況進行觀察后發現,其中許多內容與結構設置方面缺乏合理性,特別是主干課程課時安排與內容豐富性,雖然能夠得到保證,但是卻未能將具備延展性的知識加入到課程體系當中來。即使在一些課程中有所體現,但是往往占據比例較少,容易受到學生的忽視。這就對學生擴寬知識體系的廣度與深度帶來影響。筆者通過深入的研究與分析后發現,分支課程中也存在同樣嚴重的缺失問題,這種情況的出現,會導致學生知識掌握深度受到限制,所以通過研究后可知,高校在生成課程體系方面缺乏科學性,最終難以滿足社會對于培養應用型人才所提出的需求。
教師知識水平極為有限。想要培養優秀人才,那么就需要高職院校重視建立一支高質量的師資隊伍所具備的重要性,但是縱觀各大高校的實際情況后筆者發現,教師評價水平與教學水平仍有待于提高,通常體現在下述幾個方面:一是教師自身缺乏完善的知識儲備,隨著互聯網技術與信息化高速發展,但是很多教師在面對信息化系統與互聯網基礎操作時存在極大的短板的,有時出現束手無策的情況,難以將教學工作與先進技術有效地融合起來。如果教師在教學過程中,難以有效地利用計算機開展各項教學工作,那么就會影響到教學效果。二是一些高校因為缺乏實用且全面的教學評價體系,在培養人才時,難以快速進入到應用型模式當中來。同時一些高校在衡量學生學習情況時,仍然是以考試成績為主,這就導致學生的實踐能力和個人感受受到忽視,難以保證學生得到全面發展。除此之外,采用統一評價標準會導致教學模式出現僵硬化,在培養人才時存在單一性,無法培養出具備創新能力的高素質人才。
未能充分利用實踐教學基地。在當前階段,雖然各大高校都開始建立與自身專業相匹配的實踐基地,希望通過這種方式來提高學生的實踐能力,這種想法是極好的,但是在實施過程中也面臨較多問題,比采用教學資源往往存在形式化,缺乏較高的利用率。除此之外,一些教師未能高度重視實踐教學對學生發展所帶來的作用,同時實踐教學開展時,也面臨著資金缺乏、設備不完善等問題上,種種情況的出現,就會對實踐教學產生影響。
提高實踐教學在課程中的比例。具備極高的實踐能力,成為將自身打造成應用性人才時,必須掌握的一項基本素質,同時也能幫助學生在面對實際問題時,具備獨立處理問題能力。想要培養應用型人才,那么高職院校必須對于實踐教學與理論教學所出現的時間和比例失調問題進行有效地解決。在這時,不僅要提高實踐教學課程時間在總課程中的比例,同時教師也需要在實踐教學中對學生做好啟發。通過設置問題與導向等方式,引發學生可以自主的探索與思考,對問題進行深入探究,多層次、全方位的解決問題。除此之外,教師也需要確定學生在學習中的主體地位,并且引導學生在開展自主學習時,鍛煉自身的應用能力,同時鞏固理論知識。
依托于實踐課程,對課程體系進行改革。學生在接受高等教育時,教師作為其中的指路人,應當保證自身具備扎實的理論知識,同時也需要掌握先進的教學技術,牢牢把握時代發展的脈搏,通過借助不同的技術要素,提高教學的效率。在實踐教學當中,教師起到領導作用,引導學生主動參與其中,共同對實踐項目進行研討。在進行科研的過程中,教師也能從中受益,使自身理論水平得到提高,同時在完善評估與觀察之后,選擇更適合學生的學習方式,給予學生充足鍛煉機會。通過這種合理控制方式,為學生提供更多參與、研究實踐內容的機會,最終提高學生應用能力。
提高教師專業能力,使教學重點得到轉移。教師需要對自身理論體系進行豐富,并且主動學習使用計算機設備和網絡平臺,利用多元化教學方式,轉移教學重點,將其從理論教學不斷轉移到實踐教學當中來,通過該方法可以有效提高學生的綜合素養,同時培養學生具備解決問題能力。教師在對教材進行準備時,可以對所收集的案例內容進行拓展,并且不斷體現出與教學相關各種問題,鼓勵學生能夠積極的探索實踐方案和理論應用,使學生在未來學習與工作中,具備良好的職業能力。
利用開放式課程教學內容,使學生思維得到發散。隨著信息技術不斷發展,網絡中內容也呈現出豐富性,這就導致教師在教學過程中突破了時間與空間所帶來的限制,學生在獲取知識時變得更加開放化與多元化。作為高校教師,需要更好地面對這一趨勢。隨著網絡資源日益豐富,學生在汲取教師所傳授的知識同時,也應當主動將從網絡中查閱到的先進理念與前沿知識加入其中,通過利用開放的教學平臺,使得學習內容得到拓展。
優化教學設施,朝著專業化現代化方面發展。在傳統教學過程中,主要是以教師面對面教學為主,這就缺乏一定的專業設施與設備作為輔助。在高校教育過程中,需要將先進的現代化設備引入到課堂上,并且教師也需要保證自身能夠熟練的掌握與使用這些現代化設備,以此提高學生學習興趣。教師需要有效地發揮不同教學設備具備的作用,體現教學設備內在優勢,使各項資源得到更加合理的應用。與此同時,教師也需要轉變原有的教學模式,將學生確定為課堂的主體,激發學生對學習的積極性與主動性。比如,教師可以利用教學設備對學生未來可能遇到的場景做好模擬,讓學生提前練習,避免在日后工作中出現問題。除此之外,利用多元化設備,有利于提高學生的應用能力和實際應變能力,最終保證學生更加滿足社會發展內在需求,為學生日后發展打下扎實基礎。
綜上所述,高校在教學改革中,應用型人才作為其中最主要的培養目標,通過這種方式也能滿足新時期人們所提出的各項要求。作為新一代教師,應當對課程結構與內容體系進行合理的調整優化,并且改變原有的視角,主動從培養應用型人才角度出發,對教育教學模式所面臨的問題進行重新的審視、通過改革與創新,有利于培養出滿足社會需求的高水平應用型人才,最終為我國社會發展提供助力。
參考文獻
[1]王存寶.應用型人才培養視角下的大學英語教學改革分析[J]農家參謀,2020(05):237+298.
[2]郜小末.應用型人才培養模式下高校教學的改革策略分析[J]北方音樂,2019,39(08):166+171.
[3]茶古麗·吐爾達紅.基于應用型人才培養視角下高校英語教學改革研究[J]海外英語,2019(08):140-141.
[4]唐曉波.應用型人才培養視角下高校教學改革[J]科技風,2019(08):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