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翠英
關鍵詞:中華傳統美德;高職學生;成長成才;路徑
基金項目:本文是2020年度株洲市社科研究課題《“立德樹人”視域下的中華傳統美德促進高職學生成長成才研究》(課題編號:ZZSK20171)的階段性成果。
國無德不興,人無德不立。黨的十九大提出:“要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發展素質教育,推進教育公平,培養德智體美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黨的十九大之后,習近平總書記對如何落實立德樹人提出了具體要求。中華傳統美德的內容博大精深,涉及到社會生活的各個領域。儒家經典《大學》中說:“身修而后家齊,家齊而后國治”,“修身”、“齊家”、“治國”三個方面,包含了個體對自己、對他人、對社會的期待和要求。中華傳統美德是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的靈魂,是代代相傳、世世發展的民族智慧,是建設富強、民主、文明的社會主義中國的精神力量。在“立德樹人”視域下,高職院校可以以中華傳統美德為載體,不斷提高學生的思想水平、政治覺悟、道德品質、文化素養,做到明大德、守公德、嚴私德,從而促進高職學生的成長成才
中華傳統美德是高職學生提高個人道德修養的優質精神食糧。當代大學生是中華民族的希望,只有提高大學生的道德素質,將其培養成合格的社會主義接班人,民族才有希望。中華傳統美德擁有豐富的思想道德資源,是高職院校培養學生道德人格最直接、最重要的育人載體,是高職學生提高個人道德修養的優質精神食糧。
中華傳統美德有助于強化當代高職學生的中華傳統美德素養。中華傳統美德自古以來是中華民族賴以生存和發展的道德根基,是支撐民族前進和發展的精神支柱,千千萬萬中華兒女正是以此為準繩,不斷地傳承與創造,才有了我國輝煌的歷史和今日的崛起。大學生是祖國的未來、民族的希望,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重要主體。以中華傳統美德促進大學生成長成才,強化當代高職學生的中華傳統美德素養,激發他們的潛在力量,有助于當代大學生自覺繼承與弘揚中華傳統美德。
中華傳統美德有助于高職學生充分認識所肩負的歷史使命。新時代賦予當代大學生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重大歷史使命,既要具備扎實的專業知識,又要有良好的道德品質。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必須凝聚人心,凝聚向心力,增進文化認同。通過大力弘揚中華傳統美德,可以更好地凝聚千千萬萬華夏兒女,增進文化認同,使中華兒女緊密團結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周圍,充分認識所肩負的歷史使命,關心國家命運,自覺地把個人理想和國家夢想、個人價值與國家發展結合起來,堅定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不懈奮斗的理想信念,有利于實現偉大夢想。
以中華傳統美德為載體,促進高職學生成長成才的路徑是多樣的,需要高職院校根據實際情況選擇有效的路徑,以使“立德樹人”發揮最大效應。
以思政課程為路徑,促進高職學生成長成才。思政課是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關鍵課程,發揮著不可替代的作用。在高職院校中均開設了必修的公共必修思政課程,在課程教學的過程,應使高職學生正確認識中華傳統美德的內涵、發展、主要內容,明確中華傳統美德的價值所在及傳承的重要意義,突出中華傳統美德對高職學生成長成才的引導,使高職學生認識并接納中華傳統美德,從而促進高職學生成長成才。
以課程思政為路徑,促進高職學生成長成才。高職院校可以探索中華傳統美德與專業教育的關聯性,將中華傳統美德內容與要素融入專業、課程、教材,進行課程教學改革,實施課程思政。通過實施課程思政,以全員、全程、全課程育人格局的形式,充分挖掘中華傳統美德的育人元素,以潛移默化地方式,充分發揮中華傳統美德的作用,把“立德樹人”作為教育的根本任務。使高職學生進一步理解、接納中華傳統美德,從而促進高職學生成長成才。
以校內活動為路徑,促進高職學生成長成才。校內活動是對課堂教學的有效補充。高職院校通過組織班級、寢室、社會、協會等活動中,通過有計劃、有目的的設計,將中華傳統美德的內容與要素融入到班級、寢室、社團、協會的各項活動中。既可以依托中華傳統美德的不同內容開展活動,如組織誠信活動、敬老活動、節約活動等;也可以組織各類型的聯合活動,引發學生的深入思考與實踐,如在各班級中開展以誠信為主題的主題班會,在社團中組織以誠信為主題的演講比賽,在學校組織以誠信為主題的征文活動等。使高職學生在活動中理解、踐行中華傳統美德,從而促進高職學生成長成才。
以社會實踐為路徑,促進高職學生成長成才。高職院校還要鼓勵或要求學生利用業余時間,如周末、寒暑假,開展有益的社會實踐,如參與志愿服務、開展社會調查等。積極促進高職學生在不求回報的情況下,為改善社會,促進社會進步而付出個人的時間及精力,做一些力所能極的服務工作。通過社會實踐,使學生進一步走入社會、了解社會,宣傳與踐行中華傳統美德。使高職學生在親身的社會實踐中踐行、傳承中華傳統美德,從而促進高職學生成長成才。
課堂是培養學生的主陣地,但是僅在課堂上培養學生,也還是遠遠不夠的。中華傳統美德促進高職學生成長成才的路徑并非單一的,通過多條路徑共同促進,更有利于高職學生的成長成才。因此,高職院校可以構建中華傳統美德促進高職學生成長成才路徑體系。經過連續、遞進的多條路徑,以中華傳統美德促進高職學生成長成才,系統化地為學生打造認知、行為、品質螺旋式素質提升通道,實現由單一到綜合的認知——提升——飛躍三層次提升,構建“認知引導、情感共鳴、行為塑造”三層遞進的中華傳統美德促進高職學生成長成才路徑體系。通過“課內+課內”、“學校+社會”,使之協同作用,共同促進高職學生的成長成才,使路徑體系發揮最大的效應。并將這一路徑體系納入高職學生大學三年全周期人才培養方案,實現中華傳統美德促進高職學生成長成才三年不斷線。
高職院校要根據學校自身的特色以及學生的實際情況,來構建中華傳統美德促進學生成長路徑體系,就需要形成統一的育人方案,而非零散的實施。在育人方案中既要明確傳承和踐行中華傳統美德的主要內容,要達成的目標。也要明確牽頭的部門,如教務管理部門負責統籌在人才培養方案的制訂中,將中華傳統美德納入到人才培養方案與課程標準中;學生管理部門負責統籌制訂三年不斷線的活動體系、社會實踐體系。
總之,立德樹人是對我國傳統教育思想的傳承與發展,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教育的本質體現,是新時代貫徹黨的教育方針的要求。當代大學生肩負著中國偉大復興的歷史重任和使命,要把我國建設成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的社會主義國家。而中華傳統美德注重家國情懷,尊崇“仁愛”,追求謙敬禮讓,強調恪守誠信,塑造理想人格等,是當代大學生德行修養的文化源泉。高職院校應充分利用好中華傳統美德,通過多樣化的路徑,促進高職學生成長成才。
參考文獻
[1]庭頌.承揚中華傳統美德的因應對策研究——基于四地高校調研結果的分析[J]武陵學刊,2016(41)
[2]王潔瓊.大力弘揚中華傳統美德的若干思考[J]教育現代化,2016(3).
[3]任福全,薄利惠.對大學生進行中國優秀傳統美德教育之探索[J]廣西青年干部學院學報,2016(26)
[4] 明小艷,高青蘭.中華傳統美德與大學生成長成才契合研究[J]安徽廣播電視大學學報,2017(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