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佳鑫
摘要:學科競賽是超綱教學的衍生物,參與學科競賽對學生思維創新性和發散性有一定作用。大部分學科競賽是在既定規則下的博弈。參與過程可以說是解決問題、創新能力提升的一種訓練過程。本文通過分析高中信息技術學科競賽的常見問題,研究競賽內容引進課堂教學的有效策略,旨在為信息學科教學質量提高提出幾點建議。
關鍵詞:高中信息學;學科競賽;課堂教學
中圖分類號:G633.67????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672-1578(2020)34-0174-01
從歷史上講,所有學科的學科競賽基本都是改革開放后重新開始舉辦的,在學科競賽發展到現在,已經從九十年代中后期之后已經形成了一套完整的從小學到大學的體系,并在各個地區都有學科競賽舉辦。
從本質上說,學科競賽本身也可以算是超綱教學的產物,其內容的難度和廣度一般超過同階段的學校課程,也就是說,在同階段學科學習過程中,學科競賽更多地是傾向于對學生智力與思維的鍛煉,目的在于培養發現學科苗子,從而達到專科人才的側重培養。從這一點上講,高中信息學科競賽,大部分競賽知識范圍不超出高中新課標的范圍,但是對知識深度的挖掘上可以說是遠高于此,所以難度大于高考。如何合理的將學科競賽內容引進課堂是所有信息學教師需要思考的問題。
1.競賽內容引入課堂教學中遇到的問題
1.1 如何實現教學目標和競賽內容的確定。
信息學科學科競賽是建立在學科基礎上指定的賽事,它需要在緊密結合專業知識的基礎上,以競賽的方法,激發學生理論聯系實際和獨立工作的能力。也就是說,教師在課堂上既要完成信息學科的教學目標,還要將競賽內容與教學目標相結合在顧及競害內容的落實的基礎上進行信息學科教學。目前,高中信息學科有電腦藝術設計、動畫設計、網頁設計、程序設計等四個競賽欄目,按照高中信息學科的教學目標,,將這些內容多、課程深、專業性強的知識完美融合是不可能的,所以需要選擇與課本幾個章節有聯系的內容進行組合教學。
1.2 如何銜接高中信息學科教材和競賽內容。
通常情況下,如果高中生要參加這類學科競賽,是需要深厚基礎的,并由專業性較強的賽事人員進行統一指導,經過一段時間的理論積累,在學有余力的情況下,再結合自身專業優勢選擇性參賽。如此,才可能真正做到理論聯系實際,從而加深對理論知識的理解和掌握。但是,高中信息技術學科重在與讓學生理解概念,基本操作方法,對需要學生進行實踐的部分少之又少。而競塞內容則重在于計算機作水平、自主探究學習和解決實際問題。兩者存在矛盾之處,因而教師在課堂上結合教材采用什么教學方法顯得至關重要。
1.3 如何利用課堂教學時間指導學生參加竟賽。
高中階段的信息學科學習,是重視學生信息意識培養,鍛煉學生運用信息技術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在此基礎上保障信息技術課程教學目標的實現。對于要參見信息學科競賽的學生而言,他們不僅要熟悉課本內容,還要熟練掌握軟件操作,并具備制作出好的作品的能力。目前,高中階段學習任務較重,這些內容的實現會花費學生更多時間,從某種程度上說是不利于學生的學業完成。因此,如何利用課堂教學時間,讓教師在有限的課堂時間里指導學生制作作品也顯得艱難重重。
2.競賽內容引入課堂教學的策略
2.1 創設教學環境。
環境對人的影響是潛移默化且持久深遠的。作為高中學生生活、學習的場所,學校將環境創設作為日常工作,打造舒適有效的學科講堂顯得很有意義。充分發揮環境在教育成長中的重要作用,實現環境創設與教學效果緊密結合。為了創設有效的信息學科課堂,可以做好每一年“全國中小學電腦制作活動”的宣傳,向每一位中學生傳達信息學科競賽活動的性質,展示往屆學生參加竟賽所取得的成績情況,明確活動獎勵的辦法等內容詳細,讓學生充分了解活動內容,提高學生參與活動的熱情。
2.2 確定合理的教學目標。
清晰的學習目標是課堂專業教學的基礎,也是老師對學生學習管理的有效措施。學習目標的條件通常包括了時間、命令、方向等,在教學過程中,學生以這些條件為前提來開展行動。簡單來說,就是學生通過本節課的學習或者這個單元的學習,學會了什么。這就要求教師依據學校實際狀況,根據學校電腦配置和學生的實際情況,選定合理教學目標作為學生的學習目標,結合信息學科教材內容,進行滲透教學。
比如,教師在實際教學中,可以將“電腦藝術設計”這一參賽項目結合高信息技術教材第三章第3節《多媒體信息處理—圖像處理》內容將,為學生制定清晰的學習目標,通過課堂教學,根據竟賽內容對目標進一步深化,確保學生熟練運用軟件,并可以完成自己作品。
2.3 采用小組合作教學方法。
教師在教學中了解、觀察學生的學習能力,對學生進行分組合作,在小組合作學習模式下,每一名學生都有自己承擔的責任與需要完成的任務,在大家分工合作的學習模式下,讓學生充分發揮自己的才情智慧,充分釋放自己的個人潛力來投身于學習之中。這無疑會督促學生,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讓每一個學生都參與在學習中,課堂氣氛活躍、快樂,學生在互幫互學,互相交流及評價中能力得到了提升,從而提高了學習效率,從而提高整堂數學課的質量。
比如,在信息技術課堂上,為了讓學生了解“分辨率像素、位圖矢量圖”的含義,隨機選取兩幅內容相同的位圖和矢量圖圖片進行比較,然后將學生簡單分組,讓所有學生參與到“找不同”這個學習活動中,找出兩幅圖片的區別。在這種合作、自主探究學習的基礎上,加以引導,深入地理解分辨率、像素及兩種圖像的概念。
3.競賽內容引入課堂教學后的反思
信息技術課堂不該是一個死板的課堂,而應該是一個活躍的課堂。高中信息學科不僅是給學生視覺及聽覺上新的感受,還在信息學科學科競賽的幫助下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及實踐能力。將競賽內容引入課堂教學后給課堂教學帶來了新的變化,與此同時,也對師生的教與學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課堂上老師要鼓勵學生將自己所知道的東西與所學的知識結合起來,根據學生的認知程度、學習能力組織教學,通過多種形式教學提高教學質量。
結語
在當今學習方式越來越呈現個性化、自主化趨勢的時代,課堂如果還是教學資源的展示,就不是技術、資源和學習的深度融合。在課堂上,信息學科教師要結合教材多舉貼近學生生活的例子,將信息技術與競賽內容相結合,讓學生在了解學科知識的同時,提高解決問題的能力和計算機操作水平。并在積極求學、積極參賽的過程中,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