尹潔

賴岳謙
對大陸網友來說,賴岳謙最出名的節目有兩個:一是央視的《海峽兩岸》,他多年來一直擔任評論嘉賓。這是央視唯一的涉臺時事新聞政論欄目,每晚黃金時段播出,雖然只有25分鐘左右,卻在國內和海外華人群體中有著相當高的收視率。二是臺灣寰宇新聞臺的政論談話節目《寰宇全視界》,賴岳謙和另外兩位嘉賓雷倩、郭正亮被網友稱為“鐵三角”——這簡直算得上是一個愛稱,尤其是在大部分臺灣政論節目被大陸網友歸入“娛樂版塊”的當下。
作為臺灣明新科技大學公共政策研究中心創始人、中時新聞網社長,賴岳謙是大陸網友最熟悉的臺灣學者之一。最近一段時間,他參與的節目在網絡上的搜索度都很高。《海峽兩岸》更是頻頻成為國內新聞類節目的收視率冠軍——隨著臺海局勢再次升溫,解放軍近期在東海、南海、黃海、渤海四大海域進行了十余次演習,其中包括9月初貫穿臺灣海峽南北兩端的演習。顯然,這是對美國頻頻插手中國南海事務、臺灣事務的強硬回擊。
“中國大陸有足夠的能力、決心,更重要的是有廣大人民的支持,軍事上是絕對沒有問題的。但大陸仍相當克制,仍保持戰略定力和忍耐力,最主要的原因還是希望用和平的方式解決臺灣問題。”賴岳謙說。在他看來,臺灣的安全在很大程度上取決于臺灣自己。
多年來,由于“臺獨”勢力的影響,一些臺灣民眾就連承認自己是中國人也是需要勇氣的。
賴岳謙回憶,幾年前,他在臺灣媒體上面對的大部分是主張“臺獨”的綠營勢力,常常被逼問“你是臺灣人還是中國人”的問題。
“我說我是臺灣人,也是中國人,臺灣人就是中國人。”那段時間,賴岳謙常常要“舌戰群綠”,一個人面對一幫人,會產生勢單力薄之感。后來,他開始更多地出現在立場更為客觀、公允的臺灣媒體上,也慢慢感到自己的聲音在島內有了回響,越來越多的臺灣人不再避諱談論身份認同問題。“公眾人物要敢于表態,引導更多臺灣人意識到自己是中華民族的一員,這樣才能形成與‘臺獨勢力的對抗。”
大陸網友喜歡賴岳謙,不僅僅因為他的觀點和立場,更因為他在不同場合說的話是一致的,“不搞兩面派”。近年來,隨著新媒體的發展,大陸民眾對臺灣島內的輿論情況有了更多了解,綠媒關于大陸的各種歪曲報道、造謠誹謗往往會在第一時間被轉發過來,成為網友的笑料。同時,很多人也注意到,賴岳謙常常會向臺灣民眾澄清關于大陸的謠言。
今年1月,賴岳謙到上海過春節,親身感受了大陸抗擊新冠肺炎疫情的早期措施。回到臺灣后,他在媒體上講述了自己的所見所聞。對于被大陸網友評價為“正能量名嘴”,他坦誠地表示并不是特地要為大陸說好話,而是把自己看到的、了解到的情況真實地講出來。
賴岳謙很喜歡上海。他的大女兒學的是金融專業,曾在美國華爾街的著名銀行工作,幾年前她收到上海一家公司的入職邀請時,向父親征求意見,賴岳謙告訴女兒,大陸更有發展前途。
女兒最后選擇了上海,除了工作本身的考慮外,還有一個更重要的原因。她對賴岳謙說:“爸爸,我在美國永遠是外國人。”
“她在美國讀書時,好朋友大部分來自大陸。到了上海后,她很快喜歡上了那里,也有了歸屬感,想一直住下去。我說好啊,你就住下去吧。”賴岳謙說。

賴岳謙(右)與雷倩(左)、郭正亮在《寰宇全視界》節目中。

賴岳謙是央視《海峽兩岸》節目的長期評論嘉賓。
除了上海,北京也是讓賴岳謙寄托了很多情感的城市。提到北京的老胡同,他向記者追憶到2002年,那是他第一次到大陸訪問。
“那時北京的胡同還是很完整的,我真是太喜歡了。二環內是北京最有魅力的地方。可惜后來拆了很多,我太傷心了,要不然肯定每年都去北京玩。”
與大陸人相比,臺灣民眾對中華民族的過去、現在和未來還有很多誤解,對西方列強在臺灣的殖民史也有盲區。賴岳謙認為,其中一部分人是真的不了解歷史,不知道中國人從百年屈辱到民族復興是多么艱難和偉大的過程;另一部分人則因為固有的偏見而不能正視現實,覺得臺灣本來是領先大陸的,現在卻在各方面被大陸超越。
賴岳謙坦言,自己有時也會被綠營的言論“氣到胃疼”,就用聽音樂的方式緩解,最喜歡聽的是二胡。他也經常收到恐嚇信,通常看個開頭就扔掉。在大學課堂上,他并不會強加個人觀點給學生,而是告訴他們,可以從其他角度看待大陸。幾年之后,一些學生的看法真的變了。
《環球人物》:對于近期解放軍在南海的軍事行動,臺灣島內的輿論是怎樣的??
賴岳謙:一部分“臺獨”分子仍然堅信美國會介入,認為解放軍沒有足夠的能力解決臺灣問題。但蔡英文政府其實很清楚,解放軍已經具備精準打擊大型水面艦隊的能力。美軍航母戰斗群如果想介入臺海戰事,解放軍有能力把他們阻擋在至少1500公里之外。此外,美軍在韓國、日本、關島的軍事基地也在解放軍導彈的打擊范圍內。
所以,美國實際上是無法介入的。對于這一點,蔡英文政府很清楚,但為了給自己壯膽,他們開始編造假消息,比如放出一些來源不明、完全不符合常識的所謂大陸軍事照片,欺騙臺灣民眾。
至于臺灣民眾,確實有憂慮了,他們不希望兩岸關系這么緊張,不希望民進黨挑釁大陸。臺灣媒體最近的民調顯示,蔡英文的支持度從去年當選時的七八成跌到46%,不滿意度上升到15%,已經到了“死亡交叉線”。這段時間,臺灣民意確實出現了一些逆轉。
《環球人物》:大陸一直在警告民進黨當局不要誤判形勢,臺灣地區前領導人馬英九最近也坦言“首戰即終戰”。為什么部分臺灣政客還是認為大陸不會采用武力?
賴岳謙:有人過于相信美國的實力,認為“大陸不敢打”;有人覺得大陸仍處在社會發展階段,需要一個和平安定的環境,“打臺灣會拖垮大陸經濟”;有人認為大陸70年來一直沒動手,現在也不會,“武力只是口頭威嚇而已”;有人覺得過去大陸窮不怕打仗,現在大陸比臺灣富裕得多,不會輕易打;有人覺得大陸在軍事上、武器上還沒準備好;有人覺得臺灣有很多外國人,至少要讓他們離開后才能打,等等。

上圖、下圖:2020年8月下旬,解放軍在黃海、東海、渤海、南海四大海域組織多場軍事活動。
《環球人物》:大陸已經多次強調實現兩岸統一的決心,美國卻動作不斷。您認為在美國大選之前,美國政府在臺灣問題上還會有什么動作?
賴岳謙:特朗普這個人沒有道德底線,什么事都可能干得出來。 以他目前民調落后的情形看,挑弄兩岸之間發生軍事沖突是完全有可能的。在大選期間,美國不敢直接跟中國較量,如果能夠讓兩岸擦槍走火,轉移美國人的焦點,是符合特朗普利益的。在這一點上,兩岸都要小心。
《環球人物》:目前國際局勢有很多不確定性,除了美國之外,您認為中國在地緣政治上還應重點關注哪些因素?
賴岳謙:印度的疫情如果無法控制,可能會反復折騰與中國的邊境問題,以掩蓋其在疫情防控上的無能。
東盟地區的穩定度相對來講比較高,但美國也可能會挑撥東盟與中國的關系。未來應該進一步強化與東盟之間的互信,我認為這是中國最能有所作為的領域。
再就是朝鮮半島。美國顯然不想解決朝鮮和韓國的統一問題。朝鮮半島一旦真正實現穩定和平,駐韓美軍還有存在的必要嗎?希望韓國上上下下能夠認清這一點。

隨著臺海局勢近期逐漸升溫,蔡英文在島內的支持度不斷下滑。(資料圖)
《環球人物》:從去年蔡英文的連任看,民進黨比國民黨更擅長炒作政治議題,尤其是選舉的關鍵時期,臺灣輿論為什么會被操控?
賴岳謙:國民黨現在常說自己輸給民進黨是因為“溫良恭儉讓”,其實是因為它沒有能力跟民進黨斗。國民黨的內部廝殺從來沒有“溫良恭儉讓”過,每一次內斗都非常慘烈,導致內部不團結、彼此不信任。
自2016年蔡英文上臺以來,兩岸關系越來越緊張,臺灣貧富差距越來越大,到2018年,臺灣民眾已經非常厭惡民進黨了。但是,民進黨相比國民黨還是更團結一些,他們內斗也很激烈,斗完后勝的一方會分一點利益給失敗者,就像蔡英文拉攏賴清德一樣。國民黨卻真的各自為戰,有人退黨,有人袖手旁觀,又不敢提“中國人”團結統派,于是就給了民進黨操縱輿論的空間——香港問題、仇視大陸,與美國保持一致,民意就逐漸被逆轉了。
《環球人物》:現在兩岸局勢緊張,蔡英文支持度下降,國民黨在做什么?
賴岳謙:國民黨什么都沒做,像以前一樣等著民進黨支持度繼續下滑,臺灣經濟繼續爛下去,民眾最后忍無可忍,國民黨自然就獲得了政權。
當年陳水扁的貪污腐敗令老百姓厭惡到極點,馬英九競選時就說自己清廉,可清廉不是一個政治人物最基本的素養嗎?現在國民黨也采取同樣的做法,讓民進黨繼續犯錯,等老百姓厭惡到極點后,他們找一個對立面宣傳,然后就當選了。可是,這是獲得了民眾的支持嗎?當然不是。臺灣民眾的可憐之處就在于被這兩個黨裹挾著,不知道該怎么過日子。
《環球人物》:李登輝當年一手造成國民黨分裂、民進黨上臺,是被國民黨開除了黨籍的人,為什么他死后還有國民黨前領導人去吊唁,甚至成為治喪委員會的成員??
賴岳謙:臺灣特別講究死者為大。覺得人都死了,過去的恩怨就一筆勾銷。這些政治人物擔心如果不去吊唁,會被輿論罵。
臺灣的政治人物是不太會站在歷史的角度看問題的,所以他們的歷史觀才會在很多方面發生錯亂。中國大陸、韓國都恨透了殖民者,臺灣當局卻把日據時代的很多東西保留下來,甚至當成古跡,給侵略和剝削臺灣民眾的日本殖民者設紀念碑!
《環球人物》:我們也注意到,蔡英文作為臺灣地區領導人,經常用日語在網絡上發表親日言論。
賴岳謙:這就是教育的問題。在我小時候,臺灣孩子還是要學習中國歷史的,但現在40歲以下的臺灣人,他們上學時的歷史教科書被李登輝篡改了,之后又被陳水扁加倍篡改,然后馬英九上臺,沿用陳水扁時代的教科書,繼續去中國化、美化日本,接著蔡英文上臺繼續媚日,前后加起來20多年,毒害了整整一代臺灣孩子。
事實證明,一個國家的歷史教科書只能有一套,決不能有兩套,否則一定會造成分裂,無論是臺灣還是香港。
賴岳謙
祖籍湖南,法國巴黎大學政治學博士,巴黎大學客座研究員,臺灣明新科技大學公共政策研究中心創始人,現任臺灣政治大學國際關系學院副教授、臺灣中時新聞網社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