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 要】本文闡明微課教學“時間短、內容精、直擊重點,課上學、課下固、強化效果”的優勢,闡述《正確使用萬用表測量電壓 ?電阻》的微課內容設計,展示部分微課內容,并對微課在應用中如何有效保障學生自主探究能力的培養、微課教學的完整性、微課利用的有效性進行思考,以為進一步用好微課教學提供參考。
【關鍵詞】微課 應用 有效性 自主探究
【中圖分類號】G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0450-9889(2020)06B-0084-03
萬用表的使用是中職學校電類專業的一個重要技能點。萬用表功能比較多,學生在使用過程中容易出現功能選擇不當、測量手法錯誤、讀數含糊不清及違反操作規范等現象,影響測量結果,也存在嚴重的安全隱患。因此,筆者在實際教學過程中,采用微課的形式,將《正確使用萬用表測量電壓 ?電阻》的課程分成“萬用表的作用與功能、基本介紹、使用介紹、注意事項、總結”五部分進行講解。在微課中,筆者利用動畫、圖文對比、示范操作、口訣、糾錯對比等方式,直觀地向學生呈現萬用表使用的要點及注意事項,幫助學生模仿操作,并深入了解和掌握使用萬用表規范測量電壓、電阻的方法。
一、微課教學的優勢
(一)時間短,內容精,直擊重點。微課的“微”最直接的體現就是時間短,有統計發現,小于 10 分鐘的微課約占 83.3%,這對于傳統 45 分鐘的課堂教學而言,非常短;再則,微課的“微”在于內容精練,針對性地闡明一個知識點或技能點中的重、難點。它對內容進行濃縮與提煉,使其具有簡短精悍、吸引力強及有效突出內容的特點。
(二)課上學,課下固,強化效果。在傳統教學中,由教師在課堂上示范操作使用萬用表,學生觀看后模仿練習。因課堂時間有限,學生在短時間內無法立刻理解并掌握萬用表的使用方法及要點,出現部分同學因未正確理解教師的示范操作而導致亂操作或者不操作的情況,甚至出現誤操作引發安全問題,嚴重地影響教學效果。在微課中,將萬用表操作技能的相關內容制作成微視頻在課堂上播放,不僅能節約教學時間,而且讓學生對萬用表功能、使用方法、注意事項及規范操作有了更清楚和全面的了解,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同時,學生在課上沒有完全掌握或者理解不夠透徹的情況下,可以在課下反復重播微課。通過自主學習,加深理解,鞏固效果。
二、《正確使用萬用表測量電壓 ?電阻》的微課內容
本微課設計涉及五個子部分,通過動畫、對比及演示,從點到面循序漸進地介紹萬用表的使用技能,通過觀看視頻,有效強化和鞏固教學內容。
(一)微課內容設計。針對學生在使用過程中容易出現功能選擇不當、測量手法錯誤、讀數含糊不清及違反操作規范等情況,筆者將《正確使用萬用表測量電壓 ?電阻》的微課教學內容分為“萬用表的作用、功能”“基本介紹”“使用介紹”“注意事項”“總結”五部分,利用動畫、圖文對比、示范操作、口訣等方式,讓學生模仿操作并深入理解和掌握使用萬用表規范測量電壓、電阻的技能。內容如下:
(二)微課內容展示。本課程的微課內容分為五個部分,因篇幅所限,在此只展示部分微課內容,以供讀者參考。
三、微課應用的思考
在教學中,筆者將微課學習與傳統課堂教學結合起來,彌補傳統課堂教學中的不足,促進了學生的個性化發展。經過本次《正確使用萬用表測電壓 ?電阻》微課的教學實踐,收獲良多。筆者認真總結、分析,在今后的微課教學中還應繼續探究以下幾點:
(一)如何有效保障學生自主探究能力的培養。操作技能的學習離不開教師的指導和幫助。借助微課,雖然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讓學生“看”到技能操作示范,但因時間短,內容有限,學生單靠 10 分鐘的“碎片化”自學,對技能操作的認識仍缺乏完整性。同時,學生被動地接受視頻教學,違背了通過主觀能動性激發其探究的教學初衷。
以本課題為例,學生觀看完微課后能否很好地掌握萬用表的使用方法?對實際操作過程中遇到的問題,學生能否發揮自主性,分析并解決問題,從而合理應用萬用表來進行檢測?這對于技能操作類的微課制作來說,在短時間內,針對性地闡述重點內容的同時,如何提升學生自主探究及解決問題的能力?這些問題都應該很好地體現在教學中。
(二)如何有效地保障微課教學的完整性。教學活動不是簡單的知識傳授,它包含“教”與“學”的互動過程,其中教師的“教”包括啟發、引入、提問及解答;學生的“學”包括回答、討論、練習及反饋。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根據學生對講授內容的反饋及教學效果進行教學策略的微調。這個過程是相互的,需要教師和學生進行互動。而在微課教學中,學生僅僅通過視頻進行交流,沒有現場感,顯得單一乏味,缺乏師生的現場互動及相互反饋。對比于傳統互動式教學活動,教學效果恐怕要打個折扣。
本課題中,盡管學生可以利用多媒體完成微課及配套習題的學習,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教學效率,但這種單方面的教學模式,對于交互式的師生交流來說是欠缺的,教師無法充分做到以學生文本,因材施教。
(三)如何有效地保障微課利用的有效性。隨著信息化技術的普及,微課越來越多地被眾多職業學校所接受,但以下三方面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微課的利用效果。
第一,實施條件。在軟條件方面,教師是否具備制作開發微課的能力、微課的設計開發是否規范有序以及融合微課的專業課程體系開發是否完善等都會影響到微課的推廣和利用。在硬件方面,是否有充足的多媒體及移動資源可支撐微課的使用,這仍然是一個問題。
第二,支撐平臺。需要有完善的互動平臺來充分支撐微課的推廣,平臺應具備學習資源、評測資源及互動功能等,不完備或不統一的資源平臺,除了制約微課資源的共享外,在一定程度上,使微課只能是碎片化的“視頻”,缺乏微課向微課程轉化的基本要素。
第三,自主學習能力。學生是否具備自主學習的能力成為微課利用有效性的一個重要因素,簡單地說,學生是否能夠通過觀看微課就自己能掌握知識點或技能點。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應注重學生自我探究能力的培養,為其順利有效地使用微課奠定扎實基礎。
在信息化技術飛速發展的今天,以微課為代表的教學理念和教學模式引領了職業教育信息化教學的發展,是傳統課堂教學的重要補充及資源拓展。考慮學習時間及知識點的碎片化,微課更注重的是學習內容的獨立性和完整性、學生學習探究的主動性及學習方式和評價手段的多元化。當然,作為一個新事物,我們要不斷地修正和反思,使微課教學揚長避短,充分發揮其優勢,更有效地為教學服務。
【參考文獻】
[1]于 昕.“二氧化碳與氫氧化鈉溶液反應”微課應用的思考[J].化學教與學,2016(1).
[2]王建軍.個別差異與課程發展中的通用設計[J].課程.教材.教法,2014(11).
[3]于淑娟.學校微課建設的問題與反思[J].教學與管理,2015(7).
[4]周紅麗.中職校《電工電子技術與技能》微課教學設計的研究[J].電子測試,2016(19).
【作者簡介】趙洪濤(1982— ),男,大學本科,廣西工業技師學院教師,講師,研究方向:職業技能培訓與鑒定、課程改革。
(責編 盧建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