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宇
圖書版本是高級文化載體,是文化自信的重要支撐。中華傳承五千年文明,圖書版本在一定程度上能反映出文化的繁榮,也是文脈傳承的象征。
版本學具有無所不包的內容,國內出版行業對版本學的定義主要是以書籍的版本為研究對象。總的來說,它是探討書籍發展史或一書的傳本源流及學術史中的地位。
首先,我們以往所熟知的圖書版本學主要針對古籍圖書,它也是最初體現版本價值的圖書類別。古代書籍形式不同,諸如寫本、刻本、抄本、批校本等種類繁多,另有盜本、偽本、刪本、修訂本等版本類型,如何鑒別善本,如何最大限度地保存較高價值的版本,古人對此早已有版本意識。以《文心雕龍》為例,它自問世以來,流傳下來就有數十種版本,現存最早寫本為唐寫本殘卷,較出名的通行本是清黃叔琳(公元1672—1756年)《文心雕龍輯注》?,F代印刷技術發展以來,《文心雕龍》的出版作品類型就更多了,范文瀾的《文心雕龍注》、詹锳先生的《文心雕龍義證》、楊明照《文心雕龍校注》及《文心雕龍校注拾遺》、周振甫《文心雕龍注釋》、王利器《文心雕龍校證》等都是當代出版的佳本。因此,對古籍的版本研究與出版并非以搜集、保存善本為唯一目的,還要注重整理、再利用的價值。以佛教經典總集《大藏經》為例,一千多年來光漢語就有多個版本的藏經,北宋開寶(968—975)年間,第一部木版雕印的大藏經問世后,歷元、明、清至民國,共出版過木刻和排印本大藏經20余種。清代官版藏經乾隆藏經,始刻于清雍正十一年(1733) ,完成于乾隆三年(1738),是我國歷代官刻大藏經極為重要的一部。它在歷史流傳過程中歷經多次戰亂,已經由原來的150余部保存至不足30部。而為避免古代刊印的許多種大藏經的缺失,上世紀60年代初,部分學者提出作為搶救文化遺產編輯出版漢文《中華大藏經》。1982年8月,國務院古籍整理規劃領導小組正式決定,委托任繼愈先生負責,開始了《中華大藏經》(漢文部分)的編輯出版工作?!吨腥A大藏經》(漢文部分)歷經13年,動員了約160人參與,最終于1994年底編纂完成。漢文《中華大藏經》以《趙城金藏》為基礎,會勘了包括《房山石經》在內的8種有代表性的藏經,為繼承和研究佛教傳統文化提供了更原始更優越的版本。這一例子說明,隨著時代的發展,古籍圖書出版的版本要求只會越來越高,它是我們保存傳統文化、增強文化自信過程中對出版者提出的時代使命。
其次,近現代以來,由于學科發展日趨細化,圖書出版發行量增大,類型增多,數量達到前所未有的豐富,版本也變得越來越復雜多樣。例如電子圖書是近年來新興領域中開拓出來的新型數字資源,對讀者而言它獲取快捷、閱讀方便。這種優勢也決定了版本工作更加重要,對編輯的版本整理、研究提出巨大挑戰。再比如當代版本學對圖書表現形式也有涉及。以文字與圖像結合的形式為例子,《林海雪原》小說自出版后就引起了社會巨大反響,全國有多家出版社推出了連環畫出版,在新中國成立以后是一大文化事業繁榮的景象。這其中,由上海美術出版社改編的6集連環畫冊,它由羅興和王亦秋共同繪畫而成,在所有的《林海雪原》連環畫版本中是繪畫最精良、冊數最多的,這一版本因此具有了較高藝術性和收藏價值?!读趾Q┰沸≌f和連環畫在不同領域的共同成功,反映了版本形式的多樣性要求。
圖書版本在出版工作中的意義是不可估量的,它足以體現出不同圖書的孕育、流動及發展的曲折過程,更有甚者,許多經典優秀的人類著作在傳播中的多個版本能夠揭示思想史的信息。例如,馬克思的政治經濟學巨著《資本論》在中國的出版發行從側面體現了馬克思主義在中國的傳播與發展。1930年3月,上海昆侖書店出版馬克思的主要經典著作《資本論》的第1卷,第1分冊(即第1卷的第1篇),由陳啟修(陳豹隱)根據德文版參照日文版翻譯。而后有多人翻譯、多家出版社出版的多個版本《資本論》在國內流傳。1938年,郭大力、王亞南合譯的《資本論》在上海讀書生活出版社出版,它是我國《資本論》第一個中文全譯本。它自譯出以后在解放區和國統區多次重印,發行量達3萬多。新中國成立后更加得到廣泛的傳播,上海三聯書店于1950年、人民出版社于1953年都發行了這一版本的《資本論》。1968年人民出版社更印發了大資本三卷29冊。近年來,該著有新的版本形式問世,例如2018年1月,接力出版社推出了少兒彩繪版《資本論》。習近平主席在紀念馬克思誕辰200周年大會上的講話評價,1867年問世的《資本論》是馬克思主義最厚重、最豐富的著作,被譽為“工人階級的圣經”。
圖書在出版過程中主要會發生以下幾種版本情況:
第一,同一本圖書由不同編輯、不同出版社出版,從而出現了不同版本。有的圖書在出版中會對原書內容作出修改處理,有的圖書則雖然未修改,但是或更改書名,或配套了序、前言等內容,這些都決定了版本的好壞優劣。比如代表了古代白話短篇小說的最高成就的《三言二拍》。新中國成立以后,人民文學出版社、上海古籍出版社、江蘇古籍出版社、北方文藝出版社、齊魯初設、中華書局等出版機構分別出版了各自的版本。對編輯而言,如何選擇更優秀的版本是一個問題。
第二,版本變化體現在裝幀、字體、排版等方面。不同的書籍,為了適應不同讀者對象的需要,出現了或豎排、或橫排、或簡體、或繁體、或大字體、或者平裝、精裝、單冊、分冊等區分。2014年9月,由中國國務院新聞辦公室、中央文獻研究室、中國外文出版發行事業局編輯的《習近平談治國理政》出版,以中、英、法、俄、阿、西、葡、德、日等多語種,面向海內外發行,受到了國內外讀者的廣泛關注和好評。該書集中反映了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發展脈絡和主要內容,多語種版本有助于國內外讀者系統了解、掌握這一重要思想的精神實質和豐富內涵。2017年該著版本進行修訂,加標了“第一卷”再版發行。2017年11月,由上述三家單位共同編輯的《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第二卷出版了中、英版本共同發行。該書為了便于讀者閱讀,編輯作了注釋,附在篇末,并收入習近平的圖片29篇。這一系列圖書的版本變化體現了讀者市場的需求及出版方的正確應對措施,對完善理論指導具有重要作用。
第三,古籍的翻印、整理產生的不同版本。古籍版本如何鑒別以及其整理的程度都有賴于編輯的決策。古書版本一般講究“物以稀為貴”以及“越古越好”,這是無可厚非的。版本越是古老,越能接近原書風貌。然而,這其中也會有文字抄錯、刊刻錯誤等問題。很多古書的校勘就是為了平衡保持原貌和維護正確的問題,自然,很多時候許多改動無異于畫蛇添足,要具體問題具體分析。古書類編輯對版本的體會和心得也體現在這里。
第四,翻譯外文圖書出現的不同版本。一本外文經典名著往往會有不同譯者,更何況同一著作有多種語言的問題,這些不同譯本加大了版本選擇的難度。另外,外文圖書還有書名翻譯不同產生的版本問題,例如《飄》與《亂世佳人》。在中國出版的所有外國文學作品中,《鋼鐵是怎樣煉成的》是印數最多、發行量最大的,它的中譯本很多,1942年由梅益根據英譯本首先翻譯了該書,并由上海新知書店出版,第一個版本的中譯本發行后受到了全國各地尤其是解放區人民的歡迎。而后從1952年到1955年該書共印了25次,第2版到第4版的發行時間間隔不超過16年,共印了32次,它的版本變化帶有深刻的時代烙印。由于思想斗爭錯綜復雜,許多書尤其是外文譯本的版本多次變化,這對我們這一時代出版事業的規范性及編輯的辨析水平提出了較高的要求。
第五,電子圖書出版產生的版本問題。數字化時代的電子圖書區別于紙質文獻,網絡普及之下,數字出版在成熟之前難免產生版權、技術等問題,也會因其載體等不同產生不同版本。比方說,同一內容由于不同的表現形式,添加了動畫、音效等多媒體要素而形成了不同版本;由于不同文件格式存儲方式以及不同的制作機構產生了不同版本;由于傳播、發行途徑不同而產生的網絡版、單機版等。電子類圖書版本問題是應對當前高科技時代發展需要的新領域,對編輯同樣提出了更高的版本學要求。
圖書出版編輯過程中的版本意識非常重要,好的版本帶來好的圖書,理解版本的價值,掌握圖書版本的鑒別技能迫在眉睫。除了樹立版本意識以外,圖書出版還要根據不同版本問題采取不同的應對措施。
第一,為了保存文獻的需要,對各類政治、歷史書籍要尊重史實,保持原貌,防止刪改。許多文獻資料隨著歷史的發展變遷可能發生改動,為了給后人提供精準參考資料,編輯應最大限度保存版本的完整性。由中共中央文獻編輯委員會編輯、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劉少奇選集》是劉少奇同志在長期革命實踐中留下的文字資料及重要講話。收入選集的只是其中最重要的一部分,凡是劉少奇生前公開發表過的或有手稿的選入文集部分,出版社都保持原貌,只做了少量文句和史實的校正,對講話記錄稿的文字整理同樣遵循了這一原則。這都值得我們借鑒和學習。
第二,對不同古籍版本認真鑒別出版,為讀者推薦合適的善本,使讀者通過閱讀善本而獲得最佳體驗。以四大名著為例,四部書皆有上百種版本。1955年人民文學出版社根據明代刊刻的金陵世德堂本整理出版了《西游記》,流傳較廣,于1980年再版,2010年三版。中州古籍出版社1983年出版了影印本《西游記》,此外還有清抄本《西游記》等不同版本問世?!都t樓夢》成書后多達10余種手抄本,刻本、鉛字本同樣繁多。作家出版社于1953年出版的是整理讀本《紅樓夢》,也是新中國成立后第一部《紅樓夢》出版。1982年,人民文學出版社推出了以庚辰本為主要底本的《紅樓夢》新校注本?!端疂G傳》《三國演義》同樣存在多個底本、整理本、校注本的版本情況。優秀的出版社選擇優秀的底本出版,才能受到讀者長久的歡迎。
第三,電子圖書版本除了遵循版本學理論外,還要對技術進行理論和實踐探索和創新。電子圖書說到底,是由小及大、全方位的信息工程,包括了信息加工、存儲、檢索、傳輸、利用等方面,因此電子圖書版本制作是多單位、多角度、多層次合作的復雜過程,單靠傳統圖書編輯的獨立性工作無法完成。重視圖書版本的探討、加強版本理論研究、推動電子圖書技術,都有助于我們應對多媒體技術下的電子圖書出版問題。綜合以上分析,我們可以得出圖書出版過程中版本的重要性。編輯理應具備掌握版本學知識,深入研究書籍的不同版本,通過比較鑒別,盡可能地區分出優秀經典的版本進行出版。當前我們正處于字化時代,盡管出版行業受到了極大沖擊,但是版本內容仍然是圖書出版的核心所在。文化貴有源流,古書典籍的不同版本挑選,有助于我們傳承中華文化,回顧出版歷史,不忘初心。新中國成立以來出版的各類圖書書寫中國故事,凝聚著出版人的匠心,承載了新中國建設七十年的偉大記憶。沒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沒有文化的繁榮興盛,就沒有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我們要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發展道路,激發全民族文化創新創造活力,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在出版工作中要堅持做到出版優秀、經典版本的作品,注重發揮版本傳承文化、振興文化的作用。
(作者系中國財富出版社有限公司人文分社副主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