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祖友

期盼已久的《楊仁敬選集》終于問世了。楊仁敬教授是國際知名的海明威研究專家、我國著名英美文學批評家和英語教育家。其新作《楊仁敬選集》分為三卷——《話說海明威》《縱論英美文學》和《學海泛舟隨想》。文集大體包括1959年至2016年發表的230篇文章。
作為國際知名的海明威研究專家,楊仁敬特別清楚海明威從一名中學生成長為一位世界著名作家是離不開繼承與創新的。美國文學的發展和老一代美國作家的開拓性努力為海明威這樣“迷惘的一代”作家登上國際文壇打下了基礎。西奧多·德萊塞、舍伍德·安德森、辛克萊·劉易斯·尤金·奧尼爾、威拉·凱瑟等人的創作,在某種意義上說,為海明威、福克納、帕索斯等年輕作家的脫穎而出鋪平了道路。從海明威的寫作手法不難看出其中有安德森寫作手法的特點。海明威經常閱讀安德森的作品。海明威十分尊敬自己的這位老師,在許多年之后,海明威對別人談論起安德森之時,稱安德森為“我們所有人的老師”。海明威是現實主義的集大成者,能稱為他老師的,還有以下幾位:埃茲拉·龐德、格特魯德·斯坦因、福特·馬克多斯·福特、弗朗西斯·斯科特·基·菲茨杰拉德等美國作家。此外,法國作家福樓拜對他風格影響很大。海明威也深受后印象派作品的影響。“作家應當什么書都讀,這樣他就知道應該超過什么”繼承是為了創新,海明威認為:“對一個真正的作家來說,每一本書的完成都是他努力去開拓的新起點。”1954年,因為“精通于敘事藝術,突出地表現在他的近著《老人與海》之中;同時也因為他在當代風格中所發揮的影響”,海明威獲諾貝爾文學獎。
海明威用寫小說的手法寫新聞,不僅開創了新聞的新形式,而且促進了20世紀60年代美國新新聞主義小說的產生和發展,影響了鄒恩·狄第恩和諾曼·梅勒等一批作家。
在《移動的盛宴》中,海明威推翻體裁的藩籬,這部跨體裁的“小說回憶錄”反映了他作為一個老記者和名作家的前瞻性和開拓性,他將繼續影響著一代又一代的美國作家。他去世不到半年,海勒的《第二十二條軍規》就問世了,美國小說進入后現代主義新階段。
楊仁敬當年研究海明威,選題在國內屬于學科前沿,具有重大的創新性和開拓性。
《海明威在中國》主要講述的是作者收集了國外有關海明威訪華的背景資料,拜訪撰寫海明威傳記的權威作家卡洛斯·貝克教授,專訪了設在波士頓肯尼迪圖書館的“海明威藏書部”,采集到當時尚未見發表的海明威訪華的有關資料和照片。它不是一般的海明威中國行的資料匯編,而是一部學術性著作,也為我國熱愛海明威的讀者提供了一部值得鑒賞的讀物。《海明威在中國(增訂本)》除了敘述海明威中國行這個中心問題之外,還評述了當時國外海明威研究的走向,增補了從20世紀90年代初到21世紀初國內外海明威研究的新資料,并提供目錄索引。《海明威學術史研究》由三大部分組成:海明威研究史略、關于海明威研究的十大問題和重要文獻目錄。第一部分“海明威研究史略”系統介紹了國內外海明威研究的重要成果。第二部分將海明威研究歸納為十大問題:海明威在巴黎的迅速崛起、海明威小說中的硬漢子形象、海明威的冰山原則、海明威的女性意識等,在客觀評介相關論著的基礎上,提出了作者自身的創見。第三部分列出了有關海明威研究的重要文獻目錄,供讀者參考。《海明威:美國文學批評八十年》涵蓋了80年來美國關于海明威的文學評論。基本上圍繞海明威創作四個時期的主要作品來評介評論界的不同反響,以小說和非小說為主,詩歌和新聞報道則跨時空統一評述,探討了美國文學批評視野中的海明威研究,揭示了上世紀20年代末至今各種不同的批評流派對海明威其人其作的不同解讀,為我國學者提供了必要的借鑒,在海明威研究的繼承和創新方面都起到很大的示范和促進作用。
在《話說海明威》中,談到海明威的“冰山原則與創作思想”,作者解密道:
唯有創新,“做那些從來沒有人做過或者別人沒有做成的事”,達到前人未做到的水平,才能成為一名文學大師,這就是海明威不懈追求的創作思想的最高準則。
我想這種“唯有創新”的信念也是作者自己學術生涯里所一直堅持的。
吳宓在他的《文學與人生》中有這樣一段經典的論述:
哲學是汽化的人生,詩歌是液化的人生。小說是固體化的人生——均從各種含水的不純物質中得來的,戲劇是爆炸的人生。
一部文學作品(或一篇文章)都有它的內涵及思想,通過鑒賞一個人文章的內涵及思想,可以看出為文者的為人。歷史將會證明,海明威像莎士比亞一樣,是屬于全世界的。他給讀者精神上的影響是永恒的。海明威這樣的高中生,靠自學成才攀上了文學高峰。他從小勤奮好學,刻苦用功,勇于探索,多次親臨戰場,深入生活,捕捉真切的自我感受,獵取第一手資料,經歷了起伏和挫折,終于寫出了不朽的名著。他的成長和成名來之不易,對我們是有益的啟迪。文學是人生的表現。但是這里的人生不等于真實的與直接的經驗。每一部文學著作都是生活細節為對象,再加之以想象,賦之以深邃的思想才完成。細細品味吳密先生對幾種文學作品巧妙的比喻,終于體會了“文學是人生的精髓”。真實的人生是混有雜質的一盆水。但在文學作品中,人生便是已經除去雜質的清水、純凈水。我們為什么要作文學?因為文學的社會認知功能,恩格斯評說巴爾扎克時提出,巴爾扎克的作品“匯集了法國社會的全部歷史,我從這里,甚至在經濟細節方面所學到的東西,也要比從當時所有職業的歷史學家、經濟學家和統計學家那里學到的東西還要多”。楊仁敬指出:
后工業化社會帶來了實用主義思潮,“成功 就是一切”成了美國人的價值觀。知識成了一種信息化商品的形式,一切知識以是否“有用”、能否儲存于電腦來衡量。文學更加走向實用化、商品化和功利化。
實際上,文學于人生有非常大的作用。文學之于人生等一大功用及涵養心性,培養心志,培養道德。“海明威的硬漢子形象不僅是美國小說史上的創新,而且是世界文學畫廊中獨特的形象,具有重大的歷史價值和現實意義。”有些學者稱呼海明威叫作美國精神的變通者,在海明威生存的那個時期,美國精神在很大程度上就是海明威的這一種表現方式,所以人們在描述美國精神的時候經常與海明威作品里面表現的美國精神相重合。而當時的海明威的創作風格非常簡單明了,人們所贊賞的硬漢形象也使得海明威在很多的美國人面前有很好的形象,再加上他有兩次參加世界大戰的作戰經驗,作品里面所表現的美國精神就更為深刻了,因此海明威與美國精神緊密聯系在一起就很正常了。海明威的小說世界并不完全是個冷酷和虛無的世界。他十分重視愛情和友誼對于孤獨的受難者或幸存者的重要意義。文學作用于人生,功效甚廣,但一定是好文學才可以促進人養成好品質。最佳文學作品含有人生最大量的、最有意義的部分 ,而且讓讀者愛到啟迪,得到樂趣,這才是文學與人生的最佳契合點。
作者畢生研究海明威,他正是秉持海明威式的永不服輸的精神,在學術領域的不斷勇攀高峰,年過八旬還筆耕不輟。
文學還可以促進真正文明。文學改變了人的意識,使人的思維方式發生了改變,從而促進人的進步。所以,一切優秀文學都在宣揚與體現人的規律,最終讓人進步,促進真正文明。海明威追求理想伊始,就下決心要寫出與莎士比亞、托爾斯泰、巴爾扎克等名家相媲美的嚴肅小說。“不管一個國家采取什么立場,從形式主義到共產主義,他都需要采取某種立場,這是不可回避的。作家的命運就是面對他的思想意識去尋找他的位置,劃清界限。”文學信仰就是各種文化的設想和觀點,他們支配著我們作為作家生活的人。作家的任務是架設小說與歷史之間的橋梁,小說再也不是僅僅反映個人的道德沖突或生活瑣事的娛樂工具,而應該成為促進社會進步的力量。
海明威成長的年代,正是資本主義日趨沒落的年代。這種時代的特點,使海明威的思想呈現出復雜和矛盾的狀態。他既看見了資本主義世界的解體和所謂西方文明的墮落,但又不能看清社會歷史發展的規律和人類文明前進的方向。其實,海明威反對一切政府和一切官僚以及革命口號,海明威的政治態度和思想意識與左翼人士和共產黨還是有明顯差別的。雖然從新聞報導到小說,形式改變了,海明威對現代政治和社會問題還是很關心的。從這個意義上說,不能簡單地說他從政治轉向文學,因為政治意識往往貫穿于小說之中。
美國文學發展的結果是形成一個比中國悠久的多層次的非常多樣化的文學更加統一的創作主體。它也是表述現代狀況的世界上最古老和最復雜的民族文學。它是一種個人主義和冒險精神的文學、一種擴張和探索的文學、一種種族沖突和帝國主義征服的文學、一種大量移民和少數族裔與白人關系緊張的文學、一種資產階級家庭生活的文學、一種個人自由與社會限制的不斷斗爭的文學。作品的內容包括從自然和“自然人”到異化、種族歧視、城市化、地區和種族暴力等問題。
作為一種哲學思潮,后現代主義熱潮已經過去,但美國后現代派小說仍在不斷發展。這可以說是大家的共識。丹尼爾·艾倫教授認為,美國后現代派小說是美國文學史上一個歷史階段的重要文學現象,非了解不可。為此,在《縱論英美文學》第一部分中,作者就美國后現代派小說的緣起、嬗變、話語模式、代表性作家以及后來的“X一代”作家群等方面的內容專門論述,表現出作者作為學者的與時俱進、不斷創新的精神。
美國科學家愛因斯坦曾指出:“不要為做一個成功的人而努力,要為做一個有價值的人而努力。”這應該是人生奮斗的目標。什么是有價值的人?我認為應該是對人民對國家有益的人。有了這個目標,在學術道路上就能勇往直前,遇到困難和挫折時不灰心;有了成績時不驕傲自滿,能團結同事,不斷前進,從成功走向新的成功,并從成功中獲得無限的樂趣。作者就是這樣要求學生的,更是這樣要求自己。身教甚于言傳。
《楊仁敬選集》是基于作者對海明威幾十年研究,從海明威研究拓展到英美文學其他方面,特別是到美國后現代派小說研究的學術精華,也記錄了作者60多年來走過的人生道路的感受和體會。
(作者系泰州學院外國語學院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