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琮淇
【摘 要】音樂在陶冶情操方面有著重要的作用,對學生的身心健康發展很關鍵。但是,在應試教育下小學音樂教育并沒有受到人們的重視,只關注學生語數外等學科的分數。隨著素質教育改革的持續深入,小學音樂教育受到了前所未有地重視,音樂教學改革也在積極進行中,在此背景下就要求小學音樂教師可以摒棄傳統的教育思維,優化授課方式與內容,要善于采取創新性思維來開展音樂教學活動,提高小學音樂教育的效率,促進小學生的全面發展。鑒于此,本文就簡單探討了創新性思維教學在小學音樂教育中的應用,希望可以為廣大同仁提供一些借鑒。
【關鍵詞】創新性思維;小學音樂;應用探討
在新課改不斷深入的過程中,小學音樂教育教學有了一定的改觀。不過,在社會不斷發展的過程中,人們對教育的需求也發生了明顯的變化,這就要求教育的方法與內容也應與時俱進,滿足學生的發展需要。小學是基礎教育階段,在培養全面性、復合型人才方面,小學教育是十分重要的,所以創新性教育是否可以在小學音樂課程教學中達到預期的效果,是影響小學音樂教育持續發展的重要因素,也關系著小學生音樂素養的發展。
一、在小學音樂教育中應該堅持“以生為本”的教學原則
傳統教育觀念下,小學音樂教師在課堂教學活動中都是以自身為主體,課程設計基本是按照大綱及自身的教學經驗進行,學生只能被動接受音樂知識的灌輸。在這種教學模式下,師生之間不僅互動較少,不能及時掌握學生的學習情況,還不利于提高學生的積極性與主動性。因此,音樂教師要改變思維模式,要以平等的身份與學生去交流,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將師生關系重新定位,讓學生可以自覺主動參與到課堂學習活動中,有效學習音樂知識與技能。由于小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相對薄弱,為了確保學習效果,教師可以采取小組合作學習的模式,讓小學生在小組交流中相互促進、相互補充,教師則作為指導者、組織者的角色來及時幫助學生解決遇到的一些問題,以此更好地實現教育目標。
二、要結合小學階段的特點有效開展音樂教育活動
現如今,創新教育是各學科教育改革中的重點內容,只有這樣才可以培養出優秀的創新性人才。對一個國家而言,持續健康發展的關鍵就是創新,這也就需要我們的教育模式能夠不斷創新,針對不同的教學內容、不同的學生選擇針對性的教學方法。如,小學生具有好動、注意力不集中、思維活躍等特點,使得他們在學習音樂知識的過程中相對比較偏慢,所以教師就要采取創新的教學方法,激發小學生的音樂學習興趣,吸引他們的觀察,引導其有效思考。具體來講,教師可以在課程導入中選擇故事、游戲或者動畫片等形式,這樣既符合小學生的身心特點,也便于他們的理解,確保小學生可以跟著教師的教學思路進行后續的學習。
三、優化與創新授課手段,提高教學的質量及效率
以往小學音樂課程的授課方式與手段相對單一,這樣不僅會讓學生感到枯燥、無趣,還會在一定程度上影響學生學習音樂的積極性。所以,教師應該善于優化與創新授課手段,豐富授課的形式,讓學生可以體驗到音樂學習的樂趣,自覺主動參與到音樂學習活動中來。如今,信息技術在課堂教學中的應用十分廣泛,小學音樂教師就可以借助多媒體等現代輔助教學設備,來還原音樂情景,為學生營造一個輕松、愉快的課堂教學氛圍,從而促使小學生可以在主動參與中學會發散性思維,不斷增強自身思維的廣度與深度,提高其審美能力。例如,在《舞動的玩具兵》一課的教學中,教師運用多媒體設備為學生播放一段隨著音樂舞動的玩具,要求學生可以結合玩具的動作變化來猜想音樂作品想要表達的情感。為了加深學生的印象,提高參與熱情,教師可以鼓勵學生隨著玩具一起扭動。當然,除了這種授課方式,我們還可以與其他學習相互交叉滲透,發揮不同學科的優勢,以此來促進教學的質量與效率提升。
四、對傳統教學形態進行改變,促進學生的學習質量
在小學音樂教育改革的背景下,教師運用創新性思維教學來改變傳統的授課模式,其目的就是為了可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促進學生的音樂素養健康發展,以此實現全面發展。對此,教師在課程設置中不僅要涉及基礎音樂知識、技能以及讓學生了解音樂作品等方面的內容,還應該讓學生發揮自身的創新能力,可以自己動手制作樂器來進行演奏。例如,我們可以在課程導入到選取故事的形式,結合文學與歷史知識分析作品。如《月光曲》這篇文章學生在學習后,教師可以根據這篇文章在音樂課堂教學中播放《月光》奏鳴曲,并組織學生利用現有的條件進行演奏,在這一過程中不僅充分調動起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也讓學生發揮了想象力與表演力,促進其學習質量提升。
五、大力開展音樂活動課教學,發展學生的綜合素質
作為音樂課的延伸,音樂活動課是一種比較特殊的課堂活動,可以為學生提供更加廣闊的舞臺,學生會擁有更多的主動權。例如,在《森林奏鳴曲》的音樂活動課中,教師可以先利用多媒體播放一段欣賞音樂,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接著引導學生感受與分析樂曲中每一段的情感特點,在此基礎上由學生充分發揮自己的想象,用不同的樂器伴奏來表現樂曲。在這樣的實踐活動中,學生不僅學習了音樂方面的知識,還有文學與藝術的內容,使其更加理解樂曲情感,也培養了學生的環保意識。另外,音樂活動課中可以有效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使學生的綜合素質得到進一步提高。
六、教學評價的變革,引導學生高效學習
在以往的小學音樂教學中,教師要么沒有重視教學評價,只是向學生傳授一些基本的知識。要么就是以考試為主的評價模式,這就造成了教學評價的功能和結構偏離了正常的軌道。在新課改背景下,音樂教學評價制度也需要有所創新,要在評價中更加突出激勵、改善的功能,引導全體學生在學習中都有所提高。一是,重視教學評價的激勵功能。創新性思維教學模式下,音樂教學評價活動應該是學生一個自我展示的機會,教師要鼓勵與激勵學生去展示自己,而評價活動的形式也不能沿用過去考試的形式,可以利用“特長展示表演”、“班級音樂會”、“校園藝術節”等形式,這樣有利于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更有助于激發學生的個人潛能。二是,向綜合性質評價的轉變。過去大部分音樂教師都會將音樂教育看作音樂知識與技能的傳授,特別是在評價中,會將學生掌握音樂知識的多少、音樂技能的熟練程度作為評價的唯一標準,忽視了情感態度與價值觀、過程與方法等方面的評價。因此,在創新性教育思維模式下的音樂教學評價應該由單一形式的評價轉變為綜合性質的評價,要客觀、全面評價學生的音樂能力,讓學生清楚自己的不足,只有這樣才可以更好地促進學生的音樂能力提升,發揮出音樂教育的價值。
七、結束語
綜上所述,隨著新一輪課程改革的深入,對小學音樂課程的教學方法、教學內容提出了諸多新的要求,任課教師應該及時轉變教育思維,適應新時期教學的發展,不斷提高自身的綜合素質水平,準確把握藝術教育的規律,并能結合小學生的心理特點有效運用創新性思維教育模式,提高音樂教學的實效性,使學生能夠在潛移默化中獲得成長,實現自身的全面發展。
【參考文獻】
[1]劉若君.創新性思維教學在小學音樂教育中的應用[J].大眾文藝,2018,000(014):208
[2]孫瑩.創新性思維教學在小學音樂教育中的應用分析[J].新智慧,2018(27):11
[3]張小華,陳宇.點燃學生創造思維的火花——淺談智慧學在小學音樂教學中的應用[C].全國第二屆智慧學學術研討會論文集(3)2004
[4]朱嬈.試論新課改下的中小學音樂教學設計[J].中國教育學刊,2017(S1):177-178
(江蘇省南通市經濟技術開發區實驗小學
江蘇 南通 226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