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婉妮


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改變了學生的學習方式,也改變了教師的教育教學方式。教師一方面要關注學生的宅家學習心理狀態,一方面要設計新穎的線上課程。
線上授課伊始,我就設計了5個活動課程,以此提升學生的網絡素養,將網絡學習真正落到實處。
第一課,認識彈窗小廣告,網絡欺詐不上當
記得教室剛裝電子白板時,學生無比好奇,人人都想點一點,下課了都圍在講桌前挪不開步子。新裝的瀏覽器有不少廣告彈窗,好奇的學生總想點開來看看究竟。現在線上學習了,各種彈窗廣告、游戲鏈接、黃色信息更是防不勝防。
于是,我設計了“認識彈窗小廣告,網絡欺詐不上當”的小活動,同學們準備好各自線上學習的電腦、平板、手機等設備,并按要求安裝好相關學習App后,將出現的彈窗小廣告截圖收集起來。
在第一次活動匯報上,大家集中分析了彈窗小廣告的危害。
[軟件 彈窗形式 存在的隱患 網頁瀏覽器 游戲彈窗 玩物喪志沉迷網游 視頻播放器 新聞廣告彈窗 雜亂閱讀時間難控 學習類App 充值課程彈窗 誤點充值掉入陷阱 微信小程序 假新聞彈窗 黃色垃圾信息引流 QQ 會員權益彈窗 Q幣充值入無底洞 ]
有同學現身說法,講述自己因為好奇點擊了彈窗,誤買Q幣損失了幾百元錢,被媽媽臭罵一頓,線上參會的同學感慨不已。
我還向學生展示了不同的網絡彈窗點開后顯示出的網頁界面,當真實的陷阱赤裸裸地展現在學生眼前時,好奇心瞬間轉化為冷靜的心。一旦真正將網絡世界里的欺詐陷阱認識清楚,學生心中自有判斷,畏懼之心也隨之產生。
后期,學生還進一步在群中交流了心得,電腦小達人和大家分享了屏蔽彈窗的好辦法。通過技術干預,家長再也不用擔心孩子亂點彈窗,誤入陷阱了。
第二課,文明交流樂聯系,網絡暴力齊說NO
隨著線上教學的開展,學生在網上交流得更加頻繁了。除了正常學習外,大家互相點贊、留言的次數也不少。但有些同學在回復留言時肆意亂寫,甚至詆毀他人,還有的同學在網絡上與他人發生了口角,影響了友誼,更傷害了感情。
抓住這一時期學生心理發展的普遍特征,我們設計了調查表格,搜集了大家曾遭遇過的網絡語言暴力,通過匿名分享吐露自己不愉快、委屈、難受的經歷,激發學生的同理心。大家共建網絡和諧班集體的意愿逐步形成。
于是,由班委發出倡議,最后通過并建立了“心河中隊線上溝通交流公約”。
“心河中隊線上溝通交流公約”
1. 文明用語記心間 和和氣氣來交流
2. 不攻擊來不謾罵 氣量大度人人夸
3. 委屈難過別傷心 平心靜氣做申訴
4. 認真交友顯誠意 稱贊鼓勵情商高
小小公約作用大。在規矩的制約下,網絡交流環境得到了凈化,大家相處交流更加得當,進一步增加了學生之間互動與交流的意愿。
第三課,學會編輯美圖多,網絡時尚大家賞
疫情期間,為了鼓勵孩子們記錄生活,紓解內心情緒,我們開展了“抗疫百字作文每日寫”活動。寫完百字作文,我發動學生將文章拍照,并對圖片進行裝飾,從最基礎的加邊框,再到編輯文字,增加貼紙圖片,學生越做越有興趣,還發動家長幫忙曬圈發動態,得到更多人的點贊與留言后,大家越發積極了。
以往,學生看到網絡上的圖片只能贊嘆羨慕,現在化身小小美圖師后也體驗了一把網絡時尚,溝通時發表情斗圖的人少了,曬圈亮文的人多了,還有的學生自己創作了網絡漫畫,為學習生活添美添趣。
第四課,全員上陣忙剪輯,自制抖音不成癮
居家學習期間,學生不可避免要瀏覽網頁,看各種短視頻。一天,班級群里一位家長發了一段孩子錄制的聲援武漢的微視頻,引來了許多家長和同學圍觀點贊,還有同學留言請教制作方法。
既然學生想學習短視頻制作,我就要抓住機會,結合課程設計,提供學習的方法與途徑。
我請班上的電腦小博士錄制了3集教學小視頻,先發到小組長群中,組長帶頭學習,制作樣稿,緊接著教組員互相切磋,進而全班圍繞“詩歌抗疫情,歌詠誦武漢”主題展開視頻制作比賽。同學們躍躍欲試,不少同學還帶著爸爸媽媽一起學習制作技術,創作詩歌,制作背景美圖,錄制詠詩短片,最后剪輯成短視頻。全班每名學生都完成了制作。幾個中隊委還針對同學們居家學習、生活勞動、運動等的技巧方法專門錄制了“小老師來講解”系列短視頻。最后,我將大家制作的內容編輯成幾期美篇:《孩子王幕后指導,小明星在家拍戲!》《五一在家勤勞動? 網課詩詞樂創編》等,推到了全區,大家的學習熱情更加高漲了。
初嘗視頻編輯,不少家長感嘆,在全員上陣忙剪輯的氛圍下,孩子從追求網紅到化身網紅,新鮮依舊但不再盲目;學生感言網紅背后也有專業技術,想做大片不容易,自制抖音視頻更有意義,刷屏不成癮。
第五課,收集整理用資料,留存紀念云上秀
一個學期下來,學生學習了不少新技術,制作了不少美圖與視頻,這些都是寶貴的學習成果。進入小學高年段后,學生的思維趨于嚴謹,學習逐漸具備了明確的目的性,在互聯網背景下,可以進一步關注學生思維能力的培養,教育他們嚴謹治學,學會收集記錄學習資料與學習成果,分類整理,云上留存。
有電腦的學生,我指導他們在硬盤中建立文件夾,將作品重命名,分類別,學會搜索查閱自己的資料。有手機及平板的學生,我指導他們申請武漢教育云賬號,上傳自己的作品與成果。對于學有余力的孩子,我鼓勵他們建設云空間,匯總多學科學習成果……通過一段時間的落實,學生收集整理運用資料更加熟練,知識整理更加系統化,而云上的留存更加省心省力,對于網絡信息的獲取、鑒別、分類、整理、利用的能力逐步提升。
通過一學期的嘗試,我感到學生與網絡之間的聯系更加緊密,運用網絡資源積極提升學習效率的意愿不斷加強。青少年是未來網絡運用的生力軍,作為教師,有責任有義務對他們進行適時積極的引導教育;父母要積極配合學校,對網絡素養教育足夠重視,同時做好表率;社會也要為青少年網絡素養提升營造良好的氛圍與環境。
總之,青少年網絡素養教育要朝著因地制宜、因勢利導、因材施教的方向繼續努力。
(作者單位:湖北省武漢市武昌區傅家坡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