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海東


一個班級井井有條的背后隱藏著班干部的辛勤勞動。班干部是由班級中的學生組成的管理人員,他們負責班級日常管理,以及與科任教師、學校各部門協調溝通。得力的班干部是班主任的好助手,而能力不足的班干部會讓班主任在班級事務上疲于奔命。所有優秀的班干部都具有一個特質——主人翁意識,他們把班級的事當作自己的事。
班主任都期待能遇見具有主人翁意識的班干部,希望他們在班級管理中懂得思考,具備大局觀,知道要做什么,不能做什么。但在現實中,我們遇見的更多是具備“主人”或者“被主人”意識的班干部,要么主觀臆斷對同學頤指氣使,要么沒有主見只會服從。所以,班干部培養是一個綜合的過程,它滲透在班級建設的各個方面。
一種態度:錯誤是成長的臺階
班干部能犯錯嗎?
班干部怎么可以犯錯呢?班干部都錯了,那其他同學怎么辦?
班干部不犯錯,怎么知道什么是對的?
兩種觀點造就了兩種不同的班干部,也引出了他們背后兩種班主任不同的帶班方式。
班干部的能力、威信和對同學的了解等都會影響他的管理成效。管理中遇到的問題,將會引起同學的不平和信任危機。班主任怎么辦?允許錯,還是不允許錯?允許錯,就是允許了實踐的勇氣。犯錯的人會在錯誤中找到犯錯誤的原因,并探索正確的路。不允許錯,班干部就不會大膽嘗試,久而久之,就失去了嘗試的勇氣和進步的可能。
犯錯誤實際上是人們從另外一個角度的實踐,雖然不能表現出期待的效果,但它也是成長的前提。
以接納的態度面對錯誤,不僅是對錯誤本身的認識,更是將錯誤當作成長的載體,引導學生選擇和判斷。這是班干部培養過程中認識錯誤的態度。
兩個方向:厘清規范還是建設
“你們不許吵了!”“別動這個!”“教室里衛生剛剛打掃好,不要亂扔垃圾!”“你們為什么這樣?我去告訴老師了!”
班干部管理同學時,經常使用否定式的管理。原因很簡單,第一是模仿,班干部的管理方式其實就是班主任工作方式的延續。為了“短平快”地制止某些不良行為,班主任通常會用這樣的方式制止學生,班干部在管理同學時,就直接模仿班主任了。第二是功利,采用這樣的方式最直接、最簡單,短時間內可以看到效果,其他的就不重要了。第三是權力,否定式是最能夠體現權力的管理方式,能夠看見人和人之間的區別,這也是很多班干部感覺到自己與眾不同的關鍵。使用這種方式,班風、班干部的人際關系、同學對班干部的認可度,都會出現很大問題。
說到底,不同的管理方式,區別在于管理思維到底是屬于“規范”還是“建設”。規范,是針對問題和不合理行為的制止與控制。建設,是針對問題和不合理行為的動機,找到解決問題的切入點,提出合理的建議并引導相關人的行為。二者在思維上有區別,規范是由外向內的控制,是對班級內部事務的限定;建設是自內而外的引導,是一種針對班級管理的創新和改變。
譬如,自學課紀律一直不好,原因是很多同學無所事事,不知道怎么安排時間,不想學習,相互說話。
規范思維的管理方式,就是制止,直接告訴大家不要說話,不能說話,任何說話的行為都會被批評或者會被扣分。
建設思維的管理方式,則是引導大家思考,40分鐘的自學課可以完成多少任務,前兩分鐘進行時間規劃,后三分鐘進行自我檢驗,雖然學習時間只有35分鐘,但效果和前一種方式相比,卻大相徑庭。
所以,要以“建設”的方式進行班級管理,就需要班干部在管理的時候思考兩個問題:以什么方式引導大家解決問題?這樣的方式大家能夠接受嗎?這是判斷方法的合理性和班干部的思維能力提升的關鍵。
因此,在班干部培養中,是選擇“規范”的管理思維還是選擇“建設”的管理思維,決定了班干部的思維水平、管理方式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三個抓手:使用、放手還是培養
班干部到底是什么樣的存在?這個問題會直接影響班干部和班主任之間的關系。通常,使用、放手和培養是班主任對待班干部的三個抓手。
使用,是班主任讓班干部只是做事,只是一個班級管理助手而已,班主任不會培養班干部,班干部也沒有太多的自主權,有事隨叫隨到,沒事的時候安靜待著。放手,是在班級生活中,班主任發布任務,完成以后進行評價,至于班干部成長成什么樣子,就完全靠自己了。培養,是根據人的成長規律,以班級管理為載體,尋找合理的方式,幫助班主任提升能力的過程。
無論是使用班干部還是放手讓班干部去闖,其實都只關注事情是否做了,只看見問題,而不是看見過程中的人。使用的時候,是根據事情完成度來判斷一個人如何,放手的時候,也是根據事情完成情況判斷這個班干部是否能力突出,而不是關注事情對人的培養,以及人的思維在實踐過程中的發展。相反,培養則需要班主任根據學生的特點和班干部的崗位要求,以任務為載體驅動人的主動性,根據完成的狀況進行合理的評價,提出調整意見,促進反思與整改,以此提升班干部的能力。
譬如,學校運動會前的班干部會議。
以使用和放手作為抓手的班主任,可能任由班干部按照學校規定去做,然后等待最后的結果。
但如果是以培養為抓手的班主任,他在開會時,會有這樣5個步驟:第一,根據學校文件規定,本次會議的任務包含幾個方面?第二,誰來主導這個會議,重點解決哪個問題?第三,應該如何安排這些事情?第四,最終可能卡在哪個環節上,為什么?第五,嘗試調整的辦法是什么?
5個步驟層層遞進,從抽象到具體,從宏觀到微觀,需要主導者具備多層次的思維才能解決問題。這不僅僅是解決問題,更是對思維的訓練,將會培養班干部獨當一面的能力。
從管理的角度來說,這就是抓到了工作核心點。
四個維度:培養過程系統綜合
班干部培養的核心是提升班干部管理能力,班干部的成長主要表現為對偶發事件的處理、班級紀律的維護、班級日常事務的處理和班級內外的溝通等方面。一個班干部需要具有領導氣質、宏觀布局能力、人際交往能力和榜樣示范作用等。
領導氣質包括領導能力和妥協能力,是指班干部需要帶頭示范,也需要同學的認同;宏觀布局能力包含組織能力與規劃能力,這是對整體的宏觀認識和構建能力;人際交往能力包含發現能力和溝通能力,這就是做人的工作了;榜樣示范作用包含垂范能力和人格魅力,是指自己可以做到什么,以及做成什么樣,并以此影響他人。4個方面相互融合,綜合表現為班干部的管理能力。對于怎么培養,以什么方式培養,以“班干部能力培養的綜合系統”(見下表)為例。
對班干部的初步培養,是從“辦法”角度培養班干部。
每一個影響因素有4個維度:原因、范圍、關鍵點、操作方式,說明了為什么要培養班干部的能力,在哪個區域培養,關鍵是抓住什么,怎么培養。因此,在班干部能力培養的綜合系統中,背景是培養的原因,能力區是培養的范圍,成長關鍵是抓的關鍵點,操作方法是具體的實操做法。
1. 背景,定義班干部培養的源點,即為什么要培養班干部。現代班級建設中,班干部處于什么樣的地位,如何理解班干部在班級中的作用,都需要系統了解。從學生成長、班主任工作、班級發展、家校關系等方面合理認識,才能厘清班干部發展的脈絡。
2. 范圍,劃定班干部培養的區域。合理的區域劃定和班干部成長范圍的界定是班主任工作的效度。基于班級生活中的學生需要,構建班干部的成長范圍,有的放矢地培養,引導班干部在成長過程中知道自己需要什么,并朝著明確的方向前行。
3. 關鍵,即抓住班干部培養的核心點。培養是一個從點到面的過程。品質和能力之間是相互聯系的。所以,抓住某個點,促進和完善這個點,將有可能激發更多的能力。這個點就是我們培養的關鍵,也是班干部成長的核心。
4. 操作,實現班干部的成長。背景、范圍和關鍵是我們在教育過程中的選擇和判斷,真正讓這些判斷落到實處的是操作。操作的核心在于“怎么做”,有3個特點:層次、過程和反思。不斷進步、過程磨煉和反思調整,這是一個人思維成長的規律,也是進步的條件。同時,所有的操作都圍繞著班級生活,在執行與團隊,規劃與合理,交流與敏感,要求與表現4個關鍵點處著力,真正做到操作在實處。
責任編輯? 何欣容
浙江省中學德育特級教師、溫州市第二中學教師,長期擔任班主任。
曾獲首屆浙滬蘇“長三角”教科研標兵、長三角首屆班主任基本功大賽初中組第一名、浙江省優秀教師、浙江省優質課一等獎、浙江省班主任基本功大賽一等獎、溫州市名班主任、溫州市優秀教師等榮譽。出版專著《細節成就優秀的教師》《守候陽光》《21世紀班主任工作案例精粹》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