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闖
◆摘 ?要:想要在疫情下順利開展高職生的職業指導,首先要對職業指導本身的含義有一個深刻的了解。所謂就業指導,指的是在教師的有意引導下,使學生了解當前的就業形勢、國內外的就業環境,以及在就業簽約時應當注意的就業事項、就業后應當要注意提高的法律意識、應具備的維權意識等進行一個深入的了解。通過就業指導,學生在進行就業時,才不會顯得手足無措。當然,所謂的就業指導除了技術上的引導、國家就業政策的深度解讀之外,有關教師還應當對學生的就業心理進行把控,給壓力較大的學生進行心理疏導,只有如此才能夠使得高職生在就業季對未來有一個良好的把控。
◆關鍵詞:疫情;高職畢業生;就業;應對策略
2020年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對我國及世界經濟發展帶來重創,進而波及到就業創業領域,高校畢業生就業形勢更加嚴峻復雜,可以說遭遇史上最難就業季。受疫情影響,許多企業面臨生產經營壓力,取消、減少招聘計劃,甚至進行裁員,崗位需求大量縮減。招聘渠道和人才市場尚未正常運作,為了防止人員聚集,許多人才市場還未開放,招聘會被大規模取消,多以網絡招聘為主。作為新增就業主體的高校畢業生規模創歷史新高,達到874萬人,同比多增超過40萬人,同時受國際疫情形勢影響,出國留學暫緩,擬留學人員轉向國內就業市場,導致就業畢業生劇增。新冠肺炎疫情對2020年普通高校畢業生帶來了很多挑戰,其中對處于不利地位的高職畢業生的影響尤甚。
一、疫情影響下的就業問題分析
(一)線下招聘無法進行
往常的三、四月份都是用人單位線下招聘最為忙碌的時間段,而如今由于疫情的影響,導致線下招聘無法順利進行。這會導致很多有求職意向的高職學生無法通過招聘會等大型招聘活動來對有人才需求的公司進行信息的獲取以及有關崗位的填報。而有大量人才需求的公司企業也無法通過招聘會等線下招聘的形式來進行心儀人才的招攬,這不論是對相關畢業生,還是對需要大量人才的單位而言,都是個不小的考驗。還有的畢業生已經在疫情開始前與有關企業交換了就業意向,就等春節過后到企業所在地進行面試,但由于疫情的突然出現,導致這些原本應當在進行當中的線下招聘活動被迫中斷。這對于用人單位以及畢業生而言,都是不小的損失。
(二)崗位需求減少
根據高職院校人才培養模式,疫情來臨前已有一部分應屆畢業生進入頂崗實習崗位,這是高職院校畢業生的優勢所在,但同時受疫情影響,畢業生實習時間推遲,甚至有些企業的實習崗位直接被取消,這對需要大量實踐的高職院校畢業生的實習和就業產生直接影響。
(三)負面情緒積壓無法釋放
由于疫情的影響,所有高職的畢業生都無法在春節過后按時回到校園中來,在家進行疫情避險對于即將畢業的高職學生而言,可能會令他們產生一種壓力感,讓他們對未來道路的規劃、方向產生迷茫[7]。在這種情況下,高職畢業生滿腹的負面情緒無法進行有效的釋放,也無法在與同齡人的交談當中得到緩解,那么就會很可能令他們情緒低落,甚至瀕臨崩潰。
二、應對新冠肺炎疫情對高職畢業生就業影響的策略
(一)多方搜集就業信息,利用多種渠道,拓寬就業面
針對崗位需求減少的求職現狀,高職畢業生應多渠道搜集就業信息,如關注各種網絡招聘平臺、學校就業網站、教育部網站,利用校友群、人脈圈搜集招聘信息等。同時要積極獲取相關就業創業政策,充分利用國家政策支持。國家和社會各界為保證就業采取了各項措施,包括6部門和單位共同實施的“百日沖刺”行動,包括:升學擴招吸納行動,充實基層專項計劃行動,擴大畢業生參軍入伍行動,推進企業穩崗擴就業行動,開展網上就業服務行動,推進創業帶動就業行動等,這些舉措對拓寬高校畢業生就業渠道注入了無盡的新機遇和內驅力。各地各部門針對各項“百日沖刺”行動發布具體落地措施,高職畢業生應給予足夠的重視和關注,充分利用國家和社會提供的便利條件,主動選擇未來的發展方向,應聘適合自己崗位的工作。
(二)調整心態,疏導壓力,積極面對新形勢
受這次疫情沖擊,加上經濟發展本身固有的轉變發展方向、優化經濟結構等問題,我國經濟運行面臨較大壓力,但我們應看到我國經濟穩中向好、長期向好的基本趨勢沒有改變,我國經濟潛力足、韌性強、回旋空間大等基本特點沒有改變。畢業生要調整好心態,辯證看待當前的就業現狀,積極面對新形勢下的就業問題。既要看清我們面臨的就業壓力加劇的實際情況,積極自我調整,投入激烈的競爭中,又要看到此種形勢下帶來的新機遇,學會轉“危”為“機”,抓牢機遇。
(三)進行線上的職業指導
由于學生在學校進行學習時,對于就業信息知之甚少,對于如何進行就業招聘的筆試、面試都沒有太多的經驗,故而在以往將要進入到招聘高峰期時,有關教師都會就就業問題來與學生進行交流與溝通,向學生傳授一些筆試、面試的技巧,與學生分享一些職場應對的心得與經驗。但是由于疫情的影響,導致所有學生都無法在春節過后及時地返回學校,故而這些線下的就業指導課程就無法如期舉行了。在這種情況之下,教師可以通過線上教學的方式,來對學生進行遠程的職業指導。
(四)進一步強化與企業深入交流
加大企業需求調研和崗位開發力度,尤其是加強與高層次企業和有合作關系企業的交流,及時獲取、反饋高質量就業信息。發揮校友企業、校董企業、行業合作企業的平臺資源,繼續開展線上招聘會,論證開展線下招聘可行性,在做好疫情防控前提下,適時開展針對性強、結合度高的小型專場招聘會,為畢業生提供精準有效的崗位。提高崗位利用率,尤其是提高高質量就業崗位利用率,分析崗位需求,針對性推薦畢業生,做到精準推薦、人職匹配。
三、結束語
雖然百年難遇的新冠肺炎疫情給高職畢業生就業帶來了一系列不利影響,但機遇與挑戰并存,畢業生應辯證看待,調整好心態,積極應對,切實行動,增強本領,轉“危”為“機”,在重重考驗下找準目標,在疫情大考、時代大考和人生大考中交出合格的青春答卷。
參考文獻
[1]吳軍.新常態下高校創新創業教育的提升策略[J].運城學院學報,2018,36(05):76-79.
[2]王洋,王欣.互聯網時代高校創新創業教育研究[J].長春大學學報,2018,28(12):82-86.
[3]鮑婷,方爭勇.新時代下大學生就業問題探析[J].農村經濟與科技,2018,29(24):229+2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