邢婕 張章
◆摘 ?要:新課程標準倡導激發和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使他們樹立學習的自信心。因此作業設計也應體現新穎、有趣,以不斷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特色作業針對學生的年齡特點,注意作業的技巧性,增加趣味性,調動學生的學習主動性、創造性。因此,設計數學特色作業是教育發展的需要
◆關鍵詞:課程改革;特色數學作業;創新能力;數學意識
一、開設數學特色作業的意義
《數學課程標準》強調:“使學生有更多的機會從他們熟悉的事物中學習和理解數學,使他們體會到數學就在身邊,感受到數學與現實生活的密切聯系,提高學生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的能力。長期以來,老師設置的作業只注重機械訓練,重復與模仿,卻忽視了一個重要問題,作業布置。完成作業過程是學生的知識能力、情感態度價值觀最理想的生成過程和體現過程。傳統作業忽視學生的合作交流,獨立完成的題目多,合作互動的題目少。這樣,削弱了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泯滅了學生的學習熱情,長此以往,易使學生對作業產生厭煩心理,逐步出現應付作業現象。另外,書面作業占用時間長,致使學生的實踐能力較差,這樣的作業失去了應有的教育意義。因此,設計數學特色作業是教育發展的需要。
二、開設數學特色作業的作用
1.在數學特色作業中能增強學生的數學應用意識。數學特色作業為書本知識和學生的生活實際之間架起了一座橋梁,為學生提供運用所掌握的數學知識、思想方法解決生活實際問題的機會。學生把學到的數學知識和生活經驗相結合,去研究生活中數學問題,發現數學規律,用來解決日常生活中數學問題,從而在實踐作業中增強數學意識和應用意識。例如:教學三年級長方形的面積,課前要求學生先搜集長方形的實物如包裝盒、火柴盒、積木等等;課中探究長方形的面積計算方法;課后布置實踐作業,測量日常生活中常見的長方形實物有關數據,計算它的面積。這樣設計,使學生體會到數學從生活中來,經過學習提煉,又回到生活中去。即讓學生體驗到數學知識就在身邊,生活中充滿數學。
2.在數學特色作業中有利于發展綜合能力。數學特色作業需要進行觀察、操作、猜測、調查和整理等等,可以讓學生的多種能力得到訓練和提高。一次數學特色作業可能要涉及許多數學以外的知識,并需要合理地運用這些知識,具有較強的跨學科性。學生在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過程中不斷積累運用所學知識解決簡單實際問題的活動經驗和方法,從而促使學生綜合素養的發展。
學生之間存在著數學知識和數學能力的差異,但傳統的作業很少考慮學生的實際情況,往往是“一刀切”,導致“好的學生吃不飽,差的學生吃不了。特色作業設計很好地解決了這一個難題。針對學生的個性差異設計不同層次的作業,對學有余力的學生可提出更高的要求。這樣做,對優生是一個促進,又能幫助差生克服“完不成作業”的自卑和消極心理。
3.在數學特色作業中體驗學習的樂趣。新課程標準倡導激發和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使他們樹立學習的自信心。因此作業設計也應體現新穎、有趣,針對學生的年齡特點,調動學生的學習主動性、創造性。比如,教學認識數字時可以布置學生收集自己家里有關數字的信息,并讓其在小組里交流。學生除了收集電話號碼、門牌號外,還收集了全家的生日、身高以及自己的零用錢等。有的學生甚至還調查了自己家里一個月用了多少度電和多少噸水,統計自己一天做多少道數學題。不難看出,這些聯系學生日常生活而又趣味濃厚的作業,不僅達到了讓學生復習了所學知識的目的,還激發了學生的智力潛能,從而更好地促進學生接受新知識和進行創造性學習。
4.在數學特色作業中培養創新能力。例如教學《圖形的變換》,我先把七巧板拼成一個基本圖形,然后要求學生通過自己的想象把七巧板拼成另外一個有趣的圖形。在這一實踐過程中,蘊涵著豐富的創新因素,學生必須創造性地進行探索實踐,這樣將使學生的創新意識得以培養,創新潛能得以挖掘。
三、開設數學特色作業的實施策略
1.要注重數學特色作業的設計內容。教師是數學特色作業的設計者。數學特色作業有其獨特性,在設計時既有作業的性質又兼有活動的性質;既有知識的應用又有適度的拓展;既有室內完成的也有室外完成的;既有個體完成的也有小組合作完成的。
2.要注重數學特色作業的設計形式。數學特色作業的設計形式要切合學生的見聞、理解、情感、思維,采用生動活潑的形式,我們設置的作業內容主要有以下幾項:
(1)調查性作業。調查性作業主要是指通過查閱資料、參觀、調查等活動,去搜集相關資料并將調查結果整理出來,既可以增加課外知識,擴大學生自由探索的空間,又可以培養學生搜集信息、處理信息的能力。
(2)操作性作業。操作性作業主要以“小設計”等形式體現。如學習了《年、月、日》后請同學根據課上學到的知識,做一個你喜歡的年歷。在教學“時、分的認識”后,讓學生自制一個鐘面,通過動手設計制作,加深對時針、分針的認識,了解鐘面上一大格是一時,一小格是一分,更真切地體會到一時等于六十分。
(3)綜合性作業。如通過數學手抄報,《欣賞與設計》等作業,學生不僅學習積累了多方面的數學知識,體會到了數學的美,而且綜合運用了美術、語文等學科的知識,加強了數學與其它學科的溝通與融合。培養學生時時處處學數學、用數學的意識。
總之,新課改把改善學生學習方式,積極探索并實施多樣化作業形式作為一個重要的切入口。教師要緊密結合新課改要求,充分關注小學生的年齡特點、興趣、愛好及個性差異,在設計作業時突出應用性、層次性、開放性及趣味性,促進學生數學思維與數學素養的提高,讓學生從作業中體驗成功的喜悅,感受數學的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