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冠 寧超魁

摘要:在電子信息工程專業教學改革中,培養具有國際競爭能力的專業人才一直是重點關注的問題。由于傳統的教學模式,沒有形成國際化人才培養的常規化模式。針對這一問題,依托中外課程合作辦學促進電子信息工程專業教學改革。優化電子信息工程專業結構,引進外語教學體系;打造國際化教育師資隊伍,幫助同學加強課程內容的理解;引進國外新型電子信息工程課程;搭建國際化實踐平臺;構建國際化教學管理體制,致力于有效促進信息工程學院的持續發展,提高人才培養質量,推動教學實力的提升。
關鍵詞:中外課程;合作辦學;電子信息工程專業;教學改革
中圖分類號:TP309.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9-3044(2020)22-0138-02
開放科學(資源服務)標識碼(OSID):
隨著經濟全球化的不斷推進,國際化辦學已成為當今高等教育重要的發展趨勢,對于高素質專門人才的培養是高等院校最重要的職責之一。在引進國際化辦學的過程中,需要對其高校人才培養模式的優勢進行學習,學習其先進的管理模式,為高校培養出優秀的人才奠定扎實的基礎,同時使其培養出的人才具有國際化視野,能滿足多元化的社會發展需求。目前,開放辦學的理念在全國范圍內被大力推行,但在某些方面還有一定的差距,如具有國際視野的人才發展和社會經濟的發展需求等方面。由于開展國際辦學的各地院校資源有限,高素質的人才培養模式還沒有完全形成。為了使更多的學生享受到國際化教學資源,不僅要注重優質教育資源的積累和挖掘,更還要注重高端人才培養的環節,不斷創新國際人才的培養模式,全面搭建構造國際化教育平臺。考慮到電子信息工程產業全球化發展的特點,需要不斷進行改革并完善國際化電子信息工程的教育體系。在實踐中,不斷探索具有國際視野的人才培養模式和途徑,努力完善國際教育的平臺化,通過課程置換、師資提升、教材改革等方面的國際化提升,實現具有國際化視野的高端人才培養目標。
1 促進電子信息工程專業教學內部改革
通過分析電子信息工程領域國際人才的特點和增長規律,可以建立跨國聯合學制和高層次,復雜國際人才培養的教育體系,并探討學科專業,教學體系,合作形式,組織形式為了建立一種跨國,跨文化的電子信息人才聯合培養模型,需要不斷地探索,研究國際文化等方面。[2]使具有多元文化背景,多學科知識,綜合工業實踐能力和工程創新能力的電子信息工程專業學生成為具有國際競爭力的工程技術人才。
1.1優化電子信息工程專業結構
電子信息工程專業需要以國情為基礎,在此基礎上,引進國際化人才培養你模式,優化電子信息工程專業結構。由于每個學校的情況存在差異化,我們需要根據實際情況,調整電子信息工程課程結構,由于引用國際化人才培養模式,需要具備外文語言基礎,唯有如此,才能為培養出高素質人才。為國家的人才輸出奠定扎實的基礎,能夠培養出適合經濟社會發展的電子信息專業人才。優化電子信息工程專業結構的關鍵要素可以大致分為兩點,首先,就是對外語能力的提升,需要開展外語學習的相關課程,讓學生可以循序漸進的提升外語水平。其次,對國外相關電子信息課程的引進,在考慮國情的基礎上,有針對性的引進符合本校的電子信息課程相關知識。
1.2 打造國際化教育師資隊伍
電子信息工程學院應該積極推動教師出國研修,零距離感受、學習、掌握國外教學理念以及教學方式等方式的實施[3]。在電子信息工程專業教學效果上,可以與國外高等院校雙方共同研究制定出面向電子信息工程人才的課程體系、教學計劃與教學方式,并決定采用外國教師來校講課以及本校教師講課相結合的聯合教學方式,并與本校老師擔任專業課程的助教,及時給同學對電子信息工程專業課程的內容進行解惑答疑,進而幫助同學加強課程內容的理解,形成獨具特色的聯合培養體系。
1.3 引進國外新型電子信息工程課程
通過對引進課程的相關實驗內容的探索,制定國際化標準的實驗的教學與資源建設,編寫適合電子信息工程專業的中外課程合作實驗教材,優化實驗課程內容,加強綜合性、設計性、開放性、國際性實驗教學內容的實施及學生工程訓練和設計能力培養。并通過給學生們配發實驗開發板、建設虛擬實驗室等措施,加強理論和實際工程的結合,最終建成立體化的實踐學習空間,深化對引進課程的理解。因此,針對電子信息工程課程引進中外合作辦學項目,必須要了解電子信息工程專業培養計劃和對課程的需求,同時結合我校與國外院校實際情況的差異,引進國外新型電子信息工程課程。新型電子信息工程課程結合線上教學,提高電子信息工程基礎課程教學效率[4]。引進新型的電子信息工程課程,是指重新調整電子信息工程課程內容,將課程內容依托中外課程。在這種依托中外課程合作辦學的教學模式下,幫助學生對電子信息工程課程獲得更深層次的理解。國外新型電子信息工程課程具體內容,如表1所示。
通過表1所示,在引進國外新型電子信息工程課程后,學生能夠學習到國外先進的電子信息工程課程內容。教師則只需要采用講授法和協作法來滿足學生的基本需要來促成他們的個性化完成學習任務,其目標是為了讓學生通過新型課程獲得更真實的電子信息工程課程學習,提高電子信息工程教學效率。依托中外課程合作辦學的新型電子信息工程課程能夠創新電子信息工程教學模式,更能讓這種依托中外課程的教學模式得到落實[5]。傳統電子信息工程課程教學課堂限制了學生的發展,新的電子信息工程課程結合國外虛擬機技術,實現課程時間的優化才能打造更優秀的新時代專業人才。引進新型電子信息工程課程可以將傳統課程教學結構與教學流程的徹底顛覆,由此將引發教師角色、電子信息工程課程模式、管理模式等一系列創新行為。本文通過引進新型電子信息工程課程,致力于幫助學生能夠做到學以致用,切實通過所學到的理論知識解決實踐中所遇到的問題。
2 促進電子信息工程專業教學外部改革
2.1 搭建國際化實踐平臺
國際化實踐平臺的建設主要針對高校與國外高校共同提出,通過整合、合理利用電子信息工程課程教學信息資源,利用互聯網技術搭建國際化實踐平臺。通過搭建國際化實踐平臺,引進課程的實驗教學與資源建設,非常有利于學生個人能力的增長[6]。依托中外課程合作辦學共同達成了加強國內外雙方師生交流的一致目標,通過對電子信息工程課程信息化建設,為學生提供中外課程實踐教學培訓輔導的鏈接,致力于通過借鑒國內外他人成功就業的案例豐富自身,從而提高中外課程教學的質量以及效率。在國際化實踐平臺中,可以聯系工程實際,更新國際化實踐平臺實驗內容。讓學生在掌握國際化實踐平臺的硬件結構與指令系統的同時,將在國際化實踐平臺上所學到的電子信息工程原理應用于實際工程中去。考慮到電子信息工程實踐教學內容的與時俱進,實踐教學平臺對電子信息工程相關的教材以及參考資料必須及時更新,做到與時俱進。與此同時,實踐教學平臺應盡量做到所有基于電子信息工程的實驗內容都具有特定的工程背景,這樣才能讓學生感到國際化實踐平臺中的實驗教學內容不脫離實際。
并結合國內外不同學生自身存在的個體差異性,對國內學生設立不同的電子信息工程實驗任務,學生可有選擇性地通過實踐體驗加深對于電子信息工程教學的認識。同時國外教師在國際化實踐平臺,利用多媒體向國內同學展示電子信息工程方面的技術[7]。搭建國際化實踐平臺,并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實現“隨時隨地”的國內外網絡電子信息工程教學,擺脫了傳統中國課堂對學生學習的束縛,提高了與國外網絡電子信息工程教學互動的靈活程度,實現學生與國外教師與同學的互動,讓學生切實際地感受到搭建國際化實踐平臺的重要意義。以中外合作為網絡電子信息工程教學開展的介質,建設上述實踐平臺,不但延展了網絡電子信息工程教學的范圍,同時拓寬了網絡電子信息工程教學的深度,使網絡電子信息工程學習深入到學生的日常生活中[8]。
2.2 構建國際化教學管理體制
為了滿足國際化的要求,我們的教學管理體系也必須進行改革以滿足國際人才培訓的需求。在實踐中,學校應圍繞教學管理國際化的目標建立教育管理團隊,提高國際知名度,拓寬國際視野,樹立國際教育理念,從教學過程管理,教學業務管理和教學管理等方面加強國際交流能力。教學質量管理。在教學監控管理的各個方面,都要借鑒國外大學的成熟經驗,并結合大學的實際運用,以確保國際化。綜上所述,我們希望合作教育的發展能夠極大地促進學校的國際化,促進學科建設,專業建設,課程建設和師資培訓的進步與發展,使學生享受特色教育。在教學過程中,您可以享受國際教育理念以及國內本科教育。
3 結束語
為順應互聯網以及相關信息技術的飛速發展,極大程度上的促進電子信息工程專業教學改革,依托中外課程合作辦學拓展了電子信息工程專業教學模式改革。目前國內對中外課程合作辦學下的教學模式改革大多存在局限性,研究不夠全面。通過進行依托中外課程合作辦學促進電子信息工程專業教學改革研究,分別提出五點依托中外課程合作辦學的教學改革內容,希望可以引起更多學者對于中外課程合作辦學在教學模式改革應用的關注度。本文唯一不足之處在于,沒有針對依托中外課程合作辦學促進電子信息工程專業教學創新方面進行具體的、深入的研究。相信這一點,可以作為依托中外課程合作辦學促進電子信息工程專業教學模式領域日后重點研究的內容之一。
參考文獻:
[1]謝眾,琚桐,俞楊熙,李嘉,“雙一流”建設背景下中外合作辦學質量保障體系:現狀、問題及優化路徑——以合肥工業大學中外合作辦學項目為例[J].山西高等學校社會科學學報,2020,32(2):54-61.
[2]陳一寧,新時代高職中外合作辦學發展模式探索——以浙江金融職業學院國際商務專業中美合作項目為例[J].管理觀察,2019,1(15):120-121,124.
[3]樊曉宇,劉純利,李雙喜,汪嬋,電子信息工程專業創新創業教育課程模式的探索——以安徽科技學院為例[J].赤峰學院學報(自然科學版),2019,35(1):141-144.
[4]李彬,海艷,廖曉敏.基于慕課與翻轉課堂的專業課程教學改革探討——以高職院校《國際貿易實務》課程教學為例[J].市場論壇,2019,1(2):79-82,89.
[5]黃宏.高校本科中外合作辦學國際基礎項目開展存在的問題與對策——以廣西民族大學中英合作辦學會計學專業為例[Jl.西部素質教育,2019,5(12):157-159.
[6]熊鴻軍,富立友,中外合作辦學課程體系建設研究——以上海A大學國際經濟與貿易專業(中美合作)為例[Jl.牡丹江教育學院學報,2019,1(7):21-25.
[7]黃李鳳,張揚,王前強,何媛媛,魯原.中外合作辦學課堂教學存在的問題及改革措施研究——以廣西某醫學院校為例[Jl.中國高等醫學教育,2019,1(8):17-18.
[8]胡小方,段書凱,周躍,王麗丹,賈鵬飛.中外合作辦學中模擬電子技術教學探索與實踐[J].西南師范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19,44(12):125-131.
【通聯編輯:張薇】
作者簡介:王冠(1987-),女,河南平頂山人,碩士研究生,講師,研究方向:圖像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