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晨怡 薛敬秀
【摘 要】大學生學業、生活及就業壓力,導致部分大學生有抑郁情緒的產生,并導致其學習和生活出現問題,影響未來的工作。因此,緩解與消除大學生的抑郁情緒變得迫在眉睫。本文通過匯總大學生應對抑郁情緒的方法,羅列出了一些可行有效的抑郁情緒應對方法,倡導學校及社會共同關注大學生心理健康問題。
【關鍵詞】大學生;抑郁情緒;應對方法
【中圖分類號】R749.4 ? ? ? ? ?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2-8714(2020)09-0081-01
1 大學生抑郁情緒現狀
2011年谷玉冰等調查發現,31%的女大學生存在抑郁傾向,26%的男大學生具有不同程度的抑郁情緒[1]。長期的抑郁狀態會影響這些大學生的生理、心理和行為,會導致其出現食欲不振、失眠、自卑等不良癥狀,甚至會產生交際恐懼癥及自殺傾向、自我失敗感增強。調查還發現,缺乏社會和家庭支持會使得大學生的抑郁情緒加重,情況不斷惡化,因此,對有抑郁情緒的大學生急需找到一種緩解與治療方法。
2 大學生抑郁情緒應對方式
針對大學生抑郁情緒,目前主要有運動方式、團體心理輔導、閱讀及音樂療法、認知模式改善和良好的社會支持系統等緩解與治療方法。
2.1運動療法
體育鍛煉一直被人們作為“綠色療法”,由于具有方便易執行、負作用小等特點,近年來被大多數國內外學者推崇。其中針對無痛跑步、球類運動及中國傳統武術鍛煉(如易筋經和太極拳)的研究均表明,鍛煉前后大學生的抑郁評分均有差異,運動可以放松心情、消除抑郁、緊張情緒,對于改善心理狀態具有正向調節作用,在此基礎上還可增強體魄、強生健體,促進大學生身體健康[2-3]。因此,體育鍛煉可以降低大學生的抑郁情緒,是一種可行有效的方法。
2.2團體療法
團體心理輔導是團體療法中的一種,包括:生命教育、人際關系、自我接納及自信心增強訓練等多種方式,指在團體情境下以心理學為基礎,對團體中的成員進行心理輔導[4]。利用人與人之間的相互作用力,促進團體成員之間更深的自我探索、了解和接納。唐華指出,團體心理咨詢活動對大學生抑郁具有正向干預作用,可以使大學生對失敗、挫折及輕生有更加理性的認知,激發了學生內在的感恩、善良和樂觀等積極情緒,并且通過團隊合作,可以使學生的人際溝通和團隊合作能力改變[5-6]。
2.3閱讀療法
閱讀療法指優選有針對性的閱讀材料,對讀者進行指導性閱讀以此來緩解或排除讀者的心理困擾或障礙[7],閱讀能改善大學生心理情緒狀態,進而使其對自己的行為進行調整,促使大學生的學習、生活得到改善。梁珺研究認為,閱讀療法可有效改善大學生抑郁情緒,一般的消遣性讀物更能引起大學生內心的共鳴,在改善抑郁情緒的效果上要好于專業心理讀物[8]。
2.4音樂療法
音樂療法包括聆聽、歌唱和演奏等多種與音樂相關的形式,以音樂為媒介,通過音樂對情緒的影響來改變人的心理狀態,通過聽歌、唱歌、跳舞或與同學交換聽歌等過程中,大學生可宣泄不良情緒、與同學交流獲得情感共鳴,使自己快速從失落情緒中走出。張惠研究指出,97%的大學生手機中有聽歌軟件,且多數大學生會在情緒受到影響的時候選擇聽歌來改善情緒[9],音樂療法是被大學生廣為接受的一種重要應對抑郁情緒的方法。
2.5 認知改變療法
認知指大學生對自我態度、人格及價值的評價。認知行為治療以調整認知模式為基礎,認為人的情緒和行為變化與認知相關,通過改變不恰當的認知方式進而改善心理狀態和行為。多數抑郁情緒的大學生的自我認知是消極的、非理性的;此類認知使大學生否定自我、喪失自尊自信且思維絕對化。認知行為療法通過心理咨詢的方式,使大學生意識到自我認知的不理性,學會正確看待和調整自己的負面情緒,積極面對問題,肯定自己,幫助大學生培養出正確的自我價值觀,在調節抑郁情緒上具有積極作用[10]。
2.6良好的社會支持系統
社會支持指大學生擁有的來自其家庭、朋友、學校及社會方面的支持。楊春瀟等認為,較高的社會支持可降低抑郁情緒的強度[11];季善玲也指出,較低的社會支持與個體的抑郁情緒具有相關性[12]。溫馨和諧的家庭關系、互相理解平衡的友伴關系、良好的師生同學關系及和諧的社會關系,都可避免抑郁情緒同時降低抑郁情緒強度。家庭中,需父母包容、理解子女的不良情緒,及時與子女溝通。學校中,要定時了解學生的心理狀態,營造良好的教學和校園生活環境,督促教師與學生常溝通,不孤立學生。社會需加強心理教育,引導積極的網絡輿論,營造和諧包容社會。
3 結論
大學生正處于身體、心理發展的重要階段,當今社會發展快速,面臨挑戰多種多樣,與之伴隨的是大學生抑郁情緒的高發,唯有具備良好應對方式才能對抗各界壓力多來的負面情緒,其自身要多參加體育鍛煉、社會實踐活動及多與他人交流情感以確保身心健康,遠離抑郁情緒。
參考文獻
[1] 谷玉冰.當前大學生抑郁情緒的表現、成因及應對策略[J].教育探索,2011(11)
[2] 方秀寵,遲化.無痛跑步、籃球、乒乓球鍛煉對緩解大學生抑郁情緒的實驗研究[J],四川體育科學2008(11).
[3] 劉楊俊.易筋經與太極拳對大學生抑郁情緒影響的研究[J],吉林體育學報,2013(12).
[4] 周文霞,運用團體心理咨詢方法改善大學生抑郁情緒的調查研究[J],調查研究,2007(04).
[5] 唐華.生命教育團體輔導對大學生抑郁情緒的干預研究[J],溫州大學學報,2017(05).
[6] 李婷婷.自信心團體訓練對大學生抑郁情緒及信任水平的干預研究[J],中國醫學高等教育,2016(06).
[7] 王波.閱讀療法概念辨析[J],圖書知識情報,2005(1):98-102.
[8] 梁珺.閱讀療法對大學生抑郁情緒的影響[J],2018,03(013):72-75.
[9] 張惠,劉艷琴.音樂療法在緩解大學生焦慮、抑郁情緒的安全閾作用淺析[J],宜春學院學報,2019(05).
[10] 許若蘭,運用認知行為療法改變大學生抑郁情緒的個案報告[J],心理治療與咨詢,2007(11).
[11] 楊春瀟,張大均,梁英豪,等.大學生社會支持與抑郁情緒關系的meta分析[J].中國心理衛生雜志,2016,30(12):939-945.
[12] 季善玲,王慧萍等.社會支持在大學生抑郁情緒和童年創傷之間的中介效應[J].中國健康心理學雜志,2017,25(12):1829-18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