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銘光
摘 要:過去幾年里,學校平穩快速發展,連續三年區辦學績效均二、三獲獎,教師在教學教研水平不斷提升,在片區有一定的影響力。數學科組的發展是走在各科組的前面,曾多次承擔片區教研課,介紹科組磨課過程、數學游戲如何開展。在學科帶頭人的引領,全體科組成員協助這樣的一個健康團隊,發連續兩屆被評為番禺區優秀科組評比中獲得一等獎。為使學校各科組能均衡發展,本文借數學科組成長經驗,各科組借鑒其管理模式,促教師成長,科組成長。
關鍵詞:健康團隊;數學科組;教師;專業;成長
所謂團隊,是指一群互相信任、互相支持、目標一致、技能互補的個體,為完成某一任務而組成的有著十分默契的合作關系的一種組織。健康的團隊我認為在此基礎上更向上、和諧和融洽。在當前課程改革的背景下,無論是開展教育教學、教育科研,還是行政管理,必須依靠集體的力量完成某項工作已經成為學校管理者的共識。現!以我校數學科組為例,到底健康的教師團隊對學校教師發展有哪些影響呢?
一、健康團隊調查與分析
針對數學科組老師進行問卷調查。從數據分析:數學科組老師年齡結構分配合理,盡力去做好教育教學任務,樂于奉獻,大部分老師比較適應當前的課程改革,有一定的教研成果,大部分老師有片級以上公開課經歷,而在教師現發展狀態上處于平穩發展,處于瓶頸期,教師有力求改進的愿望,渴望進步提升,教師在工作中需要良好的辦公環境及信息資源,能更好的運用科組學習平臺,給教師對課堂教學模式及教學手段得以轉變,同事間交流氣氛濃,互幫互助,以老帶新,朝著課改方向努力著。
二、健康團體有利于科組活動的開展
學校有一個和諧的行政班子,特別重視科組建設,有計劃的開展科組建設活動。有計劃地推進每學期教學工作。校長經常到科組中指導工作,科組成員配合科組長的工作,有條不紊完成每項任務,數學科組在團結、互助、友愛中成長。
三、健康團隊有利于年輕教師的成長
落實“青藍”結對,在磨課中提高,重視新秀的培養。學校重視引進有素養的年輕教師,通過磨練成才。在數學科組里,新教師如何培養,同時需要思考合理分配教師資源。因此實施“青藍工程”師徒結對非常有必要。因為數學科組人員年齡結構合理,有充足的人力去培養、引領新老師成長。
成長需磨練,磨課是其一,通過同一個教學內容,經過不同班級的試教,備課組提出建議,執教者修改教案,提高課堂教學效果。執教者和備課組通過溝通、協助、交流同提升。一年站穩,三年出師,五年成才,新教師通過歷練,成為教學新秀。團隊努力下,科組成立賽課的備課小組,組建微信備課群,群內互動,確定課題,形成教學設計并提供修改建議,為賽課做好充分準備。
四、健康團隊為骨干教師專業發展提供了平臺
新教師需歷練,骨干教師更需突破“瓶頸”。
(一)送出去,引進來
在數學科組里,有的曾參與“百千萬人才工程”,有的成為市區片數學教研中心組成員,有的參與名師工作室.....。在過去的幾年里,我們多次邀請區教研員陳老師及其團隊來學校指導科組教研工作開展,市里的教研員楊老師也為我們出謀劃策,指導數學游戲及教研活動的開展。以點帶面輻射、推動團體的成長。因此每次學習后的分享會特別重要,經驗的分享,信息的傳遞,共鳴中成長,提高自己的專業素養。
(二)內化成長
通過學習,我們需把學到的內化——吸收——成長。學校為能使骨干教師學到的理論及感悟運用到實際教學中,鼓勵老師科研項目課題申報,請專家指導課題工作,鼓勵老師承擔片區研討課。過去的3年里,數學科組成功申報1個省級課題,3個區級課題,其中1個已結題;承擔過6節區級、2節片級研討課。數據雖然不是很突出,但數學科組正向健康的方向發展。學科帶頭人逐漸涌現,帶領著科組不斷前行,成為青年教師學習的榜樣,突破“瓶頸”朝著學科帶頭人的方向而努力。
五、健康成熟的團隊引領著其他科組的成長
過去的幾年里,數學科組的成長及取得成績有目共睹的,甚至數學科組在片區都有一定的影響力。數學科組站在學校發展的高度,開展以“更新觀念、反思課例、合作研討、共同提高”為中心,以新課程為導向,以促進每個學生發展為目標,始終把提高課堂教學質量作為校本教研的重點。以校本教研為核心,以課例研討為平臺進行學習理論和開展研究實驗,以解決數學課堂教學研究的各種實際問題為對象,立足解決日常教學的真實問題開展校本教研活動,促進教師的專業發展。在校內,科組間形成良性學習與競爭。過去的幾年里,不斷有新老師的加入,各科組成員不斷壯大,我校已成為片內規模最大的小學。根據實際,學校分設五大科組,分別是語文、數學、英語、體衛藝和科學與科技科組。在數學科組科組發展穩步推進的基礎上,把經驗分享,以達到共勉共提高。雖科組間發展、特色及人員結構有差異,但團隊協助、工作有序、互相扶持、幫帶成長是可借鑒學習的。
我們是一組新的團隊,也許我們每個人不是最優秀的,但我們團結一致可以組成一個最優秀健康成長的集體。我們堅信,只要我們腳踏實地,一步一個腳印,以飽滿的熱情,創新管理,務實進取,不斷探究,相信我們的科組,我們的學校一定會擁有更加美好的明天。
參考文獻:
[1]陸莉玲. 學校團隊建設的三個著力點[N]. 江蘇教育報,2019-01-02(003).
[2]馮津.校企合作項目課題研究培養骨干教師教科研能力的探索與思考[J].汽車維修與保養,2018(10):104-106.
[3]詹滿祥.如何提升團隊凝聚力[J].中國社會工作,2019(07):47.
[4]魏然.如何打造團隊凝聚力[J].中外企業家,2016(13):59+72.
[5]王芳,郭立,李偉.幼教集團化管理下教師隊伍建設與學科帶頭人培養探索——以宜賓市翠屏區學前教育集團化管理為例[J].文教資料,2019(08):180-1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