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文君
摘要:視唱練耳一直都是音樂知識學習的基礎性內容。對于音樂學習的學生來說,視唱練耳的課程教學效果直接影響到最終學生的專業學習質量。有鑒于此,視唱練耳課程的重要性毋庸置疑。但是由于現如今視唱練耳課程還是被傳統音樂教學模式所束縛,依舊采用傳統概念性的教學模式進行知識教學,這樣的教學模式使得學生對于視唱練耳的課程從開始就有心理方面的抵觸。因此,在視唱練耳的課程學習中,多樣性的教學方法能夠更好地提升其教學效果與教學質量,為學生今后的音樂知識學習打下堅實的基礎保障。本文就提升視唱練耳學習效率的策略進行分析和討論。
關鍵詞:提升? 視唱練耳? 學習效率? 策略
中圖分類號:J60-05? ? ? ? ?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 ? ? ? 文章編號:1008-3359(2020)16-0088-03
音樂本身就是一種聽覺的藝術表現模式,音樂的聽覺是建立在領會、想象、思考音樂影響等諸多層面上的內容。有效的組織發展音樂聽覺是一項長期而復雜的過程,該能力的培養能夠更好地讓學生理解到思想內容所想要表達音樂作品的內在情感。視唱練耳課程就是一種音樂聽覺能力培養,也是音樂學習人員在音樂學習過程中一項基礎性的課程內容,同時,該課程還是夯實音樂基礎的關鍵內容。視唱練耳的課程能夠將單音、音程、和弦、旋律等多方面的音樂知識進行融合,在這樣的知識體系構建中可以將音樂從簡單到深入的課程知識有全過程的推進,是構建音樂知識體系的基礎條件。所以,就提升視聽練耳課程的學習效率是十分關鍵的一項內容[1]。一直以來,視聽練耳的教學模式都是采用傳統概念性的知識教學。學生也已經適應被動的知識接受模式,師生之間沒有相互的知識互動與交流,教師也只是機械性的進行概念性的傳播。雖然這樣的教學能夠讓學生明白怎么去進行音樂的聽辨或者演唱,但是其沒有辦法將情感進行表達與流露。這樣的狀態長此以往下去,往往會影響到學生的學習興趣。這種情況在現有的教學問題中進行改進,才能夠更好地提升課程的學習效率[2]。
一、課程上教師與學生之間的相互互動
課程的知識教學中需要師生之間的互動。在教學階段,教師除了進行知識方面的傳播,還需要引導學生積極主動地進行知識的學習,幫助學生按照自己的情況構建相對應的知識體系,發揮學生自身的學習主觀能動性。同時,學生還能夠按照自身的不同情況,使用不同的學習方法,更好地提升學生的學習效率[3]。在進行師生之間互動時,教師也能夠按照不同學生的不同興趣進行課程內容的調整與優化,將教材中枯燥的內容進行改進。只有這樣才能夠達到最終的教學目的,逐步提升對于視唱練耳知識的學習興趣。對于不同音樂形式、不同音樂風格,教師可以按照實際的課程需要融入到課程的學習中,以此來更好地提升學生的學習質量[4]。
隨著互聯網模式的不斷延伸,在教學中融合部分互聯網游戲也能夠提升學生對于知識的學習興趣。優秀的游戲音樂引入到視唱練耳的課程教學中,能更好地激發學生對于知識的喜愛程度。游戲音樂本身很多電子元素,這些電子元素不僅能夠讓學生通過該種音樂模式的學習掌握視唱練耳課程中旋律、節奏以及和聲的知識內容,而且能夠在潛移默化中提升學生對于不同音色效果的感知程度,提升學生的音樂知識素養。
將年輕人對于音樂的喜好科學有效地滲透到日常的課程教學中,能夠更好地提升課程本身的互動性,也能夠更好地激發學生對于知識學習的興趣程度。這樣的課程教學改進不僅能夠挖掘學生的學習興趣,而且能夠將現如今需要的教學目的得以展現[5]。除此以外,教師還需要不斷提升自身的教學能力。只有將自身的教學素養有更大程度的提升,才能夠更好地同學生進行知識方面的交流,融合創新性的教學思維,更好地達到教學的最終目的。
互動式的教學方式是能夠改進傳統師生之間的距離,更好地形成一種輕松的教學氛圍,形成一個教師教學有激情、學生學習變主動的知識學習氛圍,激發學生的參與性與積極性。教師給予正面性的引導,讓學生能夠有更加寬廣的思考空間,這樣的思考模式也能夠將學生的自主意識以及創新能力有更大程度的提升。
二、通過音樂軟件進行視唱練耳知識的學習
隨著現代科學技術的不斷發展,多媒體技術在教學中的應用已經得到確切的落實,這樣的全新教學模式能夠更好地豐富原來的教學方式以及教學內容,提升了整體的教學效率。比如,現如今的很多音樂軟件都能夠改進傳統教學模式中存在的問題,運用全新的教學軟件還能夠讓音樂學習變得更有動力,更加豐富[6]。
比如Ear Master,該種音樂軟件就是按照視唱練耳的內容開發的專業性音樂軟件,該軟件能夠將標準課程、爵士課程、自定義課程等內容進行板塊的劃分,按照全新的板塊要求將標準課程設定到基礎內容的模式中。在基礎模塊中,其內容的范圍也是最為廣泛的,就爵士課程與自定義課程來說,可以在標準課程的基礎上變成一種拓展性的課程知識進行學習。
在該軟件中,標準課程的內容能夠將由淺入深的知識結構模式按照循序漸進的方式進行音程知識、和弦與音階知識、節奏知識以及旋律知識等四方面進行學習。在音程方面的學習內容十分詳細,有按照不同音程進行比較、識別以及歌唱等諸多內容;同時,還能夠按照不同的內容進行各種課程的設定,其課程內容能夠涵蓋音程學中八度之間所有的知識內容,在課程結束之后還能夠有針對性的實踐思考問題讓學生進行復習與鞏固。在這樣條理性的學習一段時間之后,學生能夠采用系統隨機播放的模式進行知識的鞏固。這樣的知識鞏固不僅能夠鍛煉學生的聽音、辨音能力,而且能夠更好地掌握音程帶來的度數關系,以這樣的方式來強化識音、辯音的諸多能力,將基礎得到更大程度的夯實[7]。
除了對于基礎內容的學習以外,該軟件還能夠就節奏部分以及和弦方面的知識內容學習。這樣的知識學習能夠給學生進行知識內容的拓展與延伸,也能夠讓實踐方面的知識得以融合,使得學生能夠感受到概念與實踐的相互結合。只有在這樣的模式下,才能夠更好地讓學生感受到視唱練耳的重要性。
Ear Master軟件能夠將視聽練耳學習中的所有課程內容進行多次的知識鞏固學習,再加上計算機技術在現如今的發展十分快速,這能夠給學生在學習階段帶來更加便利的條件。學生只要對視唱練耳的課程有學習的激情,就能夠通過這樣的學習方式不受時間限制、不受地域的局限,有效的利用音樂學習軟件進行知識學習[8]。除了該軟件以外,還有很多軟件也能夠更好地幫助學生進行知識的積累,全新的知識學習模式能夠更好地展現多樣性的教學特點,幫助學生掌握到更加豐富的知識內容,并得到更加科學有效的知識應用。
三、融入外界現場音樂會的教學模式
在視唱練耳學習階段,音樂會的教學模式滲透的是一種全新的實踐教學方法。這樣的教學模式能夠更好地讓學生感受到現場音樂的魅力,也能夠讓學生將該階段的學習成果得以展現,讓學生的舞臺表演能力也有更大程度的培養。因此,在視唱練耳的課程教學中融入外界現場音樂會的教學模式,能夠更好地提升學生對于視唱練耳的重視程度以及學習興趣,這樣的實踐內容也能夠更好地提升學生對于現場演唱隨機應變的能力[9]。在傳統的視唱練耳教學階段,本身該課程內容就屬于基礎性的概念課程。這樣的枯燥教學模式往往就會影響到學生對于知識的理解,讓學生產生抵觸心理。因此,教師可以在現有的教學模式中讓學生主動地融入到現場的音樂會模式中,不僅可以提升學習的整體效率,而且能夠鍛煉學生的心理素質。
視唱練耳課程中融入音樂會的模式并讓學生進行實踐的活動積累,能夠不斷激發學生的積極性與主動性。對于融入外界現場音樂會的教學模式來說,在舉辦音樂會的過程中,教師可以從曲目內容的選擇、舞臺的布置以及最終的活動組織策劃等內容讓學生按照小組的分工進行完成。這樣就能夠讓學生感受到自己在活動中,占有課程教學的主導位置,教師只是在課程教學中進行知識內容的引導[10]。這樣的音樂教學能夠促進學生相互之間的團隊合作以及組織策劃能力,更好地發揮自身的優勢,并采用這樣的模式更好地達到教學效率的提升。在音樂會活動的開設期間,學生在演唱階段也需要有相對應的能力展現。在演唱過程中,教師需要將音準練習、聲樂演唱以及舞臺表演能力的提升都進行活動元素的展現。視唱練耳的音樂會現場教學模式是一種全新的教學方法,這樣的教學方法能夠使得其教學內容更加豐富多樣,也能夠展現出多樣化的教學特點。從演唱的模式中進行現場活動形式分割,可以按照獨唱、合唱以及歌舞相互結合的模式進行教學展現。從演唱的內容上進行分析,教師可以將教材中的固定曲目從互聯網中選擇合適的民歌、美聲以及通俗歌曲等。這樣的教學方法與傳統教學模式已經有了本質方面的差別,這樣的差異性是創新性教學思維的一種展現。
音樂現場表演的方式融入到視唱練耳的課程教學,讓學生感受到自己演唱優勢的發揮,給學生搭建一種展示自己的平臺,并激發學生的表現欲望,這樣就能夠從側面提升學生本身的學習熱情與積極性,讓學生學習的時候有自己的目標,并增加學習的動力。該種教學模式的實際應用還能夠時刻反映出近期的教學效果,不僅是對學生綜合素質的考量,而且是對教師教學模式的一種肯定與改進。作為學生知識學習質量的考核方式——視唱練耳教學中融合視聽音樂會,能夠更好地提升學生的綜合能力與綜合音樂素養。這樣的教學方式也是一種理論與實踐相互結合的方式,有助于幫助視唱練耳的課程效果得以更大程度的提升,更好地促進教師積極探索全新的教學方法與教學內容,逐步提升學生最終的課程學習效率。
四、結語
視唱練耳課程本身的課程定位就是音樂專業的基礎內容,在該課程的學習之后,也能夠為學生今后的音樂專業課程的學習奠定扎實的基礎保障。因此,該課程的教學效果一直都是音樂教育教學專家十分關注的一項內容。視唱練耳課程因其基礎地位以及重要意義,成為音樂學習的基礎內容,所以教師在學生音樂學習期間必須按照實際的教學模式夯實學生對于視唱練耳的基礎內容。同時,教師也需要在教學期間采用多種教學方法來激發學生對于視唱練耳課程的學習興趣,更好地讓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得到激發,形成一種師生互動的教學模式。這樣的輕松教學模式也能夠更好地讓學生快樂的進行知識學習,讓學習音樂變成一種享受。采用這樣的方式,音樂課程將變成一種良性循環的模式,教師也能夠在這樣的模式下,給學生展現視唱練耳課程的重要性,幫助學生更好地夯實音樂知識學習的基礎,為今后的音樂生涯打下堅實的基礎。
參考文獻:
[1]吳靜女.中職學前教育專業視唱教學中情境式節奏游戲的實踐與探索[J].大眾文藝,2020,(08).
[2]李晉.高職院校音樂理論與視唱練耳教學融合研究——以晉城職業技術學院教學開展為例[J].戲劇之家,2020,(09).
[3]李杰.高校鋼琴教學中視唱練耳的重要性和實踐教學的方法[J].黃河之聲,2020,(03).
[4]張婷.奧爾夫教學法在高校學前教育專業視唱練耳教學中應用的必要性[J].黃河之聲,2020,(03).
[5]農魏嘉.多聲部視唱作品改編實踐探究——以《尼爾:機械紀元(NieR:Automata)遊園施設》多聲部改編作品為例[J].當代音樂,2020,(02).
[6]趙楠.“微課”視域下內蒙古高校視唱練耳課程教師角色的定位與思考[J].藝術評鑒,2020,(01).
[7]張寧寧.基于數字化音樂環境下的高校視唱練耳教學的實踐探究[A].中國智慧工程研究會智能學習與創新研究工作委員會.2020年教育信息化與教育技術創新學術論壇(昆明會場)論文集(上)[C],2020年.
[8]高婀娜.視唱練耳課教學常態研究——讀《視唱練耳教學研究札記》有感[J].北方音樂,2019,(24).
[9]巢蓉.信息化時代背景下高校音樂學專業視唱練耳教學現狀研究[J].北方音樂,2019,(24).
[10]吳越.奧爾夫音樂教育體系在高職學前教育視唱練耳教學改革中的探究[J].北方音樂,2019,(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