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瑤
【摘 要】一個舞蹈作品的成功與否與它的選材、構思、結構有著密不可分的關系,如果編導已經有了新穎的選材和好的構思,那么結構就成為作品創作中最關鍵的一步。結構是舞蹈作品精神內容的形象顯現,如果作品的結構出了問題,很有可能在作品呈現時帶給觀眾非編導本意的審美感受,嚴重時甚至會產生誤解,引起爭議。本文從多個方面剖析舞蹈結構,闡述結構在舞蹈作品創作中不可替代的作用。
【關鍵詞】結構;舞蹈創作;編導;作用
中圖分類號:J711 ? 文獻標志碼:A ? ? ? ? ? ? ?文章編號:1007-0125(2020)26-0090-02
一、結構的定義
所謂結構,是作品內部各局部的組成和排列方式,是作品內容尋求形象外化的參照體,其本身也具有一定的觀賞價值。我們可以把結構的功能理解為使作品的內容表達更加流暢自然,因為它體現著整體對于各局部的合理分配,即根據作品內容和形式表達的需要使各個局部排列有序、主次分明、長短配合得當、輕重對比合理,從而使得表現形式和諧統一。所以,在舞蹈作品中,結構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經過舞蹈工作者長時間的整理,我們將這種以結構為舞蹈創作首要手段的方法稱為結構法。結構法是舞蹈創作“兩大法”的其中一種,要掌握它需要編導具備很強的宏觀把控能力,以作品的結構為主、動作為輔,全面展示作品的立意。成功的結構來自于富有創造性的思維,取決于編導正確的世界觀、敏銳的洞察力、豐富的生活經驗和熟練的藝術技巧,雖然這需要編導長時間的磨練才能逐步領會,但筆者還是認為這是我們舞蹈編導必須掌握的基本能力。
二、結構法的作用
一個舞蹈作品的成功與否與它的選材、構思、結構有著密不可分的關系,如果編導已經有了新穎的選材和好的構思,那么結構就成為作品創作中最關鍵的一步。結構是舞蹈作品精神內容的形象顯現,如果作品的結構出了問題,很有可能在作品呈現時帶給觀眾非編導本意的審美感受,嚴重時甚至會產生誤解,引起爭議。
(一)結構的語言表現
舞蹈語言并不是專指塑造人物的主要手段這一層意思,而是強調作品的結構、動作、意境等多種因素綜合起來給人的一種立體的總印象,并用來檢驗編導的能力。作為藝術表現手段的舞蹈語言,是表現作品思想內容和人物內心世界的工具,是有作用的動作,是符號系統。舞蹈語言的功能越強大,也就意味著對舞蹈結構的表達能夠越貼切、越準確、越完整。反之,只有充分發揮了結構的作用,打好作品的基石,才有可能體現舞蹈語言的作用,表現作品的意境。
舞蹈語言涵蓋了舞蹈動作、舞蹈組合、舞蹈語匯,或者說舞蹈語言就是它們所組成的,不過要有一個前提,那就是它們要具有一定的傳情和達意功能,或是要具有能夠表現某種抽象精神內容的象征功能,抑或是要具有以此物比彼物和寄托隱含意蘊的譬喻和寓意功能。當然,有些舞蹈語匯或舞蹈組合并不具有上述的功能,但是,它們卻能形成一種詩一般的意境,或者營造一種特定的環境氛圍,抑或是在形式上給觀眾一種審美享受,這些都起到了舞蹈語言的作用,因而它們都屬于舞蹈語言的組成部分。舞蹈語言是舞蹈作品的物質載體和主要表現手段,它所具有的象征性、比喻性、寓意性等功能,使其具有非常豐富的藝術表現力,如果運用得巧妙,在某些方面常常是其他藝術形式所不及的。
舞蹈語言能夠傳情達意,恰當準確地表現作品,但一定是基于合理的作品結構之上的,就好比寫作時的提綱,小時候我們學習寫作時,老師都會讓我們先寫提綱,目的就是為了能夠最直接地把故事的開端、轉折和結尾等呈現出來,這樣我們在寫作時就不容易跑題,能夠按照提綱的提示去安排文字,這樣才能讓讀者明確作者表達的故事內容。舞蹈作品的結構也起到了相同的作用,編導按照所設想的結構編排舞蹈動作,形成舞蹈語言,準確地表達作品內涵。因此,舞蹈結構不僅僅是組織手段,更是一種表現手段。但對舞蹈結構的熟練把握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做到的,需要舞蹈編導長時間的積累和鍛煉。
(二)結構的表現形式
結構是舞蹈作品從內過渡到外的橋梁。上述已經談到舞蹈語言能夠表達結構,而同時,結構也對舞蹈語言起著制約和規范作用。結構不僅規范了語言的特點,而且還規范了作品的整個風格。編導要借助作品結構來把握作品的風格。
如何表現作品的風格和內涵?需要編導在安排結構的過程中把事物本身所具有的表現性都挖掘出來,表現事物的本質。舞蹈動作是最直觀的表現形式,而結構是規范與具有美學意味的形式,也就是有什么樣的內容、什么樣的結構方式,就決定用什么樣的語言,例如敘事性結構,用敘述語言;情緒性結構,用情緒語言。
例如筆者創作的土家族舞蹈《哭嫁》是一個以敘述為主的作品,中間也加入了用純舞段來表現情緒的部分。在創作初期,我會根據整個作品的立意去劃分段落,以及明確每一段我要表現的內容和表現的手段。與此同時,我也參照了音樂的結構,把音樂的結構考慮進來是非常重要的,這樣才能配合舞段更準確地表達情節。在第一段唱“哭嫁”歌時,要表現土家族姑娘對與母親的生活細節的回憶,我選擇的是在一個特定時間內,表現出姑娘做任何事情時都能回想起與母親的點點滴滴,如給母親捶背、抱著母親、與母親一起織西蘭卡普,這些小細節都能體現姑娘內心的不舍,而不需要一味地用大舞段來表現情感。第二段是一段純旋律,我選擇用一段純舞來表現,這能體現土家族動作的風格,同時在這些動作里加入“哭”的元素,圍繞著主題“哭嫁”來展現情緒。第三段為出嫁,接親隊來了,姑娘又期待又不舍,期待的是未來的新生活,不舍的是父母親與兄弟姐妹,在這種情緒下開始纏長長的包頭,把無盡的思念都卷進這包頭中。在這一段里,我選擇的是表現情節,所以在動作上應該讓觀眾明白發生了什么,在這樣的情境中把觀眾帶進來,讓觀眾產生共鳴,體會到姑娘的心情。在最后的結尾段,姑娘帶著包頭,蓋著蓋頭,慢慢地走入花轎中。整個作品沒有很多完整的舞段,更多的是用一些動作去營造一種氛圍,呈現一種情景,把觀眾帶進來。我根據作品的結構去設計每一段,用最合適的表現手法去表現結構,這是我第一次嘗試,以后也會嘗試不同的表現形式。
在這里還要強調的是要區別故事與情節。故事是按照事物發展的順序進行敘述;情節也是一種敘述,但更強調內在的因果關系。有些編導在認識事物時常常在外在組織上做文章,而不去挖掘內在的表現力,忙于編造故事,而忽略內在的因果關系。有些編導常把故事和情節混為一談,其實兩者是有區別的。舞蹈作品不可能像文學作品一樣,把人物的復雜關系和故事的發展描述得那么詳細,舞蹈只能給觀眾創造一種情境,讓觀眾有想象的空間,有自己不同的理解,如果純粹為了表現人物關系和發生的事件,那就成了啞劇,也失去了舞蹈的魅力。因此,編導不要去組織故事,要組織情節,不但要挖掘內在的因果關系,還要給予評價,也就是體現創作者對事物的認識,這樣作品才有立意,才有個性色彩。
三、編導如何提高結構能力
一個好的編導,必須具備敏銳的洞察力,抓住好的素材進行構思;還要具備扎實的結構能力,將構思外化成作品結構;同時要具備扎實的編舞能力,用最準確、最符合主題的動作呈現作品結構,這樣才能將一個完整的作品呈現給觀眾。編導決定著一個作品的成敗,只有不斷地提高自己各方面的能力,嘗試各種風格類型的創作,才能充實自己,并在這個過程中鍛煉自己。
(一)豐富舞蹈動作,學習借鑒
只有多積累舞蹈動作,才能在創編時有更多的選擇,針對不同的結構給出不同的動作。只要我們下決心深入踏實地向我國的民族民間傳統舞蹈學習,積累豐富的舞蹈動作并不是很困難的事情。芭蕾舞和爵士舞發展到今天,已經不專屬于某一個國家,而成了國際性的舞蹈藝術,它們豐富、多樣的舞蹈動作對于我們進行舞蹈創作是有莫大幫助的。而各國的民族民間舞蹈,也給我們提供了非常廣闊的學習空間。因此,我們應該把握住一切學習機會和學習條件,不斷地充實自己。
(二)多觀察生活,繼承傳統
只有汲取了更多的生活素材,才能在選材構思時擁有更獨特的視野,才能創新,創作新穎的舞蹈作品。在舞蹈創作中,主要是根據所反映的生活和所表現的人物情感、思想去創作新的結構。不過,這種新的創作,并不是脫離過去傳統而白手起家和憑空創造,是在繼承和借鑒的基礎上所進行的革新、發展和創造。
(三)加強理論知識的學習,注重情感
編舞技法多種多樣,每種技法都不是獨立存在的,它們相互聯系,可以靈活選擇。我們不僅要在排練廳實踐編舞技法,還要學習相關的舞蹈理論知識。唯有理論指導實踐,理論與實踐相結合,才能創作出更完美的舞蹈作品。但我們在學習和創作的過程中,任何理論知識或編舞技法都不能變為“本本主義”或“靈丹妙藥”,要學會具體問題具體分析,不能一味地依靠理論知識和編舞技法,要更注重作品的情感。不管是舞蹈動作還是構思和結構,都不是僅通過理論和技法就能學來的,這些只是編導創作舞蹈時的輔助工具,而真正的利器應該是情感,只有真正打動人心,這個作品的保質期才會長久。
(四)加強樂感的培養,重視音樂
舞蹈與音樂是密不可分、水乳交融的。“音樂是以優美的聲音來創造聽覺的形象,舞蹈是以優美的動作來創造視覺的形象,兩者的結合,構成時空中流動的舞蹈藝術。”有時候編導的某個靈感來源于音樂的啟發,這就需要編導能很好地把握音樂給舞蹈的提示和音樂的風格,淋漓盡致地發揮想象力,表現音樂所蘊含的內容以及情感。根據音樂,編導能創作出更符合人物形象的動作、構建出更貼近主題的結構,從而產生一部成功的作品。
四、結語
綜上所述,結構對舞蹈作品有著重要影響,它決定了作品的好壞,承載著作品的成敗。所以,一個舞蹈編導想要創作出更優秀的作品,提高舞蹈結構方面的能力是必不可少的。我們必須從方方面面提高自己、充實自己,才能創作出更多更優秀的作品,這是我們身為舞蹈編導的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