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榮平
摘要:習近平歷史觀是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新時期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最新理論成果。將其融入“中國近現代史綱要”課程教學,對于進一步明確課程教學的目標、內容、方法等方面很有啟發性,對于改進教學工作有著極其重要的指導意義。
關鍵詞:習近平歷史觀;中國近現代史綱要
習近平的歷史觀,從宏觀上看是指習近平關于什么是歷史、為什么學習研究歷史及怎樣學習研究歷史等基本問題的總的看法和根本觀點;微觀上指習近平將有關社會歷史的根本觀點運用于歷史學習研究中,并由此形成的有關歷史,特別是有關黨史國史的新觀點、新概括、新論斷。習近平歷史觀的這兩個層面是一個有機整體,科學把握并將之系統融進“中國近現代史綱要”(以下簡稱“綱要”)教學,對于深化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改革,推進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進教材、進校園、進頭腦(以下簡稱“三進”)具有重要的指導意義,對于引導大學生樹立科學歷史觀,增強“綱要”課教學的針對性和實效性,具有重大的現實意義。
一、習近平關于歷史學習和教育的主要觀點,對“綱要”課程教學的啟示
1.為我們進一步明確了綱要課教學的必要性
“歷史是最好的老師”“歷史是最好的教科書”“歷史是一面鏡子”,“歷史是最好的清醒劑”“中國革命歷史是最好的營養劑”“忘記歷史就意味著背叛”等,習近平的這些論述不僅在一般意義上闡述了歷史學習的重要性,而且強調了歷史對于現實的“借鑒”作用,為今天中國共產黨人治國理政提供歷史依據,乃至為未來發展提供方向啟示。但他的歷史論述不僅限于歷史的借鑒,習近平認為歷史教育和歷史學習是很好理想信念教育和價值觀教育的載體。歷史教育和歷史學習的主要任務不僅僅是對歷史知識的學習,更重要的是要在歷史學習中傳遞價值、傳承精神,培育正確的歷史觀和價值觀。
2.為學習綱要課提供了方向啟示和方法指導
習近平認為,歷史研究應注重堅持正確的歷史觀,用馬克思主義立場分析問題,堅持實事求是的思想路線,牢牢把握黨的歷史發展的主流和本質,堅決反對歪曲和詆毀黨的歷史的任何錯誤傾向。這是在中共黨史研究中必須遵循的黨性原則,也是每個黨史工作者的政治責任。在評估歷史人物,尤其是對黨的領導人的評價時,他認為應該將他們置于當時的社會和歷史條件下來考察,“要以全面、客觀、辯證、發展的方式研究和闡述黨的歷史,深刻理解黨的歷史曲折發展的客觀規律”。這些論述為我們講好綱要課提供了方法論基礎,他提醒我們在講述歷史問題時不僅自己要堅持正確的歷史觀,而且要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歷史觀,使綱要課程真正能夠做到思想上和行動上對學生終身受用。
二、如何將習近平歷史觀內容融入“綱要”課教學實踐
1.把習近平歷史觀同“綱要”教材現有的內容結合起來
中國近現代史分為兩個階段:一是從1840年鴉片戰爭至19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之前的中國近代史階段;二是從19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之后至今的中國現代史階段。這兩個階段的時代任務是不同的,第一個階段主要是爭取“國家獨立和民族解放”,第二個階段是實現“國家的繁榮富強和人民共同富裕”。那么用什么觀念把這兩個階段的內容貫穿起來呢?習總書記提出的“中國夢”思想很好地解決了這個難題。習近平同志深刻闡釋中國夢的本質內涵:“就是要實現國家富強、民族振興、人民幸福,既深深體現了今天中國人的理想,也深深反映了中國人自古以來不懈追求進步的光榮傳統。”
實現“綱要”課的教育教學目標,就是要把實現中國夢的歷史進程融人到“綱要”課教育教學全過程。因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是中國共產黨成立90多年來中華民族奮斗、創造和積累的根本性成就,是現階段歷史和人民做出“四個選擇”(即歷史和人民怎樣選擇了馬克思主義、選擇了中國共產黨、選擇了社會主義道路、選擇了改革開放政策)的最直接體現。
2.把習近平歷史觀教學同中國近代以來的歷史,中國共產黨史、中華人民共和國史、改革開放史教學結合起來
如何實現“綱要”課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使之有別于大學一般的近現代史課程?如何提升“綱要”課的理論性和思想性,使之“高”于中學歷史課程?這就內在地要求將習近平的歷史觀科學地融進“綱要”課教學中。如在講“歷史和人民怎樣選擇了社會主義道路”問題時,就要遵循習近平提出的“歷史不能割斷”的方法,緊扣習近平有關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的系列精辟論述,重點講清楚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是對5000多年悠久文明的傳承;是近代以來170多年歷史的結論;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0年艱辛探索的結果;是改革開放40年實踐的成果。講清楚歷史邏輯,有了歷史深厚度,道路自信也就有了深厚的根基,“綱要”課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的發揮也就水到渠成。
三、結語
總之,將習近平歷史觀融進“綱要”課教學,不是任意裁剪“綱要”課的教學內容,更不是離開現有教材自行其是,而是在尊重教材框架的基礎上,在將教材體系轉化為教學體系的過程中,發揮習近平歷史觀的統領作用,努力使學生在歷史學習、研討中,樹立唯物史觀的態度立場,學會習近平的歷史研究方法,把握習近平有關黨史國史的重要論斷,從而更好地實現課程教學目標。在教學實踐中,教師要懷有高度的政治責任感,盡量用習近平敬重歷史、尊重歷史的態度去感染、影響學生,用習近平的歷史研究方法去啟發、引導學生,用習近平關于黨史、國史的重要論斷去熏陶、啟迪學生,使他們端正歷史學習態度,掌握歷史學習方法,明辨歷史是非,增強歷史自信。
參考文獻
[1]中央文獻研究室,習近平同志關于學習黨史國史的重要論述摘編[J].文獻與研究,2013(14).
[2]習近平,在參觀《復興之路》展覽時的講話[N].人民日報,2012-11-3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