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昕
摘 要:新媒體時代話語傳播方式發生改變,直接影響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開展,需要做好應對分析工作。通過分析新媒體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影響與問題,結合實際情況給出新媒體語境下如何做好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切實發揮思想政治教育提高人才培養質量的措施。
關鍵詞:新媒體語境;思想政治教育;話語表達
面對不斷更新的新媒體,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環境已經出現較大改變,要求思想教育工作者轉變教育觀念與策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過程中發揮新媒體的優勢,選擇合適的切入點,創新思想政治教育表達新途徑,實現新媒體與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融合。
一、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受到新媒體影響的分析
(一)影響主流價值觀的傳播
新媒體語境下信息傳播呈現多元化,人人都是信息傳播者,傳播內容復雜,信息表達普遍表現出碎片化、情緒化,造成網絡空間中充斥著各類凌亂消息。這都意味著當前話語體系的復雜化,整個社會輿論紛雜。
新媒體直接挑戰原有思想政治教育模式,傳統單項、正面灌輸的思政教育模式無法滿足實際需求。大學生可以利用新媒體平臺發生,打破原有師生對話機制,學生可以從多途徑接受信息,對信息解讀及及時教師提出新要求。這就需要高校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借助立德樹人探索創新話語權,全面宣揚正能量。
(二)思政教育工作者素質問題
新媒體環境下要求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適應信息化要求,強化學習,掌握相應的信息技術操作技巧,熟練運用互聯網信息技術并跟上技術發展,提高網絡搜集與處理信息的能力,掌握輿論宣傳規律,避免在新媒體環境下“失語”。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打破傳統思維限制,熟練運用各類新媒體技術,有效傳播主流價值觀。同時,要發揮自身引領學生健康成長的作用,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這就需要教師以身作則,日常工作學習提高對自己的要求,并以此為路徑進行革新。
二、新媒體語境下推動思想政治教育話語表達路徑創新的措施
(一)提高學生網絡道德觀念
在網絡虛擬世界中,法律受到很大局限,而每個人都有言論自由,可以肆意憑借自己的言論自由發表一些夸張的、不符合實際的虛假內容,對網絡環境造成污染和危害。為了塑造文明網絡環境,依靠個人道德約束和對法律的宣傳引導受教育者個人產生內在道德約束力來規范自己的言行,而道德自律是個人內在的一種做人處事的標準,是根據自身教養和對道德認知而逐漸養成的一種內在自我約束力,它不是法律或他人監督可代替的。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結合實際情況,與校園相關部門進行合作,構造一個安全的校園網絡世界,利用這種方式幫助學生養成良好的網絡習慣,切實發揮網絡教學的優勢,從網絡渠道入手,全方位開展思想政治宣傳工作,為高校學生營造良好工作環境。借助互聯網還能對高校思想政治宣傳內容進行創新。比如,可以圍繞學生生活開展主題演講、以攝影展的形式向廣大學生傳達周圍真實故事、利用手機、相機等記錄身邊瞬間的真實與美好,激發學生情感共鳴的同時弘揚高校文化,使廣大學生積極參與到黨的宣傳教育工作中。
(二)新媒體的多樣性創新教育方式
首先,發揮新媒體可視化優勢。我們在進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時借助視頻的信息承載與表達教育內容,這樣會有良好的畫面感,同時融合思想政治教育內容優勢,構建個性化的內容傳播,提升受教育者的用戶體驗。合理運用場景技術,豐富教育媒介形式并創新教學傳播手段。思想政治教育過程中可以利用場景教學優勢,了解學生活動內容,借助場景教學,立體化展現傳播內容,增加畫面感。
其次,創新思想文化傳播形式與載體。新媒體背景下存在多種媒介形態,傳播方式增加,傳播渠道持續增加,給傳統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傳播工作提出新的要求。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要充分融合各種媒體形態,豐富思想文化傳播形式與載體。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應該注重融合與創新這些學習端口,形成一體化的資源傳播渠道,做到“多種終端,一鍵同發”。
(三)提高高校思政工作者信息技術素養
在多媒體技術快速發展的時代背景下,高校思政教師和學生之間的交流和溝通大多借助社交媒介,而且在整個教學過程中,經常需要教師借助網絡媒介進行資料下載、輸入、傳輸等。
因此,高校思政教師一定要樹立媒體思維,掌握一定跨界能力,不斷提升自己對于網絡媒體的參與和應用意識。跨界應用意識是網絡媒體和高校思政教育融合發展的產物,隨著融合的深入,整個邊界融合度越來越高,實現行業之間的交叉和相互滲透。對于該現象,作為高校思政教師要與時俱進,將自身教學能力、知識、手段等與網絡媒體結合、聯系起來,在教學中多方取材,多渠道傳播,達成協同引導和教學的目的。
總之,新媒體時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承擔起歷史使命,堅持立德樹人,滿足學生主體思想需求,拉近師生之間關系,大幅度提升思想政治教育的實效性。
參考文獻:
[1]張雪.新媒體語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話語困境分析與路徑優化[J].思想政治課研究,2019(02):13-17+23.
[2]趙凱.新媒體語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話語平臺構建研究[D].武漢理工大學,2017.
[3]張少鑫.新媒體語境下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話語表達路徑研究[J].宿州教育學院學報,2016,19(03):83-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