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彪
【內(nèi)容摘要】中學階段是學生心理和生理發(fā)展成熟的一個重要階段,而政治課程作為與學生心理發(fā)展最為接近的一門課程,在學校開展學生思想教育工作時,該門課程的教育改革受到了學校的格外重視。其中在政治課程中引入情景教學法是教育改革的一大突破,為此本文重點探討在初中政治課堂上如何應用情境教學這一教學方式。
【關鍵詞】情境 ?情境教學法 ?中學生 ?政治
引言
互聯(lián)網(wǎng)的快速發(fā)展給中學生接觸外界事物提供了便利條件,但是由于閱歷不足,中學生的心智還不成熟,對是非的辨別能力還不夠,欠缺對自身的約束能力,中學生很容易受到社會環(huán)境的影響而養(yǎng)成不良習慣甚至形成錯誤的價值觀,這就需要社會、學校和家庭的共同努力去給中學生營造一個健康的成長環(huán)境,去潛移默化的影響中學生,讓中學生去學會如何正確的看待自己與待人接物等。對于學校來說,開設的政治課程可以幫助學生認識世界、了解社會、辨別是非對錯和樹立正確的三觀等,是學校進行品德教育的重要途徑之一。隨著課程改革的不斷推進,教育部對中學生的政治課程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政治課程作為中學生認識科學、社會和自己,學習做人與做事的一門學科,學校需要將政治課程與學生所處的生活環(huán)境結(jié)合起來,改變教學模式讓枯燥乏味的政治課程充滿樂趣,搭建適合的中學生接觸社會的橋梁。情境教學法的存在就可以充分調(diào)動學生在政治課堂上的學習積極性,從而提高中學政治課堂的教學效果等。為此本文對如何在初中政治課堂上應用情境教學法展開分析研究。
一、情境教學法內(nèi)涵及特征
情境教學法就是教師在課堂上設法引入特定情境來協(xié)助學生學習與理解知識的一種新型的教學方式。這種方法旨在提升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在輕松愉快的氛圍中去主動的學習知識并給學生提供將所學知識運用到實際生活中的機會,這種教學方式可以大大提高學生課堂學習效率,培養(yǎng)學生發(fā)現(xiàn)問題與解決問題的能力。情境教學法的關鍵在于設置與所授知識和實際生活相關聯(lián)的情境。情境具有預設性,它往往是教師根據(jù)教學目標及預測學生接受知識時會做出的反應情況而進行提前科學的設置;情境具有即時性,教師需要結(jié)合學生的心理特征、學生所處環(huán)境的變化與其接受知識的能力對所設情境實時調(diào)整,以增強課堂與學生的匹配度;情境具有趣味性,提高學生學習興趣和學習效果是設置情境的最終目的,對于學生來說,興趣是激勵其學習最好的動力,為此情境必須具備讓課堂輕松、有趣的能力。為此情境教學相比于傳統(tǒng)教學,課堂氣氛更為活躍,講授知識更為生動有趣,學生學習到的知識面更為廣闊,受到學校和教師的關注。
二、在初中政治教學中應用情境教學法的可行性分析
1.情境教學法與中學生的心理發(fā)展特點相符
中學階段的學生正處于青春期,這一階段的學生的心理、生理與小學階段有著很大的不同,中學生的心理更為成熟,中學生對人、事、物等開始有了自己的認識和看法,開始渴望擺脫家長、老師的束縛,希望通過表現(xiàn)自己獲取他人的尊重與表揚。但是由于中學生的經(jīng)驗不足,其看待事物的角度往往較為片面。政治課作為引導中學生與社會聯(lián)系和幫助中學生建立正確的人生觀、世界觀和價值觀的課程,其被賦予了重要意義。情境教學給學生提供了表現(xiàn)自己、傾聽自己內(nèi)心聲音的機會,這種互動式的教學方式更容易讓中學生接受,引起中學生在思想上的共鳴,這對于中學生來說是很有必要的,為此在中學課堂上引入情境教學法是必要的。
2.情境教學法與中學政治課程相匹配
中學生政治課程最終的教學目標是培養(yǎng)學生的德育品質(zhì),幫助學生辯證的看待社會、生活中存在的現(xiàn)象,幫助中學生感受各種情感的變化,幫助中學生去發(fā)現(xiàn)自身與他人身上的閃光點和接受自身與他人身上的不足,中學生的政治課程就是幫助學生獲得成長。為此對于政治課程來說,教師不僅僅要教授課本上存在的知識點,更需要從中學生的實際情況出發(fā),將中學生作為課程的主體去切實完成政治課程的終極教學目標。情境教學更為關注學生的情感變化,它是將課程的知識點融入到情境中,讓學生在感受情境變化的同時去發(fā)現(xiàn)、學習、理解和應用知識。在情境教學模式下,教師只是情境的引導者,學生要在情境的變化與推進中去總結(jié)和反思,最終形成自己對道德、行為等的價值體系,這種輕松愉快的學習氛圍大大降低學生對政治枯燥學習的厭煩情緒,還可以鍛煉學生團隊學習的能力,為此在中學政治課堂上引入情境教學法是必要的。
三、在初中政治教學中應用情境教學法的策略分析
1.圍繞教學目標設置教學情境
教師使用情境教學法開展教學工作的目的是讓學生更好地了解、學習知識,為此教師在設置教學情境時切記不能脫離課程的教學目標和教學內(nèi)容,要讓學生明確設置該情境的目的。教師首先要對課本知識點有充分的了解,設置的情境要貼近生活,給學生提供利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機會,增加學生學習政治課程的興趣。其次教師還要對知識點的結(jié)構(gòu)進行優(yōu)化,在情境中添加深入淺出的問題,刺激學生思考。比如教師在講解參與民主生活這一節(jié)內(nèi)容時,可以通過班級干部選取這一生活事項來設置情境,讓學生從選舉班干部這一貼近生活的事情中去思考如何參與民主生活和發(fā)揮自己的主人翁精神等。
2.情境設置要把握分寸
雖然情境教學可以提高學生對政治學習的熱情,但如果教師過分的追求情境的設置、過分依賴情境開展教學,就會導致課堂娛樂性過強,課程內(nèi)容無法正常完成,這就違背了開展情境教學的初衷。為此教師不能盲目的追求表面教學,要立足于政治教學的目標,將對學生理論知識的培養(yǎng)、教學效率的提高和學生道德品質(zhì)的建立三者進行有機結(jié)合,讓三者處于動態(tài)平衡的狀態(tài)。如果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只追求為學生營造輕松的學習氛圍,就會造成本末倒置。因此教師在開展情境教學時,要去尋求學生知識掌握程度與課堂教學效果的平衡。比如教師在講解網(wǎng)上交友這一節(jié)內(nèi)容時,教師需要意識到這一節(jié)內(nèi)容與學生的實際生活聯(lián)系較為緊密,學生的情境共鳴比較容易達成,但是由情境升華到理論知識的過程則較為晦澀,為此教師需要格外注重情境與理論的銜接。
3.提高教師的綜合素質(zhì)
教師摒棄傳統(tǒng)觀念,與學生建立新型的師生關系是情境教學有效實施的途徑之一。在傳統(tǒng)教學模式下,教師是知識的傳播者,學生是知識的接受者,教師的權威不容學生質(zhì)疑,很多學生害怕與老師交流。在新型師生關系中,教師和學生變?yōu)橹R的共同學習者,學生開始和教師交流知識、直面向教師提出問題,在這種關系下,學生敢于面對內(nèi)心真實的情感,在這種師生關系下,情境教學模式才能夠順利的推行下去。提高教師設置、篩選情境教學資料和組織、引導情境開展的能力有助于情境教學法的推行。情境教學法對教師的綜合素質(zhì)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情境的設置必須與時俱進,還要與學生的實際情況相匹配,這就要求教師不斷充電,加強對所授課程知識的學習與理解和對中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研究學習,時刻關注教育最新話題和學生的生活、學習近況,以此來豐富情境教學的內(nèi)容。另外教師還應提升控制課堂狀況的能力,情境的開展有時會讓中學生處于過度興奮的狀態(tài),為此教師要時刻把控課堂的教學節(jié)奏,穩(wěn)定學生狀態(tài),不能讓學生在課堂上單純的娛樂,要確保學生能夠在情境中學到知識和提升能力。
結(jié)論
在中學生的政治課堂上,引入情境教學法來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是有效的,但是如何高效的開展和利用情境需要教師們深入思考。教師要摒棄傳統(tǒng)思維模式,深入了解中學生的學習特點和心理特征,從學生出發(fā),去尋求理論知識與生活情境的聯(lián)系,最終讓中學生在學習政治課程時獲得情感上的共鳴。教師在政治課堂上,引導中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道德品質(zhì),幫助中學生提升理論應用于實踐的能力,培養(yǎng)學生發(fā)展成為一個德智體美勞全面發(fā)展的綜合性人才是有必要的。
(作者單位:甘肅省臨潭縣羊永九年制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