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穎
摘 要:語文,是小學教學里的一個重要的科目,學習語文能夠有效的培育學生們的文化素養、表達能力等等綜合的品質,并且語文還是很多學科的基礎,因此,學校和教師都要提升對語文教學的重視。而閱讀,是語文教學里的一個重要的內容,閱讀能力的高低直接影響學生們的語文學習成果,因此,本文在此背景下展開了探究,分析了小學語文閱讀教學里文本細讀的策略,為提升學生們閱讀能力帶來幫助。
關鍵詞:小學語文;閱讀教學;文本細讀;策略
文本細讀,指的是學生們在閱讀的時候,對文章里的細節進行探究,分析作者描述的情景、融入的情感,品讀語言和文字的魅力,提升閱讀的成果。因此,作為一名小學的語文教師,要認真分析學生們的特點和認知能力,思考如何在文本細讀的教學模式下展開下小學語文閱讀教學,提升學生們的閱讀能力、閱讀效果,為語文教學發展帶來幫助。
一、深入挖掘文本內涵
文本的內涵,指的是文章的內容所展現出來的不同的情感和思想,它是一個文章里的關鍵的內容,作者一般會將自己的情感融入到文字里,在字里行間展現自己的情緒,在閱讀的過程里,學生們跟著文字一起來隨著作者的情緒進行起此彼伏,體會文章所表達的更深的內容。小學的語文教師在開展教學的時候,也要社飯如的挖掘每個文章里的內涵,結合文章的內涵設計教學內容,教師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入手:
首先,是文章的創作環境,每一個文章都是基于一定的環境創作的,這些背景能夠促進學生理解文章的思想,如在教授《賣火柴的小女孩》的時候,這是一個家喻戶曉的故事,教師為學生們讓學生們更好的閱讀到這篇文章表達的思想情感,便讓學生們對這個文章的文字進行文本細讀,分析作者寫這個文章的動機、目的。這個作者是在1848年的丹麥出生的,他這個年代下,很多小孩子因為家庭條件比較差,所以和文章里的小女孩一樣饑寒交迫,最后去世,因此,作者為了記錄這些人的悲慘生活,同時展現對美好生活的向往,于是寫下了這個故事。如今去觀察這個文章里的文字,能夠發現其中蘊含的作者深刻的情感和思想,課文里的小女孩在面對一些困難的時候,如果有善良的人提供幫助、有美好的事件發生在他身上,那么他的結局就會發生很大的改變。作者希望表達社會上存在的一些悲慘的現象,但是同時也希望我們仍然對社會抱有更多的幻想和期待;其次,是文章的文化背景,教師要幫助學生們品讀文章的文化背景,了解更多文章的內涵。如在教授《村居》的時候,教師可以依據其中的文字“草長鶯飛”進行探究,帶學生們了解這個成語背后所展示的文化情境和畫面,從而幫助學生了解故事描繪的內容,在教授《曉山凈慈寺送林子方》的時候,教師可以依據文章里的“接天蓮葉”進行展開,帶學生們了解這個詞語背后展示的文化內涵,讓學生們感受到場景的美麗,從而和作者產生情感共鳴。
二、細品語言結構意蘊
采用文本品讀的方法進行閱讀,除了需要人們發現文章背后的價值和情感,還需要借助課上的教學引導學生們能夠和文章的精神進行交流,感受作者的精神層面所表達的內容,形成情感的共鳴。因此,就需要學生們認真品讀文章的語言結構內涵,分析他們背后透露的精神。
例如,在教授《長相思》的時候,教師要引導學生們對這個古詩詞里的內容進行情感交流,因此,教師首先在課上先借助多媒體為學生們展示了這首詩詞的音樂和曲調,然后讓學生們閉著眼睛想象以下這首曲子和這個古詩所描述的畫面;其次,教師在文本細讀的時候,要引導學生們對文章的結構和詞語進行分析,通過這些內容來更深入的挖掘作者的情感表達形式。再例如,在教授《慈母情深》的時候,教師讓學生重點品讀題目里的“深”字,引導學生品讀課文是如何體現“深”這個字的,從一些語言文字入手,如龜裂的手、母親給我錢的動作等等,學生們通過這些細致的文字描寫,品讀到作者和母親之間弄弄的親情。
三、關注語言表達形式
雖然小學生們的認知和理解方面相對比較薄弱,但是他們在選擇閱讀的文章和內容的時候,也會有自己的想法,教師要根據學生們的不同需求,制定豐富的閱讀形式和教材,打破傳統的閱讀教學形式,多給學生們一些自主選擇閱讀內容和方式的權利,這樣才能夠讓學生們在自己喜歡的閱讀教學里展開學習,提升學生們的閱讀興趣。
例如,教師可以讓學生們自己選擇閱讀的教材,學生們都是獨立的個體,不同的學習喜歡的閱讀文章內容和類型都不一樣,教師要給學生們幾個不同的選擇,讓學生們對自己感興趣的教材進行閱讀,之后教師在教授一些文本細讀的方法,讓學生們能夠從閱讀的教材里收獲更多內容。如在開展閱讀教學的時候,教師可以設置一些童話故事類型的教材、文學類型的教材、歷史類型的教材、科學類型的教材等等,學生們自己選擇自己想要閱讀的文章,之后教師引導學生們從文章的文字、背景等內容進行細讀,加深對文章的理解和感悟。
綜上所述,閱讀,是語文教學里的一個重要的內容,文本細讀,是閱讀的一個重要方法,教師們要結合小學生們的思維特點和認知能力,設置合適的教學策略,提升學生們的文本細讀效果,幫助學生們從文章里感悟到更多的精神和思想。我們教師要將課堂的主動權給予學生,大膽放手,讓學生成為課堂的主人,充分激發學生的思維能力和參與性,打造高效化課堂,提升學生的閱讀能力。
參考文獻:
[1]張林江.關于文本細讀在語文閱讀教學中的實踐與思考[J].中國農村教育,2019(26):109-110.
[2]孫芳.真思考? 真感悟? 真閱讀——生本理念下的小學語文閱讀“文本細讀”的實現[J].華夏教師,2018(27):39-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