凌俊煜 陳家聲 岑健樂
【摘要】現如今的教育事業普遍有偏向文化課的趨勢,反而對學生的體能訓練忽視了。其實我們通常說的勞逸結合就是這個道理,學生好好學習固然很重要,但是加強體育鍛煉也要提上日程的,所謂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才是一名優秀的學生。在校上體育課,不僅可以緩解學習上的疲憊,還可以讓學生通過體育互動從小養成團結意識、培養學生獨立自主的能力,對學生今后的發展都是有所幫助的。本主要就是針對小學生課外體育鍛煉進行專項研究,從而提出些許建議。希望借此調查為得出一套完整的、安全的、可靠的、有計劃性的、可實施的最終教學方案打下堅實基礎。
【關鍵詞】小學生;課外;體育鍛煉;現狀
一、研究目的
我國有相關條例明確指出:“在學校的教育階段應該重視體育鍛煉的中心思想,學校必須要加以重視?!?0年代末,我們的相關部門就規定:“認真對待每一天的體育鍛煉,從認真做操開始,每天兩次操都要好好做,不能敷衍的應付差事。學校在安排體育課的時候要保證一個星期兩節,充分的利用體育課的時間對學生進行體質鍛煉?!?/p>
可是往往被現實打敗,雖然學校是安排了體育課程,但實際上并沒有充分的發揮體育課的價值。由于各個學校的環境不同,缺乏體育器材、沒有合適的活動場地,再加上現在的父母思想觀念都是覺得學習文化課比體育課重要,體育課可上可不上的這種觀念,無形中也是對實施體育鍛煉制造了困難,阻礙了體育鍛煉的發展。其實重視體育鍛煉的發展才是現如今社會最應該提倡的文化,它不僅能夠提高學生的身體素質更能夠鍛煉學生的團隊意識。俗話說:“身體是革命的本錢。”只有身體好了才能學習好,不然一切都是枉費。本文以佛山市順德區水藤小學為研究對象,針對他們的體育活動進行調查,了解其存在的具體問題為其提出建議。
二、研究對象與方法
研究對象:佛山市順德區水藤小學
研究方法:現場觀察法,問卷調查法,數字統計法。
三、調查情況與分析
(一)學生參加課外體育活動的時量
在鍛煉時間上的安排,我們可以借鑒國外比較科學的鍛煉時間,具體到肌肉力量以及耐力這些方面在哪個時間點適合訓練。照著專家的話去做,不僅可以保證自身安全,還能提高鍛煉效率。據調查結果顯示,佛山市順德區水藤小學學生在參加體育鍛煉的時間選擇上比較分散,其中有百分之四十三點六的學生比較喜歡在放學后進行體育活動,百分之十七點一的學生選擇在周末進行體育活動的鍛煉,只有百分之十的學生會選擇早起鍛煉,還有百分之二十九點三的學生鍛煉時間比較自由,僅次于傍晚參加鍛煉的學生比例。筆者認為,導致這種現象的首要原因是學生的學習課程較多,早上一般有晨讀,沒有多余的時間進行體育鍛煉,只能選擇在完成作業之后鍛煉,對于加強身體素質有一定的影響;那些周末鍛煉的就比較隨意了,不能形成規律,不利于養成習慣??茖W表明,體育鍛煉的重要實施標準就是要有充足的時間。從對佛山順德水藤小學的調查中可以看出鍛煉的時間主要集中在半個小時到一個半小時之間,為51.7%,而在30min以下的人數比例在22.3%,61-90min的人數比例為18.4%,而超過90min以上的比例只有7.5%。研究觀察,正常情況下學生參加體育鍛煉時間持續一小時的人數占百分之二十五點九,可想而知其研究對象的情況并不樂觀。
(二)研究對策與建議
1.學校應該重視對自我鍛煉意識的培養,應該積極響應號召學生參加體育鍛煉,讓學生在學習之余有一個緩沖的時間,潛移默化地調動學生參與鍛煉的積極性,養成習慣之后就能輕松地堅持了。學生可以針對自己的體育鍛煉制定一個計劃,在計劃中體現出鍛煉的時間和強度,以達到一個強身健體的效果。
2.對學校的體育經費加大成本
想要擁有一個良好的運動氛圍,首先要保證運動場地足夠大,然后就是有豐富的運動器材,器材要保證安全性、質量過硬,必須排除一切安全隱患,老師也要在這方面多提醒。加大投入,給學生一個優質的鍛煉場所。
3.提高課外體育活動的目的性和有效性
學校更應該開設體育健康知識小課堂,讓學生多了解相關的知識,降低在運動過程中受傷的幾率。開展各種豐富多彩的體育健康知識競賽,加強???、廣播的宣傳力度,有計劃、有目的增強學生體育健康與體育鍛煉的意識,培養學生自我鍛煉的能力。
4.完善制度
學校的相關制度目前還不是很完善,需要在體育活動紀律上面下點功夫,另外不要浪費學校這么優質的資源,各種比賽活動開起來,讓學生的學習生涯增光異彩。
5.保證課外體育活動的落實
學校可以整合學生的特點選擇學生熱愛度比較高的項目組織一下比賽,本著友誼第一比賽第二的態度,增進學生的團結意識。有很多中小學都在實行校園舞,這個觀念就很積極向上,把死板的廣播體操變成有趣的校園舞,讓學生也有耳目一新的感覺,并愿意去迎合。真心實意的把體育活動做到發揚光大。
四、總結
本調查從兩個方面入手論述了佛山市順德區水藤小學學生課外體育鍛煉現狀以及未來發展的建議,縱觀整個情況來看,實際情況離國家要求的標準還差很遠,小學階段是生長發育的重要時期,能夠讓每個學生科學的進行體育鍛煉是學校應盡的責任,學生在進行體育活動鍛煉的階段可以培養其專注性、和堅持的優秀品格,同時在體育活動還能培養學生優良的人格素養,百利無一害,各個部門都應予以支持。
【本文系廣東教育學會教育科研規劃小課題“基于“互聯網+”環境下小學生體育課外鍛煉指導的策略實踐研究”成果(課題編號:GDXKT23429)】
【參考文獻】
[1]體育(1-6年級)體育課程標準(實驗稿)[M].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01.
[2]鄭金洲,陶保平,孔企平.學校教育科研方法[M].教育科學出版社,2003.
[3]毛振明.學校課外體育改革新視野[M].北京:北京體育大學出版社,2005.
[4]孫晉蘭.加強課外體育活動培養“終身體育”意識[J].太原大學學報,2005(2)75-76.
[5]中共中央國務院.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加強青少年體育增強青少年體質的意見[J].大連:中國學校體育,2007(6):1-2
[6]宋曉東.論影響體育鍛煉行為的因素[J].成都體育學院學報,2001.
[7]馬寧,重新審視課外體育鍛煉在學校體育中的地位[J].體育學刊,2006,13(1):138-1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