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美青
【摘要】閱讀策略是讓孩子學習的“帶得走”的東西,是專業教育工作者的重要教學目標。猜想、推論、圖像化、整合是閱讀繪本的最適合策略。重視閱讀策略教學,能有效訓練閱讀者的思考力,發展閱讀力。引導孩子根據閱讀策略提煉故事模式、句式、詞式等語言范式,親歷與歷練建模、遷移練筆、脫模創造的語言學習運用過程,說寫閱讀思考,促進讀寫能力發展。基于此,本文對繪本閱讀策略作了探討。
【關鍵詞】閱讀策略;閱讀力;讀寫力
著名兒童閱讀推廣人王林博士在《繪本可以用來幫助孩子掌握哪些閱讀策略》指出:閱讀策略是讓孩子學習的“帶得走”的東西,必須作為專業教育工作者的重要教學目標,猜想、推論、圖像化和整合等是繪本閱讀的最佳策略。在繪本閱讀中學習、訓練、掌握以上策略,能形成相應能力,綜合發展閱讀力。閱讀力訓練的本質是促進閱讀者思考,反復訓練,反復思考,培養思考力。訓練閱讀力,培養思考力,要講策略;發展寫作力,同樣需要策略。《我的語用教學觀》倡導引導孩子在閱讀中發現有新鮮感的語言、提煉故事模式、句式、等語言形式,引導親歷與歷練建模、遷移練筆、脫模創造過程,訓練學生語言運用能力。這正是閱讀力轉化為寫作力并促其發展的根本策略。
一、猜想中閱讀,提煉故事范式,講述故事發展
猜想只是去猜去想,無所謂答案的正確與錯誤,猜對與否都沒關系。它能讓孩子把繪本讀得更厚,讀得更精彩。故事情節循環往復推進的繪本特別適用本策略。
《捉小熊》,最后小熊坐著大白鴿飛向遠方,但獵人仍未放棄,故事還將繼續……但怎樣猜想與講述呢?閱讀過程中,引導孩子發現、歸納、反復訓練、掌握繪本講述故事的基本模式:獵人出招,小熊接招,化險為夷!讀后,創設續編情境,讓孩子靈活運用模式猜想講述故事,精彩紛呈:小熊乘著大白鴿飛過高山,越過大河,掠過田野,降落在一個美麗的小村莊。沒想到獵人就等在這里。一張黑幕從天而降,小熊和大白鴿被困住了。小熊不慌不忙,拿起神筆,畫了一只只貪吃鼠,吃掉了黑幕,虼掉了獵人的頭發胡子,吃光了他們的衣服…
二、推論中閱讀,提煉推論表達范式,說寫推論結果
一個好的閱讀者知道并非所有信息都在文本之中,他能夠利用文本提供的線索,合理地進行補充假設和推測。閱讀中,要引導孩子根據字里行間、話里行間、圖里行間的信息,聯系生活經驗、創作背景等推論出作者想告訴我們但是沒有明確告訴我們的信息。
比如《一園青菜成了精》封面中各種蔬菜爆炸式出現,大家都可以理解;不過,封底卻是水中動物爆炸式出現,為什么呢?孩子們聯系上文,很快推論出“都是藕王惹的禍”,接著根據繪本中的童謠范式,創意續寫,推論中創作新童謠:
藕王一看抵不過,/一頭鉆進爛泥坑。/青蛙嚇得呱呱叫,/長腿一蹬跳出坑。//藕王一看抵不過,/一頭鉆進爛泥坑。/螃蟹嚇得夾鴨掌,/鴨子帶蟹嘎嘎飛。//……
我們還可以引導孩子通過故事中的人物語言、神態、動作、穿著及畫面線條、顏色、構圖等信息,去推論人物心情,以“看到……我想……”范式講述推論。
三、圖像化中閱讀,提煉圖文對應表達范式,講述圖文內涵
圖像化,就是圖與文彼此轉換,看圖想開去,看圖還原字;看字組成畫面。圖像化能力,讓孩子們看到圖上有什么,從圖上想開去,想進去,身臨其境。朗讀文字故事,通過文字想象畫面,進行推論。不但讓孩子理解了文本內容,而且讓他們與作者感同身受,有質講述。
閱讀繪本克羅地亞安德烈婭著的《愛》,當老師大聲朗讀“我是一個小孩”,有聲思考“我是一個怎樣的小孩”,孩子們認真聽、看、思,談感受:我覺得他是個孤單的男孩,為什么呢?老師領著孩子數一數鮮花、蝴蝶、云的個數……一孩子脫口而出:“單數!一個人,一朵花,一只蝴蝶,三朵云。孤單的小男孩!”
當老師大聲朗讀到“我希望有一個家”時,一個孩子自言自語:“小男孩有家嗎?”“房子里只有他一個人,沒有親人就沒有家!”“他‘希望有一個家,那就是沒有家!”
四、提問中閱讀,提煉問答范式,講述獨特思考
愛因斯坦說:“提出一個問題往往比解決一個問題更重要。”一個好的閱讀者在閱讀前、中、后都能夠提出基于文本的和由文本生發的問題,從而深刻理解文本含義。在閱讀中認識提問,學習提問,反復練習,直至掌握是訓練、發展提問力的基本路徑。
實踐證明,在閱讀中引導孩子學會提問并不那么困難。分類學習。閱讀《冰激凌是誰吃的》《襪子藏在哪里》等繪本,同步學習提問“是誰”“在哪里”與應答……綜合練習,聯結生活經驗運用提升。閱讀《問我吧》發現各種熟悉的問答模式,主動聯結生活經驗玩起來。繼續提升,引導孩子在閱讀前、時、后提出問題。如《我救了一只大王烏賊》引導學生閱讀前、時、后,提問:大王烏賊住在深海很厲害,為什么要人救?小夢田能救出大王烏賊嗎?用什么辦法救?怎樣保護大王烏賊?
五、整合中閱讀,提煉整合講述范式,講述獨特發現
我們有時進行一個作家的多本繪本,或者同一主題的不同作家作品來進行對比性的或者關聯性閱讀時,需要整合閱讀策略。
閱讀“走”系列繪本,探討‘走文化。引導孩子對比閱讀,發現不同動物的不同“走”式,整合講述:《在森林里》大家排著長隊游行!《跑跑鎮》大家跑啊跑撞在一起,變出新東西。《我們一起走一走》螞蚱蹦一下蹦一下跳著走……《走啊走》鼴鼠是在地底下鉆來鉆去,章魚是在水里游來游去…… 想怎么“走”就怎么“走”!猜測、推論、圖像化、提問和整合的確是繪本閱讀的極有效策略,聯結也必不可少。好的閱讀者都能夠在閱讀過程中調取已有的背景知識和個人經驗,幫助更好地理解文本意義。
著名閱讀推廣人朱永新《閱讀力:閱讀寫作策略叢書(共三冊)》序言——《在讀寫中思考與創造》指出“閱讀力、寫作力、思考力和創造力……正是語文教學應該從學生的成長入手,為學生的未來奠基,教給孩子的帶得走的能力。” 重視讀寫策略教學,就能訓練閱讀力,培養思考力,發展寫作力,教給孩子帶得走的能力,促進孩子核心素養發展。
參考文獻:
[1]吳曉琴.繪本資源運用于寫話教學的現狀分析[J].教育觀察,2020
(19):122-123+142.
[2][加]阿德麗安·吉爾著;朱永新,王林主編;岳坤譯.閱讀力:閱讀寫作策略叢書(共三冊)[M].南寧:接力出版社,201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