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妙蘭

【摘要】學生的思維斷層會使學生在聽課過程中卡在一處無法前進,如果不及時解決,次數多了,學生的問題就會越積越多,最終導致學習困難或學習無信心,失去學習的興趣。在教學中,運用思維步驟拆分,找出學生學習的思維斷層,對照斷層問題,設計課內微型作業,突破學生學習的思維斷層。
【關鍵詞】微型作業;突破;思維斷層;強化;知識難點
課堂教學中,部分學生在學習一個新知識時,會因某一個知識的不理解或沒有掌握好,而卡在一處,無法順利完成整個學習任務,這就是學生的思維斷層。學生的思維斷層會使學生在聽課過程中卡在一處無法前進,如果不及時解決,次數多了,學生的問題就會越積越多,最終導致學習困難或學習無信心,失去學習的興趣。在教學中,筆者發現:這種因學習斷層而導致的學習“過失”,對于小學生來說,他們自身是很難找到出路的,問題只會越積越多,如果得不到別人的幫助或不解決斷層問題,學生的學習問題將會越來越嚴重。
一、課內微型作業的建模及作用
現代認知心理學認為,廣義的知識可分為陳述性知識和程序性知識。不論是哪種知識的學習,都可分為三個階段:習得階段、鞏固與轉化階段和提取與應用階段。概念作為一種程序性知識的本質特征,在于它們能在不同于原先的學習情境中應用,而促進應用的關鍵是變式練習。
實施變式練習的手段是作業,作業的設計和時間安排,成為了可深入研究的問題,并與學生的學習效果相聯。通過對課內微型作業的課例研究,如以下收獲:
1.建立課內微型作業課堂模型
在實驗操作過程中,不斷地完善課內微型作業的應用,初步建立課內微型作業應用課堂模型為:
備課:一課二段,單元備課,題例精備,系統把握,主干突出;
一段新知:
問題自學,例題精講,滲透思想,重視方法,一步精練,覆蓋全書;
二段作業:微型作業,循環鞏固,回收監控,及時跟進。
2.運用微型作業實現知識的內化
認知心理學還認為:在概念同化時,學生認知結構中已具有同化新概念的相關概念。而且原有概念越鞏固、越清晰,同化就越容易發生。在概念形成時,因已給學習者提供了許多概念的正例和反例,也提供了概念正例的較多變式,所以通過概念形成掌握的概念,比通過概念同化掌握的概念更便于應用。即使這樣,仍要給學生提供進一步的變式練習,使概念學習達到應用水平。
課內微型作業的設計,很好地解決學生練習鞏固強化這一階段,使這一練習階段的實施得到了保障。很多問題學生在認真聽完,掌握知識后進行即時練習,都能把問題解決得很好,但過數天后,如果沒有得到正確的鞏固,知識很快就遺忘。課內微型作業的運用,設計循環練習,讓學生及時對知識進行鞏固。又因為是課內的、少量的練習,學生易于實時糾正,找到正確的解題方法。實行多次正確的強化,讓學生順利地掌握知識。
3.運用課內微型作業滲透學習策略
練習在技能習得中占了很重要的位置。但在實踐操作中發現,即使安排大量的作業,學生的學習不一定會提高。其原因在于學生要掌握正確的方法,再練習才能得到有效的強化。
在教學中,為了找準知識的要點,實現精講熟練。可通過分析學生的思維斷層,運用思維步驟對知識進行展開分析,找準知識的重難點,在教學中,有目的地設計簡單一步的微型作業,加強學生的知識基礎,逐一突破難點,讓學生順序完成學習。同時,針對每一個一步練習,對學生滲透學習策略指導。
二、分析思維斷層找出練習要點
微型作業的設計目的是圍繞著學生學習中的難點、易錯點、要強化的知識和需要形成技能的知識等展開設計。從思維斷層的角度分析問題,找出要設計微型作業的知識點。
問題:單位換算為什么難?
例題:把上面的數據改成用米作單位的數。80cm=( ? )m
教學方法有:方法一,根據計量單位間的關系先轉化成分數,再轉化成小數。方法二,直接除以進率,利用小數點的移動進行改寫。
分析:選擇方法二進行分析。用思維步驟來拆分,學習80cm=( ? )m這個問題,可分幾步:第一,熟練長度單位之間的進率關系;第二,會用 “小數點移動引起小數大小的變化規律” 計算小數乘除整十、整百和整千的方法;第三,會判斷是乘進率還是除以進率。單位換算之所以難,其一,是因為學生要正確并熟練掌握各種單位之間的進率本身就是一個難點;其二,小數乘除整十、整百和整千的計算。難在因學生屬于初學,在頭腦中還沒建立很牢固的思維模型。其三,判斷是用乘進率還是除進率的強化練習不夠。單位間的換算,不同于加、減、乘、除四則運算,以各種形態貫穿于整個小數數學學習當中。因此,單位換算是學生學習的一個難點。一個看像簡單的填空,即讓教師們摸不著頭腦。
對策:通過分析,要解決“單位換算”這一類問題。我們首先得解決三個小問題,第一,指導學生有效的記憶策略,讓學生正確記憶各種單位之間的進率。第二,加強口算關于“小數點移動引起小數大小變化的規律”的練習。第三,掌握單位換算的方法。
三、設計微型作業突破知識難點
設計課內微型作業,破解難點。課內微型作業的設計理念是:靈活、方便、量少。運用一步思維問題,分散知識難點,把新知識拆分,讓學生熟練每一個相關知識點,再綜合。降低學生學習的難度,減輕學生的學習困難,讓學生學習順利過關。
單位換算問題,運用課內微型作業,進行知識梳理幫助記憶。對學生進行記憶的方法指導,從一般情況到特殊情況,總結規律,尋找易于記憶的方法,運用哪一種記憶方法,可以由學生自己選擇,也可師生討論一些記憶的方法,供學生選擇。
進率的記憶指導,引導學生把單位的進率分為一般情況和特殊情況進行分類記憶。長度單位的一般情況,相鄰兩個長度單位之間的進率是10,特殊的情況是1千米與米之間的進率。讓學生在解決問題時,注意:長度單位之間的進率是否相鄰,是否是特殊情況。
1.知識梳理
2.課內微型作業一步思維練習
(1)口算:0.12×100= ? ? ? ? 25.3÷10=
說明:熟練“小數點移動引起小數大小的變化規律” 計算小數乘、除整十整百整千的方法;
(2)填空:3元=( ?)角 ? ? 2千米=( ? )米
說明:強化常用計量單位之間的進率。
3.課內微型作業鞏固與轉化
(1)填空:2.35t=( ? )kg ? ? 44公頃=( ? ?)平方千米
說明:形成單元換算的技能。方法指導:先想進率,再判斷乘除,最后計算。
(2)用小數計算下面各題:
5元6角2分+3元零9分 ? ? ?1t30kg+980kg
說明:實現知識的綜合應用。
通過分析學生的思維斷層,運用思維步驟對知識進行展開分析,找準知識的重難點,在教學中,有目的地設計簡單一步的微型作業,加強學生的知識基礎,逐一突破難點,讓學生順序完成學習。在學生完成了一步思維問題的強化訓練后,從一步思維過度到多步綜合思維問題,逐漸形成技能。
通過知識的步驟拆分,很容易找出學生學習的思維斷層,對癥下藥,不難解決學生學習的問題。通過思維步驟的拆分,可以檢測和監控學生的學習,學生的學習哪里出了斷層,可通過課前復習或及時補回等方法,給予解決。課內微型作業因其簡單、量少、易于變式和易于操作,易于解決學生的思維斷層問題。實踐操作中,學生的知識掌握扎實了,學生做題速度快了,學生常常在成功中感受到學習數學的樂趣。
參考文獻:
[1]沈德立.發展與教育心理學[M].沈陽:遼寧大學出版社,1999.
[2]林少杰.“非線性主干循環活動型”單元教學模式的理論、方法與實施[M].廣州:廣東教育出版社,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