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慧玨

【摘 要】目的:對人工髖關節置換術患者實施全方位護理干預后的下肢深靜脈血栓預防情況進行分析。方法:將2018年1月-2019年12月期間在我院實施人工髖關節置換術的80例患者采用奇偶數的方式平均分成兩組,每組40例;常規組接受一般護理干預,實驗組接受全方位護理干預,對比兩種護理干預對人工髖關節置換術后下肢深靜脈血栓預防效果進行分析。結果:常規組的術后下肢深靜脈血栓形成率為20.00%(8/40),實驗組的術后下肢深靜脈血栓形成率為5.00%(2/40),兩組患者的相關數據對比,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全方位護理干預應用效果顯著,可以整體降低人工髖關節置換術后下肢深靜脈血栓的形成,具有推廣價值。
【關鍵詞】下肢深靜脈血栓;人工髖關節置換術;一般護理干預;全方位護理干預;護理效果
【中圖分類號】R473.6 【文獻標識碼】B【文章編號】1002-8714(2020)09-0249-01
據相關醫學研究資料表明[1],在我國每年由于髖部骨折疾病在手術治療后的死亡率高達20%左右,需要引起相關重視;對于髖部骨折疾病患者臨床中通常采取人工髖關節置換術的方式進行有效治療,但是患者在術后容易出現下肢深靜脈血栓,不僅影響患者的術后正常恢復,同時也會影響患者的身體健康[2];本文將對人工髖關節置換術患者實施全方位護理干預后的下肢深靜脈血栓預防情況進行分析,為相關護理干預提供更多重要的參考依據,具體研究內容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將2018年1月-2019年12月期間在我院實施人工髖關節置換術的80例患者作為此次研究的主要對象,采用奇偶數的方式隨機分為兩組,常規組40例患者中,男女性別比例為1:1;患者的最大年齡和最小年齡分別為82歲和51歲,年齡均值為(71.2±4.5)歲;實驗組40例患者中,男女性別比例為11:9;患者的最大年齡和最小年齡分別為81歲和50歲,年齡均值為(70.5±4.5)歲;兩組患者的分組情況均經本院相關倫理委員會批準同意,且患者的性別、年齡等基數資料組成對比,簽署知情同意書,我院倫理委員會監督核準研究內容,患者臨床病例資料完整,P>0.05,表示兩組患者可進行有效比較。
1.2方法
1.2.1一般護理干預:常規組患者接受本院醫護人員給予的環境護理、常規指標監測以及用藥指導等一般護理干預。
1.2.2全方位護理干預:實驗組患者接受本院醫護人員給予的全方位護理干預。首先,需要本院具有豐富護理經驗的護理人員根據患者的實際情況對其進行人工髖關節置換術后下肢深靜脈血栓并發癥的發生原因、護理要點以及預防方法,提高患者對于術后相關并發癥的認知率,樹立正確的治愈信心,提高患者對于本院醫護人員的依從性。其次,需要護理人員對患者術后的相關指標以及患肢的血供和足背動脈的搏動、顏色和皮膚溫度進行實時監測,并向患者詢問其是否有患肢腫脹和皮膚溫度升高等癥狀,在圍手術期可根據醫囑指導患者多喝水,飲食盡量以低脂肪、高纖維蛋白的食物為主,做好預防感冒的措施。最后,在患者術后盡量根據其實際恢復情況進行早期的健康鍛煉,由護理人員為患者制定相關的運動計劃,需要以患者的實際耐受力度為基礎,早起鍛煉切不可操之過急,可以指導患者由簡單的床上被動運動到床下的主動運動,循序漸進的進行術后恢復。
1.3指標觀察
術后下肢深靜脈血栓形成率=術后下肢深靜脈血栓形成例數/總例數*100%:對兩組患者術后出現下肢深靜脈血栓的發生情況進行觀察記錄,并給予有效的對比分析。
1.4統計學分析
應用SPSS 21.0統計學軟件對患者進行數據比較分析。計數資料用率(%)單位表示,組間采用x2值檢驗,檢測值P<0.05,則表示具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常規組的術后下肢深靜脈血栓形成率為20.00%,實驗組的術后下肢深靜脈血栓形成率為5.00%,兩組患者的相關數據對比,常規組高于實驗組,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3 討論
人工髖關節置換術屬于我院臨床治療中較為常見的一種手術方法,其可以有效幫助髖部骨折患者在手術治療后整體提高日常生活質量[3],但是部分患者由于患肢經過手術治療后凝血因子處于高凝狀態時血流速度過于緩慢,容易致使患者出現下肢深靜脈血栓等并發癥狀;臨床中通常給予患者實施一般護理干預,但是相關研究結果表示,其護理效果不是較為顯著,仍然需要進一步進行研究探討。
本文將對人工髖關節置換術后患者在臨床中實施全方位護理干預,同時以常規護理為對照,其結果顯示:常規組的術后下肢深靜脈血栓形成率為20.00%,實驗組的術后下肢深靜脈血栓形成率為5.00%,兩組患者的相關數據對比,常規組高于實驗組,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顯著說明,全方位護理效果更加明顯,其主要是由本院具有豐富護理經驗的護理人員給予患者實施健康宣教、心理護理、術后指標檢測以及早期鍛煉指導的護理方式,整體改善患者的術后整體恢復效果[4]。
綜上所述,對于人工髖關節置換術后患者而言,全方位護理干預效果顯著,可以通過臨床中的護理措施整體降低患者術后形成下肢深靜脈血栓的發生率,具有一定的臨床推廣價值。
參考文獻
[1] 王躍華, 陳鋒, 周凱, 等. 低分子肝素聯合物理方法預防老年髖關節置換圍術期下肢深靜脈血栓形成的效果觀察[J]. 安徽醫藥, 2018, 22(12):2414-2419.
[2] 袁萍, 唐敏, 劉易君, 等. 集束化護理在預防腦出血術后發生下肢深靜脈血栓及改善情緒中的臨床作用[J]. 血栓與止血學, 2019, 25(1):126-128.
[3] 張涵, 員晉, 蘭海. Super PATH微創髖關節置換術治療老年股骨頸骨折[J]. 中華創傷骨科雜志, 2018, 20(5):400-406.
[4] 陳雯, 宋愛芹, 李會杰, 等. 階段性護理干預預防人工髖關節置換術后假體脫位的效果[J]. 中華現代護理雜志, 2018, 24(36):4418-44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