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明學 穆旭忻
摘 要:花山巖畫位于廣西左江流域,是古駱越民族創作的偉大藝術作品,其圖像符號是駱越文化精神的體現。結合當今時代背景,提煉花山巖畫圖像符號加以再設計,依據實用性原則設計文創產品,以裝飾畫、包裝設計、篆刻設計、品牌設計等方面進行設計、開發及應用。
關鍵詞:花山巖畫;圖像符號;旅游產品;設計應用
中圖分類號:F59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6-0905(2020)05-00-02
花山巖畫集中分布在廣西左江流域,至今已有2000多年歷史,分屬于崇左市的寧明縣、龍州縣、江州區和扶綏縣境內,共包含105公里河段,38個巖畫點,4050個圖案,統稱為左江花山巖畫。花山巖畫在壯語中叫作“岜菜”,意為“有畫的山”,是由生活在左江流域的少數民族的祖先駱越人繪制而成,圖像主要可歸納為人物、動物、器物三大類,這些圖像符號不僅表現出獨特的藝術表現形式,同時展現著古老駱越文化的豐富內涵。作為中國南方少數民族文化起源的典型標志,近年來不斷被設計應用在各種旅游文化產品中。旅游產品設計,是旅游經濟開發最重要的部分,也是開發地域民俗文化最好的方式。花山巖畫作為地域品牌,對其圖像符號進行提取,結合時代背景,以實用性原則進行設計文創產品,進而提高中國文創的民族性與地域性,實現花山巖畫文化遺產的廣泛傳播。
一、花山巖畫圖像符號
花山巖畫記錄了駱越先民農耕生活,以及原始宗教信仰,表現出自然崇拜、巫術崇拜、動植物崇拜及圖騰崇拜,作為祭祀場景體現出古駱越民族所崇尚的原始巫文化。縱觀花山巖畫的總體特征,以意象表現手法及粗獷線條概括出圖像造型。
(一)人像造型:在花山巖畫造型中,人像多以兩腿彎曲站立,雙手上舉打開,呈“踞蹲式”蛙的跳躍姿態,這種“擬蛙”姿態源于稻作文化及駱越圖騰崇拜,是蛙圖騰在生活中意象化的體現。巖畫整體以正面人像為主,多有揮刀舞劍、腰佩器物。其主題有祭祀祖先、以護佑子孫;有祭祀太陽,祈禱五谷豐登;有祭祀水神,祈求風調雨順;間有側身婦女妊娠和男女田間交媾圖像,期望族群人丁興旺。
(二)動物造型:圖騰是神靈崇拜的載體,是原始部落的象征符號。古駱越民族的圖騰主要以蛙、鳥為主。在早期農耕勞作實踐中,發現蛙的鳴叫與天氣的陰晴密切相關,由此認為蛙是上天“雷神”的兒子,可呼喚風雨,加之蛙自身具有強大的生命力和旺盛的繁殖能力,又被賦予生殖崇拜和水神崇拜。鳥是駱越先民另一個圖騰崇拜符號,鳥借助飛行可以輕易捕捉到魚類,漁獵又是古駱越民族重要的生存方式。“駱越”中的“駱”字,壯語發音為“luo”,是“鳥”的意思,古駱越人又被稱為“鳥人”。
(三)器物造型:在花山巖畫繪制的器物中,以銅鼓、石鏟石斧、刀劍最為突出。巖畫繪制的內容多為祭祀場景,銅鼓圖像頻頻出現,表明銅鼓是駱越民族的主要祭祀禮器和生活樂器。銅鼓鼓面圖案由太陽、飛鳥、水紋組成,凸顯出古駱越民族圖騰崇拜和萬物有靈思想。石鏟石斧也高頻率出現在巖畫中,作為日常勞動工具是駱越民族改造自然和生存發展的具體表現,是稻作文化重要標記。刀劍主要出現于正身、較為高大居中的族群首領腰間,在排列組合上,其他正面和側身人像環繞在其四周。銅鼓和刀劍代表著首領的權勢,是祭祀活動中不可缺少的器物。
二、花山巖畫圖像文創產品設計及開發
文創產品要成功融入創意,須經過多個階段。首先,藝術品研發階段,主要以小產品為主,對花山巖畫圖像符號進行簡單復制,花山巖畫群就其藝術價值而言,具有極高設計美感,可以與室內裝飾物品相結合,將圖像元素融入布包、抱枕、手巾、被罩等生活用品;其次,文創研發階段,發掘其特有的藝術語言,進行趣味性創意研發。截取花山巖畫圖像符號的踞蹲式蛙形人像、銅鼓符號、動物圖像,在不改變本質的情況下進行重構、夸張、變形;最后,進入主題文創階段,分析人們生活習慣和時下時尚潮流,與廣西民族地區獨特傳統手工藝品相結合,諸如壯錦、壯繡,各少數民族的扎染、蠟染,將花山巖畫圖像符號元素融入傳統的手工藝產品創意中。
(一)文創產品之花山裝飾畫
1.水墨裝飾畫:水墨畫以水墨與宣紙交融滲透,表現出模糊的意境美,將花山巖畫與中國山水畫結合,以兼工帶寫的方式使花山元素在山水畫中進行表現,技法上以干筆皴擦,水墨暈染為主,加淡赭墨勾勒。運用中國畫中的“留白”,虛實相生,交輝呼應,使花山巖畫圖像與周圍樹木、河流進行構成布局,營造出古樸、靈動、氣息厚重的視覺感,裝飾性水墨畫與花山巖畫圖像符號元素的結合,滿足觀賞者對裝飾畫古典、雅致、寧靜的心理需求。
2.抽象裝飾畫:對花山巖畫符號元素進行抽象裝飾畫創作。在花山巖畫原有的基礎上,對人物的直角對稱進行純粹抽象,夸張、變形、重組,保留花山巖畫符號元素中的均衡美,加以橫線、豎線形成幾何抽象的裝飾畫,打破傳統的邏輯性與規范性,將駱越民俗文化與西方抽象繪畫相結合。提高色彩的明度和純度,運用巖畫與山體、河流的冷暖對比,賦予強大的視覺沖擊力。
(二)文創產品之布藝文化
在文創產品創造過程中,以觸覺和視覺感受相結合制作花山布藝產品,例如抱枕、帆布袋、壯錦等。壯錦是壯族民間傳統的實用工藝品,色彩斑斕,充滿民族格調,將巖畫圖案置于壯錦之上,是民間地域文化的完美結合,是現代思想與遠古的心靈對話。布藝在觸覺上給人以溫柔,與宏偉的花山巖畫剛柔并濟。在布藝上采用簡單明了的設計體現,從排列組合的改變,顏色視覺的沖擊及實用性上促進旅游者對花山巖畫不同外在美的欣賞及喜愛之情,從而達到旅游者更好的文化旅游體驗。
(三)文創產品之“印象花山”品牌設計
“印象花山”是品牌設計的主題,由圖案與文字組合而成。色彩沿用花山最具代表性的赭紅色,字體選取印章式書法字體,以巖畫中“蛙形人”圖像與字體相結合。豎構圖方式寓意巖駱越文化源遠流長、延綿不絕。品牌是花山旅游形象的代表,也代表著巖畫之美烙印在游客心中的美好愿景。再以“印象花山”品牌為基礎,制作花山巖畫一系列產品,樹立“印象花山”的品牌紀念品。巖畫葫蘆,圓滑的體形上雕刻精美的巖畫圖像,自上而下,由小葫蘆的分節慢慢延伸到大葫蘆的下體,顯得層次分明,更富有美感和收藏價值;瓷器巖畫精品,“九秋風露越窯開,奪得千峰翠色來”這兩句詩充分地描繪了瓷器的精美,繪制的巖畫,為瓷器增添了特色。巖畫燈飾,鏤空的巖畫元素在燈光的輝映下營造出特殊的氛圍,如巖畫“蛙”形人在墻面上舞蹈。類似的古風油紙傘、手機殼等靈巧便攜的物品設計為富有地域文化特色和民族韻味的紀念品。用“印象花山”系列明信片、郵票、信紙信封,將巖畫情結安置在花山之巔。筆記本、鋼筆、鑰匙扣將原本遙不可及的花山巖畫融入人們的日常生活,賦予花山巖畫新的生命力。[1]
(四)文創產品之包裝設計
將花山巖畫圖像與人們現實生活緊密結合是包裝設計的方向,同時也是花山巖畫更新的手段。包裝設計為廣大消費者展現生動直觀的產品,巖畫在文創產品中的表現形式以剪影式圖像為主,保留具有代表性的圖像符號對其進行轉化。轉化主要分為變換及組合兩種方式,變化主要在于形體與物體變化,對巖畫中圖像進行外觀夸張變換,對圖像翻轉、疊加亂序排列。保留傳統色彩,保留圖像符號元素所富有的美好愿景和象征意義,建立消費者對視覺形象的認同感,引發對駱越文化的感知。將包裝設計運用到化妝盒、包裝盒、口紅外殼的同時宣傳巖畫文化,傳承駱越文明,使花山巖畫脫離原有的地域局限,進行旅游產品開發,增加當地經濟收入。
(五)文創產品之海報設計
海報作為一種廉價的自媒體,具有制作成本低,印刷時間短的優點。同時在新媒體的發展下,與現代科技結合,花山巖畫海報可分為線上、線下兩種。線上將海報運用至微信小程序頁面、H5頁面等,在應用便捷的同時達到了綠色環保的效用。線下以在景區張貼海報為主,并定期更新。分析受眾群體的基礎上,將書法藝術與花山巖畫符號元素緊密結合,以簡約的構圖風格,柔和明亮的色調,經典赭紅色的色彩,設計制作出花山巖畫的宣傳海報。選用適合的書體去表現字體的情感性,注意字體的粗細變化。在制作方式上,點、線、面結合,從筆法、肌理、結構三方面傳遞巖畫的民俗意蘊、烘托出花山巖畫古駱越文化氛圍。色彩整體運用冷色調,與花山巖畫赭紅色暖色調形成鮮明對比,設計出構思新穎的版面,給人以視覺美感,讓海報畫面既有傳統民俗元素,又有現代感。
綜上所述,花山巖畫是廣西左江流域古駱越民族創作的、世界性的非物質文化遺產,是駱越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將花山巖畫的圖像符號進行文創產品的研發,將地域文化與當代設計理念相結合,充分發掘和展示花山巖畫自然景觀與文化價值。通過旅游產品的設計與應用,宣楊、承傳花山巖畫中蘊含的古駱越文明,使其圖像符號從藝術性轉化為實用性,賦予花山巖畫新的生命力。
參考文獻:
[1]唐香花.左江花山巖畫圖像景觀造型元素的現代應用探討[J].南寧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9,24(05):88-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