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振環
【摘要】創新是一個民族進步的靈魂,是國家興旺發達的不竭動力。一個沒有創新能力的民族,難于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改革開放以來,我國教育有了長足的進步,教育質量有了顯著提高。但從世界范圍內看,學生從整體素質上仍有不少弱點,集中表現為缺乏創新意識、創造能力差。為了適應新的形勢要求,教育必須以不斷加強創新能力和意識的培養。
【關鍵詞】學生 ? 創新 ? 培養
隨著新課程的實施,我們欣喜地看到,教師的觀念在逐漸更新,要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課堂上學生應是學習的主人。教師只是學習的組織者、引導者。因此,一做為教師的我們,應該摒棄一些陳舊的教學思想觀念,改革課堂教學方法,還學生一片自由的室間,讓他們去充分的讀,大膽地想,好奇地問,自由地議,盡情地“扮”主人這一角色,促進其創新意識的萌芽和發展。
一、讓學生充分地讀
《語文新課程標準》中明確指出“要學會充分地讀,在讀中整體感知,在讀中獲得獨特的感受和體驗。"因此,課堂上老師要給學生盡可能多的時間讀中理解課文的內容,在讀中體會思想感情,提高學生的閱讀和理解能力。如我在講《荷塘月色》一課時,文中有這樣一段話:“曲曲折折的荷塘上面。彌望的是田田的葉子,葉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層層的葉子中間,零星地點綴著些白花,有裊娜地開著的,有羞澀地打著朵兒的;正如粒粒的明珠,又如碧天里的星星。微風過處,送來縷縷清香,仿佛遠處高樓上渺茫的歌聲似的。”我讓他們回答,在這段話中,作者用了哪些比喻句,怎樣理解這些比喻句的含義,學生初讀即體驗不到又表達不出,于是,我就再給學生時間讀,這樣,學生對文中作者描寫荷塘月色下美景的文字有了深刻的直接體驗,他們的語感被激活了,不僅讀出了那些比喻句意蘊,而且說出了它們的本體、喻體和相似點。記得當時一名學生回答說“荷葉像美女的裙,是說葉子舒展開來。像擴張優美的舞裙;荷花如碧天里的星星,是說白花在綠葉襯托下,在月光照射下,隱約閃爍,像碧天里的星星在眨眼;把清香比作歌聲,是說在微風中花香味不斷吹來,時有吋無,有如高樓上歌聲飄揚,”為了充分調動學生的閱讀積極性。還必須做到朗讀形式多、層次多。使學生百讀不厭,讀一遍有一遍的收獲。通過長期的閱讀訓練,學生的邏輯思維和形象思維都得到了發展,這不但為下一步的教學奠定了基礎,而且在自讀的沃土上,培植了創新意識的芽,孕育了創新意識的花。
二、讓學生大膽地想
豐富的想象是創新的翅膀。所以,教學中我應注意啟發學生大膽地進行創造想象。當代企業家們常說的一句話是“沒有想不到,只有做不到。”這句話雖然有些唯心主義,但從中也不難看出,想象對創造是多么重要。
三、讓學生好奇地問
疑是思維的開端,課堂上有些學生好奇心強,好問。對學生的提問教師應盡可能的滿足,任何壓抑,干擾都會使創造的心靈受損。因此,教師要尊重和保護學生的好奇心,創設激發學生質疑問難的學習環境,把他們的天真好奇誘導到科學的軌道上來。讓每個學生養成想問題,挖問題和延伸問題的習慣。在教《“科學怪人”》課時,出示題目后我問學生,看了這個題目后有什么疑問,學生立即提出了許多問題:為什么題目上要加引號?科學怪人是指誰等等。這樣不僅滿足了學生的好奇心,而且調動了學生學習新知識的興趣。
四、讓學生自由地議
課堂上,教師應給學生充分的空間,鼓勵學生大膽地提出自己獨到的見解,針對學生提出的非常規或富有創新意識的見解,展開討論并及時給予評定和表揚。不要壓抑學生的探索和創新精神。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應不拘泥于傳統,引導學生各抒己見,只要是有道理的,都應加以肯定。這樣就打破了盲目順從迷信書本的習慣,使學生的思維突破了常規和經驗的禁錮,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課堂的主人,在寬松和諧的環境中培養他們的創新意識。
在新課程理念下,語文課怎么“上”不是固定的模式,但是傳統的教師講,學生的“滿堂灌”的教學方式必須改革,教師應是學生學習的組織者和引導者,教師可以通過精當的講述,巧妙的點撥和漸入佳境的引導,使學生學會獨立鉆研。全面提高學生素養,培養他們的創新意識促進他們有個性地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