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娜娜
【摘要】思維導圖學習方法出現在二十世紀中期,是英國著名心理學家托尼首創的。思維導圖可以將人的思維借助圖文直觀地呈現出來,能夠激發讀者大腦的潛能,方便記憶。由圖文符號構建而成的圖像能夠刺激大腦,使得記憶更加牢固,對知識的理解更深刻。在英語課堂上運用思維導圖,能使學生在進行英語閱讀時快速理解、參透文章的大意,從而節省時間課堂,提高教學質量。
【關鍵詞】初中英語 ? 思維導圖
一、初中英語課堂運用思維導圖的意義
1.運用思維導圖可以提高學生課堂專注度
課堂教學由教師講授知識和學生理解知識為主要過程,課堂效率的差異主要取決于學生是否集中注意力,初中英語教學內容多為單詞與語法教學,對學生來講很難提起學習興趣,課堂專注度下降。教師在進行教學實踐時應該根據學生心理特征與實際學習情況積極運用思維導圖營造趣味性課堂氛圍,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引導學生全神貫注地投入到英語課堂中,在開放性、互動性課堂中進行英語學習。以人教版八年級上冊教材《Will people have robots?》一單元為例,本單元通過對未來人類是否會擁有機器人這一展望引出將來時相關知識點。上課后教師不立刻講述教材內容,而向學生推薦《Big hero 6》這一電影并播放精彩片段。學生發現自己感興趣的娛樂性話題便更愿意表達想法,注意力不集中的同學也會積極參與課堂討論,喜愛該電影的學生向同學介紹主要內容以及最難忘的角色和片段,營造愉悅的課堂氛圍。教師緊接著以電影中的大白機器人引入本單元主題,讓學生想象未來機器人會替人類做哪些事。學生便以電影中機器人為想象原型回答問題,如:“Will people have robots in their home?”、“Will robots work instead of people?”“Robots help people cook”等,教師將學生的回答抄寫在黑板上,關于將來時語句運用的思維導圖不斷完善,結束教學后教師在此基礎上添加關于知識點的總結,加強學生理解與記憶。
2.運用思維導圖有助于學生加強單詞記憶
初中英語詞匯是英語教學中的關鍵部分,也是學生進行英語提高訓練的基礎。學生普遍采取強制性記憶方式,通過重復性閱讀與書寫記憶單詞,這種學習方式在短期內有較顯著效果,但一段時間后學生極易遺忘大部分單詞,重復地記憶工作極大打擊學生的英語學習積極性。因此教師可利用思維導圖幫助學生以發散式思維理解并聯想記憶單詞,形成自身完整的單詞網絡。英語單詞數量眾多,但一部分單詞擁有相同的詞根或者有關聯的詞意,教師可引導學生養成歸納與類比的學習習慣,通過構建思維導圖提高單詞記憶效果。例如accommodate與adapt兩詞皆含有“使適合、適應”的詞意,教師在講解accommodate時可將adapt一并寫上,向學生解釋兩者之間的相同點并用例句加深學生對單詞意義和搭配用法的理解。學生將兩者關聯記憶,在看到accommodate時就自然能通過思維導圖聯想到adapt,顯著提高學生學習效率,增強學生學習趣味性。
3.巧用思維導圖有助于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要提升初中英語閱讀課堂效率,首先要激起學生的學習興趣。作為一種新型的學習方法,思維導圖能夠有效梳理知識脈絡,簡單明了地把知識網呈現在學生的眼前。它不但能化難為易,而且讓學習變得生動有趣,能有效活躍課堂氛圍。具體而言,英語閱讀教材非常具有代表性,教師要合理利用起來。備課時,教師要先對文章的結構、短語與句式有足夠的了解,然后再由點延伸到面地不斷推敲完善,最終形成簡潔、明了的思維導圖。因知識結構一目了然,簡單易記,學生的學習興趣會大大增強,課堂教學效率自然也會得到有效提升。
4.運用巧用思維導圖可以有效提高學生閱讀能力
閱讀是一個復雜的過程,它涉及詞匯認知、內容解讀、流暢閱讀以及激發學生學習動機等多種因素,是一個綜合學習的過程。思維導圖從本質上看,能概括知識、系統信息、啟發思維;能將閱讀內容直觀化、邏輯化,對促進學生理解、運用、拓展閱讀材料等都具有重要作用。這正好可以很好地滿足閱讀的目標需求。在英語閱讀課堂教學中,巧妙設計科學的思維導圖,不但可以讓學生高效理解閱讀材料的內容,還可以使其有效地突破、掌握知識的重難點,提高學生的判斷、評價、辨析、歸納等綜合能力。
5.運用思維導圖可以有效提高學生寫作水平
寫作教學是英語教學內容中的重難點,需要教師對學生進行針對訓練。教師可以利用思維導圖培養學生靈活的寫作思維,明確文章結構與思考角度。例如在進行“學校生活”主題作文教學時,教師可引導學生構建相關思維導圖,首先規劃文章結構,接著從學習、友誼、師生情誼、校園活動等不同角度描述學校生活,在進行描述時可引用“with time going by”、“I am deeply impressed by”...豐富文章內容。學生在面對此類作文時便在腦海中立刻聯想思維導圖中相關知識點,提高學生寫作效率,加強學生學習自信心。
二、初中英語課堂教學的現狀
我國正逐步走向國際化,而英語是世界通用語言,因此英語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英語閱讀是學習英語的重要內容,一直受到高度重視,但其教學效率卻不怎么理想,英語閱讀教學還存在一些問題。
第一,缺乏有效的教學方法。在初中英語閱讀課堂上,不少教師還采取比較原始的教學方法,讓學生將未學過的生詞圈出來,然后借助英漢字典查閱,將其翻譯寫到相應的位置。這樣先掃除生詞障礙,后再理解文章,講完后再做一些相對應的練習。這種學習方法固然有其好處,但把閱讀課的重點放在了文章的生字詞及語法的講解上,最終活生生地把閱讀課演變成了死氣沉沉的“翻譯”課。這導致了閱讀教學的低效,使學生無法在閱讀能力上得到有效的提高。
第二,缺乏系統的閱讀訓練。初中的科目比較多,各個科目分配到的課時很有限,僅僅依靠課堂教學時間,根本無法在閱讀課堂上完成理論教學的同時讓學生做大量的閱讀訓練。課時不夠,又要完成教學計劃,導致大部分教師更加注重教學目標的完成進度,從而忽視了英語閱讀的系統訓練。學生的閱讀疑惑得不到解答,或知識重難點無法突破,他們的閱讀能力自然無法提高。長此以往,學生對英語的興趣必將逐漸消失殆盡。
三、思維導圖在初中英語課堂教學中的具體應用策略
首先,在英語教學中,傳統的教學方法主要通過生詞學習、語法教學等方式,將一篇課文分割后進行教學,這種教學方式忽略了教材本身,不利于學生掌握相關閱讀課文內容。引入思維導圖教學,則能讓學生更好、更直觀地進行閱讀,迅速把握課文知識脈絡。例如,九年級英語教材第四單元I used to be afraid of the dark中有一篇閱讀He Studies Harder Than He Used to,講述的是中國鄉村的一名留守兒童勵志成長的故事。文中有不少生詞,也有陌生的句式。教師可運用思維導圖,讓學生借助標題和插圖閱讀文章,并圍繞“Than”這個主題詞開展相關教學。思維導圖把文章中各個事件和相關內容串聯起來,可使學生迅速掌握整篇文章的脈絡,理解文章主旨大意。
在學生對課文進行整體把握后,教師運用思維導圖,引導學生進一步分析課文內容,可使學生有效突破閱讀材料中的重難點。例如,在閱讀教學He Studies Harder Than He Used to過程中,教師可通過思維導圖,對課文重難點之一——特殊句式進行突破。比如,“It is hard to believe that he used to have difficulties in school”明顯是個賓語從句,可以運用思維導圖來分析。第一步,將引導詞“that”圈出來,引導的從句為“ he used to have difficulties in school ”,從句部分用來修飾謂語“believe”,主句簡單化為“It is hard to be believe…”,可簡單翻譯為“……令人難以置信”。而賓語部分是解釋說明難以置信的內容或現象。這種將長句運用思維導圖簡單化的方法,易于學生理解、掌握重難點,更能增強學生英語閱讀的自信心。
總之,死記硬背得到的知識會隨著記憶周期而衰減,事倍功半。而思維導圖的巧妙運用能有效改善初中英語課堂閱讀教學的困境,提高學生英語學習能力,事半功倍,值得我們每位英語教師去努力探索。
【參考文獻】
[1]張海紅.例談人教版九年級英語新編教材的特點[J].課程教材教學研究:中教研究,2017(1):6-8.
[2]沈愛芬.九年級英語教材中的學習策略研究[J].英語教師,2019(12):8-14.
[3]劉麗霞.思維導圖在初中英語閱讀教學中的應用[J].華夏教師,2017(15):78.
[4]黃益華.思維導圖在初中英語閱讀教學中的應用探析[J].英語廣場,2018(06):155-1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