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春燕 劉潔
摘 要:筆者在芷江一中教育實習期間,以高中音樂新課標為準則,依托教材,將柯達伊教學法運用到合唱教學實踐中,并取得了一定教學效果。通過實地調研發現該校在合唱教學中所存在的問題,結合自身的教學經驗,從合唱音準、節奏、聲部均衡及合唱作品排練等環節,針對如何運用柯達伊教學法提出相應措施。
關鍵詞:柯達伊教學法;高中;合唱教學
中圖分類號:G42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2096-0905(2020)20-00-02
一、芷江一中合唱教學現狀調查與分析
芷江一中全稱為芷江侗族自治縣第一中學,是一所市級示范性全日制高級中學,建校近百年,是一所歷史悠久的學校。筆者利用在芷江一中的教育實習機會,對芷江一中高中合唱教學開展情況進行了深入細致的調研工作。通過調查筆者發現芷江一中高中合唱教學活動的開展與高中音樂課程標準的要求存在一定差距,合唱教學活動開展范圍不夠深入,教學效果不夠顯著。有的高中班級合唱教學甚至只有齊唱,沒有合唱。而且在合唱訓練過程中,常出現喊唱現象,學生多聲部演唱能力不強,經常會被其他聲部帶跑。所以造成學生使勁喊唱用來覆蓋別人的聲音。而這些情況的出現,究其原因是因為缺乏長期規范系統的合唱教學,沒有實施正確的合唱教學手段。[1]
(一)教學設施
音樂設施是開展音樂教學的硬條件。芷江一中配置的音樂設備相對齊全,有關的音樂教學場地包括兩個展演廳,琴房九間。音樂用具包括:每個班級配置有多媒體,以供平常的音樂課使用,此外學校還配有鋼琴、古箏、揚琴等樂器,給學生提供了良好的學習環境。但據實際調查,有大部分的樂器使用度不高,長時間擱置導致損壞。
芷江一中的音樂師資力量比較雄厚,聲樂老師、器樂老師和舞蹈老師都具備。所有老師都有音樂的教師資格證,并畢業于正規的大學本科院校。
但是目前芷江一中沒有專職合唱教師,雖然該校音樂教師在大學本科都有合唱指揮課程的學習經歷,但是合唱指揮理論基礎知識較為薄弱,缺乏合唱指揮法、合唱排練法、合唱訓練法等專業合唱指揮技能。
(二)學生合唱演唱能力
在實習期間,本人擔任高二年級二班和三班的音樂教學及實習班主任工作,對學生的合唱基礎能力進行了訪談調查。兩個班總共110人,加起來學過唱歌或者樂器的人數加起來不超過四個人,能認識五線譜或者簡譜的也不超過四個人。為此,還對整個年級的合唱進行了調查。芷江一中高二年級一共有22個班,每個班不少于45個人,通過調查發現,在開展合唱教學時,大部分的人對合唱提不起興趣,有些班級在進行合唱排練時,大部分的學生都是在做自己的事情,并沒有及時跟緊老師的教學進度,經詢問一部分的學生得知,是因為知識點太難,沒有接觸過,還有一部分的學生是因為不感興趣。
為了進行更深一步的調查,筆者又隨機抽取了60名同學分別從歌唱能力、表達能力和團隊協作能力進行調查,選用的歌曲為芷江一中校歌,通過對合唱能力的調查情況得知,演唱能力整體水平最高。除此之外,筆者還發現,學生在節奏,音準等方面處于中等偏上的水平。整體的樂感很好。團隊協作能力和表達能力相對弱。
二、柯達伊教學法在高中合唱教學中的運用探究
筆者在實習教學期間,選擇了兩個班級,把柯達伊教學法貫徹到了四個方面上,分別為以下幾個方面:
(一)在音準方面的運用
利用柯達伊教學法中的柯爾文手勢進行合唱音準的訓練。例如在教授《歌唱祖國》時,選用的版本是由王莘作曲填詞的版本,在聲部的配置方面,高音聲部由女生擔任,低音聲部由男生擔任。由于同學們對這首作品的主旋律非常熟悉,但對于低音聲部比較陌生,在進行合排時,低聲部也經常唱高聲部旋律。這時就需要用柯達伊手勢提醒男生往下走。運用柯爾文手勢可以將音樂從聽覺轉變為視覺。
(二)在節奏方面的運用
節奏是音樂旋律的骨架,是音樂必不可少的條件,利用柯達伊讀節奏的方法加以“本土化”把節奏念出來,比如“二八”節奏,一念出來,學生可能不理解什么會念二八,也不懂其中的節奏點,所以這時,結合我們日常生活中叫“媽媽”的方法。兩者的節奏是一樣的。學生也能更快的學會這個節奏。
(三)在聲部均衡方面的運用
訓練聲部均衡可以說是在合唱訓練中屬于高潮部分的訓練階段了,對一首合唱的整體效果有直接決定性。“要想贏得勝利,就需要互贏”,柯達伊教學法可以幫助學生形成聲部間相互配合的概念,根據情感變化使兩聲部相互融合。
三、芷江一中高中合唱教學實踐探究
為了進一步摸索適合高中合唱教學的方法,筆者在芷江一中實習教學期間,利用柯達伊教學法分別對《保衛黃河》《歌唱祖國》《不忘初心》《彩虹》四首曲子進行了實踐教學,教學對象是高二三班。以下是《不忘初心》的某一課時的實踐教學課例。
(一)教學分析
1.教材分析
《不忘初心》是由朱海填詞,舒楠作曲,在2019年發表的一首合唱曲目,該曲于2016年10月19日在“永遠的長征——紀念紅軍長征勝利80周年文藝晚會”上首唱。全曲為G大調,混合拍子,每分鐘69拍。全曲為不帶再現的二段體曲式,弱起節奏。節奏型為寬松型節奏,旋律流暢,音程跨度小。
2.教學目標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通過學習到的知識提高藝術修養,感受音樂,表現音樂。強化音樂藝術的審美功能,寓思想教育于教學之中,增強凝聚力。
過程與方法:運用柯達伊教學法,通過欣賞、小組配合的方式來進行學習。
知識與技能:能夠熟練、完整的演唱自己所屬的聲部,同時,兩聲部能相互融合。
3.教學方法
運用柯達伊教學法來進行合唱教學。
(二)教學過程
1.導入環節
復習單聲部旋律(聽音頻)。
2.新課部分
師:剛剛同學們進行得非常不錯,現在我們來正式排練。
(第一遍唱時利用柯達伊手勢對第一小節到第九小節來提醒低聲部,反之,提醒高聲部)
師:同學們,我們現在來練習第一小節到第十七小節,根據我們學習到的柯達伊手勢法來演唱。
(學生演唱。從十七小節高聲部和低聲部節奏型不一樣,利用身體打節奏的方法配合。)
師:從第十七小節開始,我們又來換一種方式,第一遍高聲部唱的時候我們低聲部要通過拍打自己的大腿來打節奏,同時打的方式根據唱的歌詞來決定,也就是手跟嘴巴同時進行。第二遍高聲部打節奏,兩個聲部的音量都要弱。空拍不需要打,一直唱到二十五小節。
師:最后一部分是四個聲部都把音量放到最弱一起來練習。
3.結束部分
師:同學們今天表現得非常好,希望同學們不要在下節課忘了這一節課我們所學習的知識。這節課的課堂作業是背完這首曲子的歌詞。
(三)教學反思
整堂課都貫穿著柯達伊教學法,在曲子不同的地方運用不同的手法來教授學生,選這首曲子也讓同學們感受愛國的熱情,提高學生的愛國情懷。由于整堂課互動環節較多,不單單是只靠嘴巴演唱,所以提高了學生的參與度與興趣。在教學的過程中,由于自身的教學經驗不是非常的充足,在遇到一些學生提出的問題時太過于緊張,導致語言不通順等情況。希望在今后的教學中能夠提高自信,幫助自己更好的站在講臺上。
四、結束語
筆者在調查和研究過程中,筆者發現在芷江一中合唱教學所存在的問題并非個案,這些問題在全國其他同類型高中合唱教學中都存在一定的普遍性與共通性。筆者通過對合唱教學的實踐探索,認為在高中的合唱教學中融入柯達伊教學法,通過柯爾文手勢、節奏法等教學方法能活躍合唱課堂教學氛圍,有效完成合唱教學任務,提高合唱教學質量。
參考文獻:
[1]葉長浩.論柯達伊教學法在高中音樂理論課中的運用[J].黃河之聲,2019(01):107-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