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壯 羅梁
摘要:隨著科學技術的不斷發展,單一的傳統紙媒報道已經不再適應社會發展的潮流,必要的現場鏡頭可以增加新聞的直觀性和可閱性,提高媒體的競爭能力。而鏡頭后的報道者為群眾進行現場情況梳理,是鏡頭的主體部分。因此,出鏡記者的職業素養毋庸置疑十分重要。
關鍵詞:融媒體;出境記者;能力培養
在現場報道中,報道者要注意到方方面面,一是要分析現場情況,抓住主要信息進行報道。二是要時刻組織話語,保證報道中的話語簡單易懂、生動形象。三是要臨場應變,如果出現超出預料的情況,要及時緩和氛圍。這就要求報道者應有較高的職業素養和報道經驗。以下主要分析現場新聞報道者應有的職業素養和如何提高工作能力。
一、新聞報道者應有的職業素養
(一)時刻保持外在形象
雖說外在形象不能代表報道的優質,但干凈整潔的外貌一定可以增強新聞的吸引力。對于美人類有一種本能的追求,群眾對新聞的第一印象一定來自于報道者的外貌氣質。只有在建立一個良好的初步印象的前提下,觀眾才有耐心去關注報道的實際內容。同時,在鏡頭面前,報道者面對的是全國甚至全球觀眾,代表的不僅僅只是個人,而是所屬的媒體機構,所以保持一個良好的、符合氛圍的外在形象是十分重要的[1]。
(二)有堅定的政治立場
要始終牢記,新聞是基層群眾與人民政府之間溝通的橋梁,報道的最終目的是維護社會穩定,促進社會向更好的方面發展。在新聞報道時,事情描述要客觀公正,要始終保持道德大方向正確,選擇的描述角度要適當避開敏感點。但也不能過于圓滑,將所有的矛盾都隱而不發,只有將社會問題反映出來,才會有相應的對策來解決[2]。
(三)要有現場判斷能力
在實際報道中,現場可以描述的事件十分繁雜,這時就需要報道者進行判斷,哪一則新聞更具有報道價值。報道價值包括多方面因素,最淺顯的無疑是經濟價值,其次還有社會價值等等[3]。例如新冠肺炎爆發后,記者去相關地區采訪,報道的重點應該是各地區志愿者英勇無畏、舍己為人的精神或者重病患者樂觀向上、積極治療的心態,而不是感染肺炎者的死亡率。選擇這個切入點,有利于緩解群眾恐慌,促進社會有序防疫,這就是新聞報道的社會價值。因此,現場判斷能力是新聞報道者的基本素養。
(四)要有臨場應變能力
在新聞報道的過程中,可能會遇到各種各樣的突發情況,這就需要現場記者有應變能力來進行事件處理。例如,在直播鏡頭下,報道者看見有人突發疾病倒下,如何兼顧鏡頭和病人生命安全就需要記者來進行思考。
(五)通俗易懂的口語表達能力
記者通過鏡頭面對的是全國觀眾,其中有不同的文化水平。因此報道者在進行新聞描述時,要考慮到不同觀眾的語言理解能力;同時,在采訪時,要盡量避免使用長句子,問題要描述準確,才能確保采訪的順利進行
二、新聞報道者如何提高自身素養
(一)利用業余時間充實自己
現場新聞報道能力需要積累和磨練,要想快速提高相關素養,就要積極進行學習。在業余時間,可以觀看前輩的現場報告錄像,提煉其中的亮點,將自己代入場景考慮自己應該如何進行報告。也可以在空閑時,寫一些簡單的新聞稿,并拜托同事幫忙修改,還可以在家中自己練習報道時的表情儀態、語氣語調。
(二)提前做好準備
在鏡頭對準之前,記者會有很長的準備時間。報道者需要做的是充分調查事情的來龍去脈,學習相關知識,了解采訪對象,準備鏡頭前的語言組織。一次完美的鏡頭報道是需要長時間的學習積累的。只有對所要報道的事件有著充分了解,在鏡頭下記者才能夠有理有據,面對各種突發情況都有處理的底氣。
(三)要做好政治建設
新聞報道是輿論建設的一個重要部分,記者說出的每一句話都會對社會言論產生影響,因此,在進行語言組織時,記者要時刻注意,不能引導公眾產生不當的想法。新聞報道者要不斷進行政治學習,時刻關心國家政策和國際形勢,保證每一次的報道都符合國家政治要求。要能夠充分反映基層群眾的需求,及時緩解社會矛盾,營造積極向上的社會氛圍。
三、結語
單一的紙質報道只能讓群眾通過枯燥的閱讀來進行新聞獲取,限制性大而且可讀性不強,鏡頭影像的發明打破了傳統,讓新聞可以被更多人所熟知,“天下事”不再是讀書人的專屬,普通百姓也可以實時了解國家大事,并且可以通過接收消息來理解自身所擁有的權利與自由。
參考文獻:
[1]雷雅. 淺談融媒體時代下電視新聞出鏡記者的職業素養[J]. 新聞研究導刊, 2015, 000(022):204-205.
[2]楊小丹. 淺談融媒體時代下電視新聞出鏡記者的職業素養[J]. 新聞傳播, 2018, 000(010):100-101.
[3]藥童. 淺談融媒體時代下電視新聞出鏡記者的職業素養[J]. 新聞研究導刊, 2018, v.9;No.141(09):171-171.
[4]李琦. 基于融媒體時代下電視新聞出鏡記者的職業素養分析[J]. 傳播力研究, 2019, 000(007):P.48-48.
作者簡介:
姜壯(1985—),男,漢族,山東煙臺人,碩士,講師,一級播音員,研究方向:廣播電視、播音主持研究。
羅梁,女,漢族,四川眉山人,本科,記者,研究方向:新聞業務、融媒體傳播研究。
基金項目:
樂山師范學院2019年校級一流本科課程建設與研究專項科研課題:播音與主持實踐課程線上線下綜合教學改革研究(課題編號:KG2019-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