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進入新時代,隨著網絡應用的范圍越來越廣,網絡安全的問題也越來越多,面對層出不窮的網絡威脅、日益嚴峻的安全態勢,網絡安全的人才數量不足、能力專一,直接影響到網絡安全的保障運行,因此網絡安全意識的增強,網絡安全人才的培養非常重要,這需要政府、企業和高校共同努力,構建“知識、能力、素質”三位一體的人才培養體制,才能打造網絡安全人才培養的新高地。
關鍵詞:智慧水務;網絡安全;三位一體;人才培養
“淄水在線”智能水務物聯網云服務平臺借助于物聯網平臺大數據采集與分析,實現智能控制和統一管理,實時云監測保障飲水安全,促進我市水務產業的信息化水平提升,推進智能制造和節能環保,解決飲水安全。平臺建設和實施的過程中,需要有安全的網絡環境來保障,安全的網絡環境需要專門的網絡安全人才來運維,因此網安安全人才的培養對于項目的實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
一、網絡安全及網安人才培養的重要性
信息時代網絡威脅層出不窮,安全態勢日益嚴峻,有人曾半玩笑地說下一次“9.11”事件或許就是網絡攻擊,這樣說不是沒有道理,因為新時代網絡所涉及領域近乎全部,借助網絡展開的戰爭具有不對稱性,網絡武器可以讓任何具有部署技能的人都能使用,所以它會突然襲擊且破壞性極大。
2014年以來全國已逾150家P2P平臺遭到網絡攻擊,主要的攻擊方式是DDOS(分布式拒絕服務攻擊),造成系統癱瘓、數據惡意篡改。面對如此局面,網絡安全的重要程度可見一斑,網絡安全逐漸為人熟知,就業范圍逐漸擴大,政府、高校和企業也開始重視網絡安全。網絡的安全運行,離不開網絡安全人才的保障,目前網絡安全人才缺口逐漸顯露。
二、網絡安全人才培養現狀
美國早在2002年就把10月定為“網絡安全意識月”旨在提升公眾的網絡信息安全意識,教育公眾都應當為確保網絡空間安全做出貢獻。2014年我國開展了第一屆“網絡安全周”活動,至2018年,安全人才逐漸增多,安全意識逐漸實現大眾化,有更多的人了解網絡信息安全的重要性,這使得更多的人踏入網絡安全這一行列,開始接觸PHP、Python、SQL、shell、Kali Linux等語言和工具,網絡上也一直有許多公開或者收費的教學視頻,社工論壇對網絡信息安全技術的討論越來越多。
在高校與企業的培養過程中,網絡信息安全的比重相對較低,前后端人才數量逐年上升,現在使用PHP做網絡框架的占整個互聯網的40%之多,多數高校的專業更傾向于JAVA后端,C、C++、python相對來說各高校都會有所涉獵,但是PHP、shell、perl等語言并不是特別廣泛,尤其在專科學校,企業網絡安全威脅了解不多,更傾向于設備維護人員的接納和網絡安全保險的購買,且薪酬水平相對開發人員來說較低,導致安全專業的部分人員傾向于開發技術轉型。
三、解決網絡安全人才培訓問題的對策
(一)擴充“知識”儲備
依托專業建設,擴充“知識”儲備。高校應設立網絡信息安全專業,補全人才缺口,培養興趣性人才,讓興趣成為發展的根基,為技術的高度提供可靠的基礎,高校應對剛接觸網絡信息安全的學生進行正確的引導,學習網絡安全必須要學習全面技術,但不可違反法律規定去做“Cracker”。高校應補全語言短板,讓PHP和Python進入基礎教育。在計算機等級考試中適當添加網絡信息安全的內容,提高全民的網絡信息安全必備素養。
(二)鍛造實踐“能力”
加強規范引導,鍛造實踐“能力”。網絡信息安全教育工作者在教育學生的同時要與時俱進,引導學生將舊的知識和新的知識結合起來,補充短板,發展新領域,積極引導學生在法律允許的情況下進行技術實踐。
校企合作共同育人,鍛造實踐“能力”。在實現校企資源庫的同時,校企之間應存在密切的技術交流,建立人才培養和輸送機制,讓企業安全人員與學校專業對接技術和思路交流,建立創新鼓勵機制,開發冷門腳本語言并且鼓勵學生在實驗環境中去進行攻擊。
(三)激發創新思維,實現“素質”升級
不斷反思,激發興趣,實現“素質”升級。有了知識儲備,能力提升后,全面應用,不斷反思,激發興趣,實現人才培養的技術高度提升。新型的網絡攻擊方式是根據系統的永久不完整性而衍生的,因為是系統,它就一定會有后門,但是后門也分很多種,例如:密碼破解后門、Rhosts + + 后門、校驗和及時間戳后門、Login后門、Telnetd后門、服務后門。后門可以被發現也可以被制作,所以所有的系統都是存在被控制和被干擾威脅的。這就是反思,不斷反思,不斷改進,適時應用,激發興趣,探索實踐,這就是素質升級。
培養全面型人才,實現“素質”升級。單純的防御型人才和攻擊型人才已經不滿足于網絡安全的需求,攻防并重是網絡安全人才的基礎,應從攻擊出發,補全漏洞并去發現網絡防護設備和網絡工程本身的漏洞。實施從硬件到軟件全方位的人才培養計劃。
結語:我國網絡安全的知識普及、環境搭建、人才培養需要國家、高校、企業和個人共同努力。國家重視,要出臺規范和加強監管。國家鼓勵,要鼓勵全民學習網絡,引導全民了解安全,增強全民網絡安全意識。高校和企業要聯合,加強校校、校企、企業與企業之間的交流溝通,協同培養人才,建立和完善“三位一體”的人才培養模式,達成建設網絡強國的目標。
參考文獻:
[1]普玉婷.大數據環境下計算機網絡安全問題及對策[J].淮南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8,18(5):111-112.
[2]呂有植.大數據時代企業網絡安全誰來守護[J].計算機與網絡,2018,53.
[3]許暢,高金虎.美國公民國家網絡安全意識培養問題[J].研究情報雜志,2018,10:1-5.
[4]王星.美國網絡安全人才政策綜述[J].信息安全與通信保密,2018,9:69-75.
[5]周萌.企業網絡安全人才培養實踐觀摩[J].網事焦點,2017,10:78-79.
作者簡介:
王強(1984年-),男,山東淄博人,碩士,講師,研究方向:計算機技術,水務信息化。
基金項目:
本文系淄博市重點研發計劃——《“淄水在線”智能水務物聯網云服務平臺》,(項目編號:2019ZBXC246);淄博市重點研發計劃——《淄水在線”智能水務物聯網云服務平臺》階段性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