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婷
摘要:隨著我國教育事業的快速發展,對小學生音樂教育的重視程度在不斷深化。學校和家庭已經越來越清晰地認識到對小學生進行多聲部音樂的訓練的重要意義。小學階段學生的多聲部音樂能力訓練,對小學生人格的塑造、思維能力和創造力都有著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作為一種立體式、多層次的音樂藝術表現形式,多聲部音樂能夠通過合唱、合奏、戲劇表演等音樂活動實踐過程來吸引小學生對繁雜難懂的多聲部音樂的熱愛,激發小學生對多聲部音樂的學習興趣,建立學生的多聲部音樂的思維能力。本文通過對小學生多聲部音樂訓練的現狀和發展進行分析和探究,深刻地認識到加強對多聲部音樂的訓練帶給小學生不僅僅是身心上的愉悅,更是對整個人的綜合素質的發展起到基石的作用。為此,提出一系列關于強化多聲部音樂訓練切實可行的有效策略。
關鍵詞:小學;多聲部;音樂訓練
中圖分類號:J61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2096-0905(2020)01-00-03
一、引言
現階段,我國對小學生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不斷重視,提出“五育”并舉,全面發展素質教育。關于小學音樂素養教育的發展與國外相比仍處于落后狀態,我國多聲部音樂啟蒙較晚,發展相對較緩慢,小學音樂教師教學方式、方法能力欠缺,再加上小學階段實施的都是大班制,教學設備有限,想要普及多聲部訓練,提高小學生的音樂素養難上加難,因此,加強小學生對多聲部音樂的訓練迫在眉睫。小學音樂教育中培養多聲部訓練對提升小學生綜合素養和身心健康發展具有實踐性的重要意義,對音樂教師在小學音樂教育以及教學實踐過程提供一定的理論依據。
二、強化小學多聲部音樂訓練的重大意義
(一)提高小學生的音樂綜合能力
小學音樂教育是孩子成長和學習過程中重要的音樂啟蒙時期,是小學生提高音樂綜合能力和培養音樂藝術修養的基礎時期。加強對小學生多聲部音樂的訓練,可以強化小學生的樂感。眾所周知,樂感是與生俱來的,是聽到某種聲音身體就會做出相應的肢體動作。因此,教師只需借助這種本身自帶的樂感,再加以引導和訓練,就能輕松地讓小學生掌握音樂的節奏。在音樂教師實際的教學過程中,教師要讓給學生多聽、多模仿,在此過程中,學生自然地跟著節奏動起來,便可以找到節奏的規律,從而掌握所聽作品的節奏特性。讓學生通過多聽、多看、多模仿等多感官參與訓練能夠強化小學生的樂感,加強小學生對音樂的感受和理解,進而提升自身的音樂綜合素質。
(二)開拓小學生的音樂審美能力
音樂對我們的生活有著較深遠的影響,在日常生活中音樂隨處可見,但是在國內對于多聲部音樂的了解和實踐應用的并不多,國人大多對多聲部音樂的辨別、鑒賞能力幾乎沒有,對于多聲部音樂在我國的發展產生了嚴重的影響。加強對小學生多聲部音樂能力的訓練,能夠促進學生音樂思維的有效建立,能夠幫助學生從聽覺、視覺等感官中熟悉和了解多聲部音樂的和聲、對位等相關理論知識,進一步推動小學生對多聲部音樂概念的感知和認知,增強小學生對多聲部音樂語言的判斷能力以及音樂推理能力[1]。通過對小學生多聲部音樂的訓練,熟知國內外優秀的多聲部音樂作品,能夠開拓學生的學習視野,不斷提升小學生的音樂審美能力。
(三)增強小學生的團隊合作意識
多聲部音樂是小學音樂教學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在對小學生多聲部音樂訓練的過程中,通過多聲部聲勢的訓練、多聲部節奏的訓練、固定音型事物多聲部練習和無伴奏合唱訓練等讓小學生協調聽覺與視覺的共同參與,不斷加強和鍛煉小學生肢體的協調性,訓練了小學生注意力的集中,在進行各種多聲部知識和聲樂的訓練時,小學生會以小組或者三兩人成員的形式進行組合訓練,這種訓練模式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學習多聲部音樂課程的趣味性和靈活性,增強了小學生們之間的相互協調能力,對增強小學生的團隊合作意識有著重要的意義。
三、小學多聲部音樂訓練的問題現狀
眾所周知,多聲部音樂是由國外流傳到我國的音樂類型,對于音樂的立體感要求過高,在小學音樂課堂上的表現就是通過和聲、復調和配器等手段詮釋多聲部音樂的氣勢。長期以來,我國國內的音樂多重視線條感和旋律感,而多聲部是復雜交錯的多聲音響,在學生學習和掌握的過程中難免會遇到很多難題。此外,除了在音樂課堂上能夠接觸到多聲部音樂,在日常生活中接觸和了解的機會較少,以至于多聲部地對社會和學生的影響不深刻,教學不重視,最終形成了多聲部音樂課堂開展時常遇到難題的局面。
(一)教學方式單一
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多聲部音樂的教學內容過于枯燥乏味,其內容和知識并不能引起學生們的興趣,導致學校對訓練多聲部音樂的活動不易于開展。枯燥單一的教學方式必然會導致教學質量的下降。其主要原因大多是在訓練時教師直接讓學生拍手或打擊節奏來唱出音符,并沒有做導入練習,導致學生們在掌握知識和節奏的時候只能掌握一部分單旋律的簡易演唱,對于復雜的多聲部的合唱等掌握不扎實,或者容易唱跑調,感受不到音樂的節奏,完全沒有和聲的概念。這種單一教學方式會嚴重阻礙學生對多聲部音樂的學習態度,由于跟不上學習進度或者不能正確表達音樂節奏導致學生厭學,對多聲部音樂的學習失去興趣。
(二)課堂實施局限
據相關數據調查顯示,小學生參加校外音樂教育的比例較小,能夠長期受到音樂素養培養的小學生更是寥寥無幾。從根本上來說,小學音樂課的開展時間過短,每周也就只有一到兩節的音樂課程,尤其是多聲部音樂的知識內容復雜,不易理解,讓學生掌握起來較困難,此外,班級實行的大多是大班制,學生數量過多,課程量較重,勢必教師兼顧不過來。不難發現,由于音樂課堂實施多聲部音樂訓練的局限性,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受益并不大,唯有選擇合唱、合奏等團體校外教育課的學生才有機會真正學到系統的多聲部音樂,這一問題的出現也反映出了校內教師在多聲部音樂教學內容和教學方式上仍不夠專業和全面。
(三)知識點掌握模糊
目前,我國對于多聲部音樂的開展大多數都是沿用的國內教學方式,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缺乏一定的合作性和實踐性。因此,很多學生對多聲部樂譜和樂理知識的掌握模糊不清。最常見的現象就是當教師給出一小段節奏型樂譜時,很多小學生都說不出名稱及時值,或者只有很少數同學認識卻給不出肯定的答案[2]。由于多聲部音樂本身內容和結構就復雜多樣,教師在授課的過程中要抓住切入點,對于難以掌握的部分加強訓練,對于節奏不穩定的地方及時修正,對于知識點仔細認真梳理,讓學生能夠清晰明了的掌握多聲部音樂的各類知識和內容。
四、小學多聲部音樂訓練的有效措施
(一)豐富音樂教師自身綜合能力
任何教育教學的過程都不是一蹴而就的,它都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多聲部音樂的教學也不例外。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首先要做的就是加強音樂教學師資隊伍的綜合素質,轉變音樂教師的傳統教學觀念,通過自學或者培訓的方式增強自身的專業知識能力,鍛煉自身課堂應變能力。此外,學校應該重視對多聲部教師的定期培訓和參與校外教師活動的教學活動,提升教師的音樂專業水平。還需要加強的是多引進些熟知多聲部音樂類型的教師,促進對音樂專業技能教師的培養。在進行教學的過程中,教師要優化課堂教學方式和教學內容,增強學生的學習興趣。不斷豐富音樂教師自身綜合能力,是小學生學好多聲部音樂的前提條件。
(二)有效開發和利用音樂教材
面對多聲部音樂教學的多方面問題,教師應當竭盡所能地發揮自己的職業本能。要不斷加強對多聲部音樂的歌唱實踐,幫助學生彌補學習過程中的空缺和斷層,從簡單到復雜,利用好相關音樂教材,循序漸進地進行引導和教學。此外,由于多聲部音樂教材和設備的局限性,教師可對現有的教材資源文本進行改編和創作,通過在學習過程中的不斷摸索和學習,有效地借鑒和挖掘對學生學習有益的聲樂知識。
(三)創新多聲部音樂的教學內容和方式
當前小學音樂課堂的教學模式幾乎是一成不變的,在有效的課堂時間內學習一首歌或一部分知識點,對于學生來說課堂內容枯燥無味,學習的音樂知識難以掌握、不易理解。作為音樂教師,一定要重視學生的學習結果,總結失敗經驗,對學生多聲部音樂歌唱能力創新出一套系統的、持久的教學方法。運用多種素材疊置法和動機音調創編法創新教學內容[3]。所謂動機音調就是一個作品或者一首歌曲的首音調。作為歌曲作品的最核心的音調,是小學生能夠最易于掌握、演唱最穩定的、最準備的一部分。在對音調進行創編的過程中,將最基礎的動機音調加以改動和深化,對于加強學生對多聲部的訓練和演唱具有重要的意義,在一定程度上確保了小學生對多聲部基礎知識的穩固,由簡至繁,逐步地加強學生對多聲部知識的掌握和深化,進而也能對比較難演唱的三聲部有效的理解和掌握。教師通過對動機音調的提煉和深入,是對小學音樂教育教學方式的創新方法,不僅使音樂教師教學的難度降低,還能通過對聲部的依次疊加和反復訓練,使音樂變得更加充滿活力,歌曲更加飽滿。更重要的是鍛煉小學生對復雜的多聲部的熟知度和創新能力,增加了小學生學習多聲部音樂的學習的興趣。此外,對于音樂教師來說,對教材進行編創補充是得心應手的,通過疊加一些小段歌曲的聲部,不同聲部的音樂分別讓學生來視唱,通過兩人演唱方式的對比,能夠不斷考驗和監督學生的音色和音調發聲的準確性,再由教師加以引導和訓練,讓學生更好地掌握發音標準和發音技巧。通過對不同素材的疊置法,不僅能夠增強學生演唱音樂的差異化和對比感,還能讓小學生準確的捕捉音調和音色,從而更好地完成自己聲部的演唱。
五、結語
綜上所述,加強對小學生多聲部音樂的訓練,不僅能夠訓練學生協作能力和創編能力,還能更好地培養和豐富小學生的音樂素養,開拓小學生的音樂審美能力。作為教師一定要力所能及的幫助和引導小學生正確、全面的學習多聲部音樂,通過持之以恒的訓練加強學生在多聲部音樂藝術上的藝術修養,只有這樣,才能激發學生學習的動力,音樂課堂才能變成享受快樂的課堂。
參考文獻:
[1]龍路瑤.小學歌唱教學中多聲部音樂聽唱能力的培養[D].黃岡師范學院,2017.
[2]張圓芳.小學音樂素養培育中多聲部訓練的實踐探究[D].內蒙古師范大學,2019.
[3]都樂.小學高年級音樂課堂豎笛多聲部教學研究[D].山東師范大學,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