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瑩瑩
關鍵詞:文化志愿活動;作用;現狀;對策
文化志愿者是指不在乎金錢獎勵或者其他形式上的獎勵,無償利用自己的專業技能以及時間,來幫助那些需要幫助的社區或者居民,使其擁有更好的生活體驗。文化志愿者在所有志愿者人群中發揮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同時也是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與普通志愿者不同的地方是文化志愿者的專業性更強。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的建設離不開文化志愿活動的開展。
豐富公共文化服務資源形式與內容。2016年,中宣部、中央文明辦、原文化部等七部門印發《關于公共文化設施開展學雷鋒志愿服務的實施意見》,提出以各種展館為平臺,穩步推進公共文化設施志愿服務工作。并且文化志愿活動不像某些人理解的那樣具有形式化,其形式多種多樣,比如有社區服務,社會活動,校園活動等等。
形式多樣化的文化志愿服務活動,能夠完善社會公共文化服務網絡。文化志愿服務活動一定程度上彌補了公共文化服務產品及資源的不足與缺失,提升了服務質量,在政府主導的公共文化服務之外,有效豐富社會廣大群眾的文化生活;同時在志愿活動的開展過程中,利用完善的政府和市場服務,能夠很好的穩定社會發展、緩和社會矛盾,維護社會的穩定和諧。
有效充實公共文化服務隊伍。隨著文化強國戰略的推進和社會對志愿服務認識的加深,文化志愿活動的重要性日益凸顯,越來越多的人加入文化志愿者,壯大了公共文化服務隊伍。據不完全統計,全國已經注冊過的志愿者總人數已超過6650萬,注冊過的志愿者與沒有注冊過的志愿者總數超過1.33億人,志愿者機構41.56萬多個。據悉,在2017年一月份到六月份,短短六個月的時間,深圳注冊的志愿者人數增加了36721人。每年平均花費的時間達110多萬小時,參加活動的總人數也多達30萬人次,由于服務范圍廣泛,所以受眾群體也高達350萬。充實公共文化服務隊伍能夠讓更多受眾群體的生活充滿樂趣以及意義,同時能夠很好的緩解地方公共文化服務隊伍人手不足的窘境,有效充實公共文化服務隊伍。
實現個人價值、促進形成全民參與的社會風尚。文化志愿活動對于完善全社會服務網絡來說有著不可忽視的重要作用,站在社會角度來說,文化支援活動能夠傳遞愛心,傳播文明。志愿者在把關懷帶給社會的同時,也傳遞了愛心,傳了文明,這種“愛心”和“文明”從一個人身上傳到另一個人身上,最終會匯聚成一股強大的社會暖流,促進社會進步。對志愿者個人來說,志愿者通過參與志愿服務,有機會為社會出力,盡公民責任和義務。同時志愿活動也給志愿者提供了寶貴的學習機會[2]。在文化志愿活動開展得過程中,已經形成了良好的“奉獻”氛圍,有利于促進社會的和諧發展,同時也形成了引領全民參與的社會風尚。
管理制度體系不完善。文化志愿活動應該在相對完善管理制度、保障機制下才能夠順利的進行。但在實際工作中,在文化志愿服務組織的管理與運行都會遇到遇到很多問題。現如今,我國雖然有相關的制度,為了建立健全的文化志愿服務體系,文化部在2016年7月18日制定了《文化志愿服務管理辦法》。但是在實踐中發現,因制度陳舊未得到及時的更新,導致其跟不上實際工作的發展與需求。比如管理辦法中的第五章中提出“鼓勵和支持社會力量通過捐助設施設備、贊助等方式參與文化志愿服務”。但是實際上這條制度已經無法滿足實際的發展需求,社會力量很少會通過捐助設備或者贊助等方式來參與文化志愿服務。
資金投入不足。文化志愿服務活動發展不平衡,與當地社會經濟發展緊密相關,在經濟欠發達地區,文化志愿服務活動缺乏資金支持。雖然志愿者活動是無償的活動,但是實際生活中,活動的過程中總會產生一些費用,比如場地費、志愿者搭乘交通工具的費用等等,這些方面資金的不足會嚴重影響志愿者內心對于公益活動的向往,會打擊其高漲的熱情,因為資金問題是不得不解決的問題。并且在資金方面無論是民間自發的志愿者組織,還是具有官方性質的志愿者組織,都會因為資金問題而煩惱,這就導致了公益活動不能順利進行。
管理機制不完善。對于志愿者管理工作包括:申請、培訓、要求、小組管理、檔案管理、表彰、監督等方面。但是現階段,在培訓、獎勵機制這個兩方面凸顯不足。首先,文化志愿加入組織時應該接受到專業的培訓,但是在實際工作中很多志愿者組織對于培訓并不重視,認為文化志愿者只要能做到“隨叫隨到”就可以,并且也不重視對志愿者的持續培訓,在文化志愿者的基本知識、思想覺悟等方面的培訓機制不夠完善,這就導致在志愿活動中會出現各種問題;其次,在志愿活動中,缺乏相應的激勵機制。第一,獎勵的方法比較單一,只注重口頭上的精神獎勵,不注重實際物質上的獎勵,這樣不利于志文化愿者在活動中的積極性;第二,對于剛招募來的文化志愿者沒有在長期規劃上給予激勵,這樣會導致新的文化志愿者沒有明確的方向,很容易在志愿活動中迷失;第三,很多文化志愿者組織認為文化志愿者所做的行為是應該的,并沒有尊重志愿者本身。并且大部分文化志愿者組織在管理上是從上到下的管理模式,這就導致文化志愿者在活動中找不到屬于組織的歸屬感,缺乏榮譽感、自豪感,自身心理需求達不到應有的滿足,久而久之便很難以長久堅持下去。
建立健全相關法律法規。由于目前我國志愿者的權利得不到保護,所以在一定程度上制約了文化志愿活動的發展。如果志愿者在進行志愿活動的過程中遇到這樣或者那樣的問題,這就需要不斷完善《文化志愿服務管理辦法》,志愿者的合法權益能夠受到保護,同時也會讓廣大人民群眾對志愿者群體給予高度的重視。比如部分居民對志愿者不夠了解,認為其實免費的勞動力,其實這種想法是錯誤的。因為有明確的規定,志愿者在不計個人報酬的前提下,服務范圍有社區、老弱病殘、公益活動等等。
完善管理機制。在文化志愿活動中,志愿者和受眾群體才是活動的主體,所以想要讓志愿者在志愿活動中工作的更加舒心,工作積極性更高,那么就需要完善獎勵機制,這樣才能夠起到促進和激勵的作用。有些志愿者參加志愿活動是希望在活動中能夠得到他人的表揚和贊美,這類志愿者需要的精神上的獎勵;還有一類志愿者,則是希望通過參加志愿活動,來獲取物質上以及各種優惠政策的獎勵。那么這就需要根據志愿者的實際需要來完善獎勵機制,要讓獎勵機制變得合理化。
其次,對于志愿者的獎勵需要體現在成為志愿者的那一刻起,要讓志愿者工作在完善、并且有意義的工作環境中,同時能夠使文化志愿者在志愿活動中讓其自身獲得一定程度的在心理和技能方面的需求,這樣才能真正的體現出以志愿者為中心的理念,讓志愿者認識到組織對其高度重視。另外,對于志愿者的激勵,不但要表現為志愿活動后的物質或者精神獎勵外,還要體現在活動的全過程,因為志愿者是志愿活動的主體,那么就應該把志愿者的自身利益放在第一位[3]。
加大資金扶持。由于大部分志愿活動得不到政府以及社會的重視,所以在志愿活動中政府以及社會給予的資金支持不足,導致在活動中出現志愿者自掏腰包的現象,那就極大的影響了志愿者的積極性。首先,從志愿組織方面來講,資金不足就需要志愿者組織提升自身的宣傳推廣能力、項目運作能力以及策劃能力其次,政府要增加對志愿者組織在資金方面的支持,也要擴大資金的使用范圍,比如各類活動的場地費、服裝費以及志愿者的伙食費等,另外在財稅政策上面也要給予相應的支持。最后就是要從減輕志愿服務組織經費支出負擔的角度,通過主動爭取外部資源,形成組織發展的持續動力。同時,要通過合作、贊助等方式不斷引進社會力量,進而得到充分的資金支持。文化志愿服務活動可以借助社會力量得到設施設備、贊助,與當地知名企業進行合作,企業為志愿服務活動提供資金和設備方面的幫助,也通過活動實現了宣傳企業文化、提升社會影響力的目標。
綜上所述,公共文化服務與文化志愿活動之間的關系比較緊密,因此,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的發展離不開文化文化志愿活動的促進作用。為了不斷完善公共文化服務,首先需要解決文化志愿活動中出現的問題,要求在活動中以志愿者以及受眾群體為主體,并且要建立完善的法律法規來保證活動的順利進行以及維護文化志愿者的合法權益。
參考文獻
[1]張樹輝.文化志愿建設的作用探析[J]北京教育(高教版),2014(06):113-114.
[2]張曉紅.大型活動文化志愿的創建與傳播策略[J]華南師范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0(06):145-146.
[3]徐柳.我國志愿者組織發展的現狀、問題與對策[J]學術研究,2015(05):173-174.
[4]吳春艷.文化志愿活動在公共文化服務中的重要性分析[J]環球市場,2016(09):132-1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