段盧英
【摘要】培養學生的審美能力是小學音樂教學的重要目標,給予學生完整、鮮活的審美體驗是提升學生審美能力的前提。小學音樂教師在教學中要重視創設課堂情境,使學生身臨其境地感受音樂,增強學生的審美體驗并提高學生的審美水平。本文從情境內容、創設方式、創設觀念三個角度,闡述了當前小學音樂教學中創設課堂情境存在的問題及引領學生進行音樂審美體驗的途徑,為小學音樂教師開展情境教學提供思路。
【關鍵詞】課堂情境;小學音樂;審美體驗
小學生的知覺較為發達,對身邊事物的感受主要來自直接的接觸。音樂課堂情境能將學生置于具體音樂場景中,增強學生對曲目相關事物的感受,培養學生多感官聯動審美的能力,還能使學生明確審美對象,了解審美對象在曲目中的意蘊與作用,起到增強教學目的性的作用。
一、小學音樂教學中創設課堂情境存在的問題
1.課堂情境內容混亂
課堂情境應當有豐富的內容作為支撐,以此激發小學生的探究欲望。但部分小學音樂教師在創設具體情境時,往往忽略了情境內容的重要性,對音樂情境的理解浮于表面,導致學生在結合情境探究音樂時找不到二者之間的銜接點。例如,在教學歌曲《小朋友,愛祖國》時,教師通常會借助展示祖國山河景物或偉大歷史人物的圖片創建情境,借助圖片創建情境的教學思路是正確的,但選取的圖片內容并沒有明確指向“愛祖國”這一主題。學生看到山河圖片時,會認為教師要介紹一首與景物有關的曲目;看到偉大歷史人物的圖片時,會認為教師要介紹贊揚歷史人物、表達革命情感的曲目。這兩類圖片混雜在一起展示,情境主題不突出,以小學生的理解能力無法提取出教師要表達的核心思想,該情境的創設效果較差。
2.對多媒體設備應用不到位
多媒體設備展現音樂的形式多樣,能迅速激發小學生的興趣,還能創設全方位的課堂情境,提升小學生品位音樂的能力。但是,不恰當使用多媒體工具可能產生相反的教學效果。許多教師在創設課堂情境時過度使用視頻,導致視頻動畫占用了大量課堂時間,音樂鑒賞課逐漸演化成“動畫鑒賞課”。這一現象的實質是小學音樂教師忽視了音樂教學本身,過度使用多媒體動畫闡釋音樂內涵。小學生容易被炫目的動畫吸引,教師應調節使用動畫的方式與頻率,使教學回歸到欣賞音樂本身。還有部分教師在音樂課堂上插入微課、慕課等新媒體視頻補充課堂內容,卻沒有仔細篩選微課、慕課的內容,導致補充內容與教學內容關聯不密切,或無法形成完整知識體系。學生鑒賞音樂的過程接觸到過多零碎的信息點,整體能力得不到提升。
3.未充分滲透美育觀念
美育是小學音樂教學較高層次的教學目標。部分小學音樂教師還沒有形成對美育觀念的正確認知。美育強調的是學生感受、鑒賞曲目內容、情感的能力,但部分教師將美育的概念狹隘化,將美育與基礎音樂技能畫上了等號,認為學生能夠明確說出曲目的節奏、使用的樂器便算是擁有了鑒賞曲目的能力。這種錯誤的教學觀念,導致小學音樂教師將大部分課時用于解釋曲目的節奏,忽視了對曲目內涵、情感的教學。對此,教師應當明確學生掌握基礎音樂技能的目的是進一步欣賞曲目、感受曲目內涵做鋪墊,掌握基礎技能只是學生學習音樂知識的起點,而非最終目的。
二、在課堂情境中引領學生進行音樂審美體驗的途徑
1.展現情境邏輯,豐富審美體驗
教師創設課堂情境時,應將不同的情境元素緊密聯系??紤]到小學生理解能力較弱,教師應當適當使用標記,突出所設情境的主題。例如,在創設歌曲《小朋友,愛祖國》的課堂情境時,教師要在不同情境圖片中做出標記或選擇重點突出的圖片。同樣是選擇景物圖,教師可選擇圖片中含有國旗、“中國”字樣的景物圖,使學生在觀看圖片的過程中逐漸明確本節課的教學主題。在展示歷史人物圖片時,教師可輔以文字適當介紹這些歷史人物對祖國發展做出的貢獻,展現這些人物的愛國情懷,突出“愛國”這一主題。在展示這些圖片后,教師還要用恰當的方式將圖片內容串聯起來,如引導學生討論自己見過的山河美景,或說一說自己熟知的歷史人物及其歷史事跡,最后進行總結:“這些美麗的景物都是祖國大地的一部分,沒有強大的祖國,我們就不可能看到這些美麗的景物。而強大的祖國是歷史人物憑借自己和集體的努力建設起來的?!庇纱?,教師便成功將不同內容的素材串聯起來,創設以“愛國”為主題的課堂情境。
在完成情境創設后,教師可引導學生以朗誦詩詞的形式先讀一讀這一曲目的歌詞,感受歌詞表達的情感。當學生讀到“國旗”時,教師在屏幕上展示國旗的圖片;當學生讀到“大地、小紅云、藍天”時,教師輪播景物的圖片,帶領學生結合圖片理解歌詞的寓意。學生看到大地、云、藍天的圖片時,會感受到寬廣、遼闊的意境。此時,教師可升華該曲目的主題,再結合與建設祖國有關的歷史故事,使學生感受祖國的偉大與繁榮富強。
2.創造性使用多媒體設備,增添音樂意蘊
在教學歌曲《閃爍的小星》時,教師可利用多媒體設備營造夏日靜謐、美好的氛圍,通過點擊動畫視頻中的螢火蟲逐漸顯示出本節課的教學內容,給學生新奇之感。教師可將講解重點插入動畫視頻中,在逐步點擊不同動畫的過程中有層次地呈現授課內容,使動畫起到輔助音樂教學、創設課堂情境的作用。例如,教師點擊第一只螢火蟲出現本節課教學曲目的名稱,點擊第二只螢火蟲出現該曲目的編曲背景等。在教師逐一點擊動畫鏈接的過程中,學生對該曲目的學習逐漸深入,課堂情境也在這個過程中被創設了出來。
如今,與小學音樂教學密切相關的多媒體設施、教學軟件逐漸發展起來。許多音樂軟件能夠模擬不同樂器的聲音,可以彌補小學音樂教學中教學資源不足的缺陷,豐富教學內容,幫助學生通過多樣的樂器感受音樂的意蘊。例如,在教學歌曲《閃爍的小星》時,教師可先播放原版歌曲片段,營造靜謐的氛圍,使學生對歌曲氛圍形成初步感知,然后播放鋼琴、小提琴、二胡、大鼓、三味弦等不同音色的樂器演奏的《閃爍的小星》歌曲片段,讓學生討論哪一種樂器適合這一曲目。許多學生在聽到用二胡、大鼓演奏的曲目片段時發出了笑聲,這表明學生能夠分辨出二胡、大鼓的音色并不適用于營造夏夜星空靜謐的氛圍。教師使用多媒體設備時,還要建立多媒體設備與現實教具之間的聯系,如在用多媒體設備上的鋼琴進行演奏后,再用音樂教室內的鋼琴演奏相同片段,或讓學生自己按一按鋼琴鍵,感受不同音高給予聽者的不同感受。此時,學生的關注點便從樂器的音色轉移到了曲目的音高、旋律上。教師再借助多媒體設備向學生展示用同一樂器不同音段呈現的曲目片段的特點,讓學生發現低音與高音都與《閃爍的小星》要營造的氛圍不相符合。通過多次探究,學生能夠感受到原曲在選擇樂器、音階方面的精妙之處。
為提高學生對同一類曲目的感受能力,教師還可引入其他曲目進行對比教學。例如,在教學《閃爍的小星》一曲時,教師可向學生介紹《天空之城》這一曲目。這兩首曲目有許多相似之處,但在音樂風格上略有不同。通過分析二者在樂器、音階選擇上的不同,學生能總結出此類曲目常用的樂器與音階,實現舉一反三的學習目標。
3.建立音樂形象,培養審美能力
音樂形象呈現的是學生對音樂的理解。教師可在教學中引導學生通過具體事物建立音樂形象,在學生建立音樂形象的過程中創設相應的課堂情境。為滿足新課程改革中尊重學生個性發展的要求,教師應尊重學生對音樂的不同理解,如果學生建立的音樂形象只是與曲目塑造的形象略有不同,不應強迫學生修正其所建立的音樂形象與原曲目音樂形象的不同之處。部分學生在建立音樂形象的過程中,可能出現對曲目的錯誤理解,所建音樂形象與曲目音樂形象大相徑庭。對此,教師應適當引導,糾正學生的錯誤理解。
例如,在教學《勇敢的鄂倫春》一曲時,教師可先進行范唱,讓學生在教師范唱的過程中以畫畫的形式呈現出自己理解的音樂形象。小學生的繪畫能力較弱,可能無法畫出完整的人物形象。教師應鼓勵學生采取“突出重點”的繪畫方式,即用個別具有代表性的事物表現自己的想法,如可用草原、馬蹄、鄂倫春族的服飾突出曲目特點。當學生建立初步音樂形象后,教師再補充鄂倫春族的生活細節,幫助學生完善音樂形象,同時為學生深入學習該曲目做好準備。例如,教師可介紹鄂倫春族的聚居地大興安嶺,以及鄂倫春族人的服飾,如皮袍、皮靴、狍頭皮帽等,為學生建立獨具特色的音樂形象提供素材。通過這種“音樂+繪畫”的情境創設方式,學生能通過具象事物感受音樂抽象的情感,獲得更鮮活的審美體驗。
綜上所述,由于小學生的具象思維能力發達,教師創設課堂情境,能給學生更完整的審美體驗,使學生有身臨其境之感,從而提升學生的鑒賞能力。因此,小學音樂教師應巧用多媒體設備,融合不同學科特點的課堂情境創建方法,不斷豐富學生的音樂審美體驗。
【參考文獻】
金輝超.在音樂教學中抓住學生心理特點,有效進行情境創設[J].作文成功之路(教育新干線中),2016(01):41.
張順華.創設有效情境,打造精品課堂:多媒體在小學音樂教學中的合理應用[J].中國信息技術教育,2015(06):111-112.
焦玲.創設有效情境,打造精品課堂:小學音樂情境教學探微[J].教師,2014(14):68-69.
謝丹燕.創設情境導課 增強審美感受:彰顯情境美感的小學音樂導課方法探究[J].小學科學(教師),2012(04):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