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為國家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宣布的國家“乙類”傳染病,并采取“甲類”傳染病防控措施的疾病。特殊時期,全國人民萬眾一心抗擊疫情,嚴峻形勢下要求高校畢業班輔導員對畢業生管理工作也應采取新思路、新舉措、新方法,依據實情及時調整原有工作,分別通過動態摸排、溝通服務、心理疏導等方面確保學生安全的同時培養學生敬畏生命、努力拼搏、社會責任、國家情懷,共同構筑萬心抗疫同心圓。
關鍵詞: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防控;畢業班輔導員管理
一、新型冠狀病毒肺炎概況
新型冠狀病毒肺炎是指在2019年12月武漢市部分醫療機構陸續出現的不明原因肺炎病人身上攜帶的共同病毒。2020年1月12日該病毒被世界衛生組織正式命為“2019新型冠狀病毒(2019-nCoV)”。2020年2月8日,國務院將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暫命名為“新型冠狀病毒肺炎”,英文名為“Novel coronavirus pneumonia”,簡稱“新冠肺炎”,英文簡稱“NCP”。1月23日武漢因新冠肺炎封城,隨后各省也陸續啟動一級響應防控疫情。截止2020年2月8日,全國確診患者34601例,疑似27657例,死亡723例,治愈2076例。
新冠肺炎主要傳播途徑為呼吸道飛沫傳播、接觸傳播與氣溶膠傳播,潛伏期為1-14天,多為3-7天,主要以發熱、乏力、干咳為主,并逐漸出現呼吸困難,少數患者伴有鼻塞、流涕、咽痛和腹瀉等癥狀,極少數出現無癥狀感染。嚴重患者表現為急性呼吸窘迫綜合征、膿毒癥體克、難以糾正的代謝性酸中毒和出凝血功能障礙;輕型患者僅表現為低熱、輕微乏力等,無肺炎表現;無癥狀感染即沒有明顯的臨床表現,但是病毒核酸檢測呈陽性,由于自身已攜帶病毒但是沒有臨床表現,因此自己也不知道自己生病了,被發現的無癥狀感染者主要為病人的密切接觸者,更多發生在家庭成員中,也可能成為傳染源。感染病毒的人多數會出現程度不同的癥狀,有的只是發燒或輕微咳嗽,有的會發展為肺炎,有的則更為嚴重甚至死亡。
二、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防控詳情
(一)國家出臺相關政策法規
疫情當前,習總書記多次親自指揮親自部署疫情防控工作,他講到:“疫情防控越到最吃勁的時候,越要堅持依法防控。要在黨中央統一領導下始終把人民群眾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放在第一位,從政策法規各個關節發力,全面提高依法防控、依法治理能力,為疫情防控工作提供有力保障。”國家相繼出臺了相關新政策法規,對緩報、瞞報、漏報疫情、感染新冠肺炎者拒絕強制隔離、制售假冒偽劣口罩和防護服、高價銷售口罩、在疫情防控過程中編造和傳播謠言等做了明確懲處規定。同時,還對薪資發放、各類貸款還款、日常生活費繳納、養老金發放、推遲復工與各類學校開學、各種考試等出臺相關政策。
(二)各省市聯防聯治
1月23日武漢因新冠肺炎封城,隨后全國各省市也陸續啟動一級響應防控疫情。各省市、轄區、街道等通力配合,志愿者們積極響應,參與到當地相關防疫工作中。各省市醫療分隊除夕夜開始陸續奔赴湖北支援,爭分奪秒參與到抗疫一線過程中治病救人。全國萬眾一心,在我黨的正確領導下迅速動員各方面力量,科學有序防控,做好應急值守,及時掌握各地情況,決不允許謊報、瞞報、漏報,爭取做到守土有責、守土有方,嚴格落實早發現、早報告、早隔離、早治療和集中救治措施。
(三)新媒體時時普及疫情防控常識
各大新聞媒體如電視、、微信、微博、期刊雜志、學習軟件等時時為全國人民播報疫情防控最新情況,普及疫情防控常識,例如勤開窗、常通風、勤洗手、家庭成員不共用毛巾,定時用酒精擦拭手機、門把手、各類開關、電腦鍵盤、水龍頭等亦觸碰物件,保持家居餐具清潔等;測體溫、不聚集、少出門,不搞家庭聚會、同學聚會;不直接接觸電梯按鈕,應用紙巾、消毒紙等隔開電梯按鈕,手不直接觸碰;科學、節約、正確佩戴口罩;不信謠、不傳謠,不熬夜、均飲食、多運動、有信心、時時保持健康心態等。
三、高校畢業班學生現狀
本次疫情出現正直各高校寒假期,學生均已離校。高校畢業班學生與其他年級學生情況去向略有不同,他們中一部分人已處于畢業實習狀態,因此已經在單位工作實習;另一部分學生升學考研、考公剛結束,已回家等成績并準備復試。無論是在單位工作實習的學生,抑或是在家準備復試的學生面對突如其來的新型冠狀病毒疫情蔓延均會或多或少出現無聊、孤獨、煩躁、委屈、痛苦、焦慮、擔憂、緊張、恐慌等不良情緒,嚴重者可能會出現無力感與低落如無助、無奈、自責、內疚、抑郁、崩潰、哭泣、耗竭、失望絕望等心理問題。
以筆者所帶的ZB二級學院2020屆畢業生176人為例,176名學生中28名學生春節在崗值班,未能正常回家,所占畢業生比例的15.9%,其余84.lu/o的學生疫情期間均在家。據筆者調研,畢業生中30.4%的學生認為疫情對當前生活、學習沒有造成影響,他們能夠通過看書、學習、寫論文、休閑等活動合理充實地安排居家時間;52%的學生認為居家非常無聊、孤獨,從而出現煩躁情緒,做什么事情都心神不定;13.6%的學生認為疫情已經影響到當前生活、工作、學習,尤其看到疫情并未得到控制,每天依然有那么多人患病,那么多人因病毒而去世便感到委屈、緊張、痛苦、焦慮、恐慌等不良心理情緒;4%的學生由于在崗實習未能成功回家,身在異鄉,身邊缺少親人陪伴,加之疫情未得到明顯控制而出現的無助、自責、內疚、抑郁、耗竭、絕望等心理問題。
四、疫情防控形勢下高校畢業班管理對策
當前,新冠肺炎不斷蔓延,嚴重威脅到人民的生命健康,影響到經濟社會和人民生活。這場疫情考驗著湖北、國家的防御體系與防御能力,同時也引發了我們無數人對生命、理想、人生、家國情懷的深思。因此面對疫情,作為高校學生思想理論教育與價值引領的輔導員,我們更應及時根據實際情況調整對畢業生的管理,分別通過動態摸排、溝通服務、心理疏導等方面確保學生安全的同時培養學生敬畏生命、努力拼搏、社會責任、國家情懷,共同構筑萬心抗疫同心圓。
(一)高度重視、動態摸排、筑牢思想意識防線
面對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當我們看到疫情之下疑似、確診、死亡的數字在一段時間飆升時,我們有驚慌、有恐懼、有惋惜,但更應該是敬畏,敬畏大自然每一個生命。作為輔導員的我們首先要高度重視,聽從學校領導安排,通過電話、QQ、微信等各種方式,堅持“一個都不能少”的原則逐個摸排每一位畢業生的最新去向與身體狀況,引導每位畢業生做到思想上重視、行動上積極、依法科學有序防控。同時,不定期地通過QQ、微信群轉發相關權威媒體關于新冠肺炎最新報道,引導學生客觀認識新冠肺炎的傳播途徑、癥狀、預防、治療等科學知識。教育學生做到“不輕視、少出門、少聚會、勤洗手、勤通風、戴口罩、講衛生、多運動,少熬夜、有癥狀、早就醫”的科學預防守則。
(二)從容平穩、適時疏導、加強心理健康教育
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是一場持久戰,需要我們每個人都能科學認知、從容對待,避免恐慌。據國內外相關研究顯示,在重大疫情產生時,大學生會現出“羊群效應”,如傳播疫情信息、推卸社會責任及模仿他人行為等。但是畢業生受其自身認知因素和客觀環境影響下,特別是在面對重大疫情事件時往往處于信息缺失的一方,使得大學生群體又具有盲目從眾性、自發求知性、心理脆弱性、安全無助性等群體行為特點。隨著新冠肺炎進入比較嚴重和復雜的爬坡期,確診、死亡病例等各項數據不斷上升,來勢洶洶的疫情觸及了我們生存與安全的心理底線,尤其是在崗實習工作未能順利回家的畢業生,心態難免會受其影響,繼而產生焦慮、無助、緊張、恐慌等負面情緒。因此,輔導員應及時運用心理學相關知識對產生心理問題的學生給予關心疏導,及時做好心理疏導和情緒安撫工作,運用傾聽、同理心等建立學生對我們的信任感,做他們的知心朋友,幫助他們做好心理上的自我調整,在疫情下保持積極心理和自我調適,破除對疫情的恐慌。
(三)高度負責、實時溝通、增強抗疫信心
面對疫情,信心是最長效的疫苗,新時代大學生更應該用自己的智慧、理性辨別是非曲直,做好不造謠、不信謠、不傳謠。同時,輔導員也應以此為契機教育引導學生相信黨、相信國家、相信我們勇敢的人民。祖國一聲令下,成千上萬的醫護工作者主動放棄休息、放棄與家人的團聚積極請纓,馳援武漢,成為“最美逆行者”,詮釋著中國精神與家國情懷;成百萬上千萬的基層工作者春節依然堅守工作崗位與公共場所,耐心提醒和勸導公眾提升防護意識與能力,詮釋著無私奉獻;還有我們每一位廣大的公民,自覺盡責,主動隔離,高度配合,詮釋著社會責任感與使命感。
五、結語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生命重于泰山,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責任!無論我們屬于哪個行業或職業,都要樹立責任意識,擔當意識與大局意識,始終牢記“守土有責、守土負責、守土盡責”。高校輔導員更應不忘初心、牢記使命,團結戰斗、守好責任田,共筑高校疫情安全防線。
參考文獻
[1] 360百科2019新型冠狀病毒.https://baike.so.com/doc/29084083-30563443.
[2]人民政協網.http://www.rmzxb.com.cn/c/2020-02-09/2517124.
[3]共渡難關新型肺炎實時疫情追蹤.https://www.360kuai.com/mob/subject/400? sign=360_6aa05217.
[4]中國習觀.http://www.rmzxb.com.cn/c/2020-02-09/2517124.shtml.
[5]倪建均.羊群效應:網絡輿情突發事件中大學生網絡“圍觀”集群行為社會心理分析和引導策略[J].北京青年研究,2017 (4):1-2.
作者簡介
劉利(1986-),女,陜西咸陽人,陜西國際商貿學院珠寶學院,法學碩士,助教;研究方向:高等教育、學生管理、大學生心理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