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高職公共英語作為一門外語公共必修課程。為建立高職公共英語教育的思想文化陣地,在教學活動必須融入思想政治教育元素,奮力推進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建設。本文將從教師發展、課程體系、教學方式、教學手段和評價體系等方面探討有效推進高職公共英語課程思政教育。
關鍵詞:高職公共英語;課程思政:教學改革
1高職公共英語課程思政教學改革的意義
2016年12月召開的全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會議上,習近平總書記明確提出“各類課程與思想政治理論課同向同行,形成協同效應”。其深層含義是要讓思想政治教育進入到各科課程教學活動中,肩負起立德樹人、全方位育人的重要使命,與其他課程形成合力,提高學生的思想水平、政治覺悟、道德品質和文化素養。
筆者所在的學院,高職公共英語是一年級所有專業必須開設的一門公共必修課程,每周2個學時,開設2個學期,共72個學時、4個學分。高職公共英語作為覆蓋面較廣的高校語言基礎課程,發揮著思政教育的隱形作用(許宴瑋,2019)。因此,高職公共英語教學理應實施課程思政教學改革,力爭把學生培養成具有國家情懷和國際視野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
2高職公共英語課程思政教學的內涵
課程思政具有以課程為載體、思政教育為靈魂、育人功能和價值取向鮮明的特點(邱開金,2017)。高職公共英語課程思政教學是以學生的英語語言知識技能獲得為教學目標,在基于參考教材教學活動中結合語言知識點自然融人思想政治教育元素。以筆者所在學院高職公共英語選用的參考教材《新技能英語高級教程2》為例,第四單元主題是When the East Meets the West,在Warming up提到中國人喜歡群居、而西方人喜歡獨居的文化差異,在教學時引人中華民族喜歡群居背后的深層原因:中國是有悠久歷史的文明古國,中國古代文明的事物和文化,都出現在熱鬧的城市,群居、團結互助是中華民族的傳統意識和民族形態,列舉全國上下、萬眾一心抗擊新冠疫情并迅速取得勝利的例子,增強學生的文化自信和制度自信。
3高職公共英語課程思政教學改革的有效措施
3.1促進教師發展
筆者選取其所在學院各年齡段的公共英語教師各一位進行訪談,發現教師對課程思政的內涵、意義以及如何實施課程思政課堂教學尚不清楚,認為課程思政就是思想品德教育、英語課就是學習英語語言知識技能,為什么要講思想政治。教師的課程思政意識不足。
教師是整個教學活動的主導者,在高職公共英語課程思政融合教學中,教師應提高自身的中國文化素養、跨文化意識和政治意識。此外,學校和主管部門要多給教師安排學習進修的機會,只有教師樹立課程思政教學意識,才能開展有效的課程思政教學活動。
3.2優化課程體系設置
課程體系是人才培養方案的重點。以2019學年度為例,筆者所在的學院除了一年級開設公共英語必修課外,其他英語類選修課程只開設了一門《職場英語寫作》選修課。然而,公共英語必修課課時少,在有限的課時里,很難全面將思政元素融人到英語語言知識教學。因此,必須適當開設適合本校學生英語水平跨文化交際課程選修課或者模塊選修課程、中國文化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主題課程,從而使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和中國傳統優秀文化元素融人英語語言知識技能的教育名正言順地走進大學英語課堂。
3.3深化教學方式改革
教材是教學內容的主要載體。筆者所在的學院公共英語必修課選用的是國家“十二五”職業教育國家規劃教材《新技能英語高級教程》系列教材,該教材目前為止沒有可直接參考的思政元素,在教學實踐中,教師要主動挖掘思政元素融入英語語言知識技能教學,選擇一些學生比較感興趣的雙語內容,例如有關中國歷史文化、風俗習慣和時代素材,采用翻轉課堂、微課等教學形式,提高學生的跨文化學習、應用和表達能力。
3.4豐富教學手段
筆者所在的學院是一所綜合性高職院校,無英語專業,但是學院有很多的英語學習愛好者,并在學院團委成立了英語協會。教師可以指導英語協會舉行一些有關思政教育的教學活動,如思政英語詞匯聽寫大賽、講好貴州故事、中國傳統文化話劇表演、英語辯論賽等教學活動,使思政教育和英語語言知識技能教學得到升華。
3.5更新評價方式
筆者所在的學院公共英語教學終結性評價為:形成性評價30u/o+口語考試評價40u/o+卷面考試評價300/0,口語考試評價和卷面考試評價的內容應增加思政素材,特別是閱讀材料和翻譯部分。同時,應把學生在豐富的課外教學活動中獲得證書納入評價。因此,應把公共英語終結性評價定為:形成性評價300/0+口語考試評價300/0+卷面考試評價30+證書評價10010。
4結語
以上是在課程思政教學改革大背景下,結合筆者本校的實際情況對如何有效實現公共英語課程思政教學活動的思考。每位高職公共外語教師都應自覺按照習近平總書記提出的“四有好老師”的標準,加強自身專業知識結構的學習和政治理論的學習,不斷錘煉學生的思想品格,帶領學生學習知識,激發學生的創新思維,更好地推進高職公共外語課程思政教學活動取得實際成效,把職業職業技能的學生培養成既有國家情懷又有國際視野的現代化人才。
參考文獻
[1]邱開金,從思政課程到課程思政,路改怎么走[N].中國教育報,2017-03-02.
[2]許宴瑋,融入“思政元素”的綜合英語課程教學探索[J].浙江萬里學院學報,2019(02).
[3]譚愛華,中國文化融入大學英語教學的策略研究[J].外語教學改革與研究,2020(04):26.
[4]張冬平,高等職業院校公共英語教學中推行“課程思政”的探索與實踐[J].課程教育研究,2020(05).
[5]何永梅,“課程思政”理念下高職公共英語教學改革路徑[J].教育教學論壇,2020(03).
作者簡介
吳祥艷(1982-),女,漢族,貴州人,碩士,講師,研究方向:英語課程與教學論。
基金項目:貴陽職業技術學院2020年度院級科研項目,“高職公共英語‘課程思政數學實踐研究”(編號:GYZJY2020YB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