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露嫂
摘要:目前我國高職院校英語教學中客觀存在著一些不足問題。新形勢背景下,高職英語教學要意識到基于職業導向的教學職業化重要性,樹立起職業導向教學觀念,深入分析英語教學中的問題,采取有效的創新措施推進教學的職業化發展,革新教學方法和教學模式,提升學生英語綜合實力和職業素養,為學生的未來打下堅實基礎。
關鍵詞:職業導向;高職英語;教學改革
1高職英語教學現狀分析
1.1相對傳統的教學觀念
部分教師在進行教學時,都還只是對給學生傳授理論和語法知識等給予了一定的重視,而對學生的英語實際應用能力等進行了忽略。這樣的情況不僅會降低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更會使得課堂上講解的知識無法有效的銜接起未來的職場崗位需求,進而導致教學效果無法達到預期要求。
1.2教學內容單一
社會在不斷發展,各個領域的技術也在快速更新換代,這種趨勢下,如果高職院校英語教學依舊只是依托單一的公共英語教材開展教學活動,勢必會造成教學內容越來越單一、越來越跟不上形勢發展的現象。同時,缺少與專業課程相關的英語知識教學更會導致以職業為導向的教學理念沒辦法滲透英語課堂,導致學生畢業后其英語能力無法滿足職業發展需求,削弱了學生的核心競爭力。在這種情況下,學生的崗位工作技能水平和崗位要求難免會發生脫節情況,需要用人單位通過崗位培訓,才能夠勝任崗位工作,增加了用人單位的資源消耗。
1.3教學模式陳舊
在一些高職院校當中,許多教師所采用的教學模式還是傳統的教師講解、學生聽從的單向灌輸型教學模式。像這樣的教學模式只是對學生所需掌握的知識進行了重點傳授,而對學生的技能訓練給予了嚴重的忽略,更是在這樣無法發揮學生個性的應試教學當中,使得學生自身的素質得不到有效培養,自然課堂實踐也無法得到有效體驗。
1.4評價模式落后
一些高職院校采用的評價模式尚有缺陷,通常較為側重考核基礎理論知識,而實踐運用能力卻被忽視;另外還存在評價方法單一的現象,筆試考核方式較多,而形成性評價較少;除此之外,針對英語考核,缺乏英語職業運用能力考察,不利于培養學生的綜合素養。
2基于職業導向的高職英語教學改革探討
2.1及時轉變英語教學理念
在高職英語教學中,為了促進深入改革和發展,增強高職院校學生的綜合素養,應當改變傳統的英語教學理念,高職英語教學老師要認識到英語職業素養不僅包括理論知識,還需要提高學生的英語應用能力,具體教學中要將職業素養教育充分滲透,提高對英語職業化教學的認識,注重理論聯系實際,不斷為學生提供應用英語的機會和環境,使學生能夠在實踐中掌握英語。
教師要根據學生學習的規律和特點,以學生能力為本位,從學生實際出發,將英語教學素質培養和具體的業務技能的訓練結合起來,增強學生的感性認識和應用能力,培養學生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教師要以職業素質為導向,進行教學觀念、教學模式的創新改革,應用多種現代化教學模式,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積極性,徹底改變傳統灌輸式英語教學模式,突出學生的學習主體地位,使學生在具體的業務過程中應用英語,有效培養學生的英語職業能力。
2.2推行職業化教學
首先,創新教學手段。教師要意識到傳統教學手段對于學生思維、自主思考探究方面的束縛,通過增加課堂互動環節、引入職業案例、組織小組合作學習活動等方式方法,將英語教學內容和學生的專業學習聯系到一起,營造充滿職業氛圍的英語課堂,保證學生可以感受到應用教學的職業化特點,明確學習英語的意義,將其視為自己專業學習和職業發展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從而形成良好的自主學習意識,主動投入到課堂中。
其次,課內外深度融合。多年來,由于課堂教學的時間和地點比較固定,所以學生的學習時間和地點也比較固定,學生課余時間學習英語和應用英語的情況并不多,這也是影響學生英語能力提升的一個主要因素。基于此,英語教師要在重視課內外學習的深度融合,通過任務驅動項目等活動,讓學生可以在課余時間主動閱讀英語材料、獲取更多英語知識,積極在生活中使用英語口語能力解決實際問題,從而進一步鞏固和加深學生學習成果,滿足教學職業化創新發展的需求。
2.3優化評價體系,突出職業評價的導向
傳統的高職英語課的在評價方面主要是圍繞學生常規的課堂成績,以聽力、閱讀、寫作為主,在評價方面沒有突出職業性的特征。因此高職英語課應進一步做好評價體系,突出職業評價的導向,注重學生英語口語和聽力的培養工作,具體來說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根據學生的專業不同制定具體的評價策略,在評價過程中融人生生互評等內容,確保評價體系符合學生專業化發展的方向。
一方面,高職英語課的評價必須要加入學生的口語能力評價,必須要突出學生的口語表達能力。高職學生未來在就業過程中,無論是理工科還是文科類,其在職業發展的領域必然會涉及一些英語交流的場景,如國際貿易專業、旅游專業都會涉獵一些口語交際場景,而工科類可能會涉及關于英語口語交流的場景,如針對某些產品的英文說明書需要翻譯和表達,這些都需要學生具備一定的口語能力。針對口語評價方面教師要積極納入口語表達的因素和內容,根據不同專業的學生實踐場景不同設計一些評價內容,確保課程評價符合學生口語能力提升的要求;另一方面高職英語課應做好評價體系建設,在評價過程中除了傳統的考試成績等基礎內容以外,還應納入學生課堂表現、學生成績提升快慢等因素,同時將生生互評的成績納入到學生評價體系當中,提升評價結果的科學性和真實性,既讓學生感受到高職英語課評價貼合學生實際,又可以起到促進學生英語學習的作用。
3結語
綜上所述,高職院校的英語教師要樹立起以職業為導向的教學理念,在課程教學中積極推行職業化教學模式和方式方法,將傳統教學模式進行打破,以此在對應用型人才進行培養的過程中,促進學生職業技能的提高,從而實現學生就業競爭力的高效提升。
參考文獻
[1]陳賀琪,以職業能力為導向的創新型高職英語課程設計實踐研究[J].才智,2019( 32):38.
[2]李文晶,分析職業能力導向下的高職院校英語教學構建[J].智庫時代,2019(44):220-2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