鈔 虹,祁艷波,楊曉蕾,李 剛,李洪杰
(齊齊哈爾醫學院,黑龍江 齊齊哈爾 161006)
預防醫學是醫學的一門應用學科,它以個體和確定的群體為對象,目的是促進和維護健康,預防疾病、失能和早逝[1]。它與臨床醫學、基礎醫學密切相關,是臨床醫學專業學生的一門專業必修課,也是臨床執業醫師資格考試的主干課程[2]。大規模在線開放課程(Massive Open Online Courses,MOOC)是在線教育的主要形式之一,在醫學教育中得到了廣泛運用[3-4]。MOOC教學法結合課堂授課是新時代一種新型的教學方式,其實施可改變傳統課堂灌輸式教學模式,提高學生自主學習能力,促進教學質量的提升[5]。本課程團隊創建的預防醫學省級精品在線開放課程為課程教學提供了便利的學習條件。本研究將探討基于MOOC的混合式教學在預防醫學教學中的應用及效果。
2019年9月至12月實施混合式教學,以齊齊哈爾市某醫學院校2017級臨床醫學專業學生為研究對象,共計869人,其中男生357 人,女生512人,年齡(20.73±1.92)歲。
(1)教學流程設計。課前:全部研究對象均進行學銀在線網絡課程平臺的在線慕課課程預防醫學的學習;課程團隊教師在線發布學習通知、教學目標和學習任務單,師生或生生進行在線答疑或交流討論;學生利用在線資源進行探索式學習。課中:以學生為主體進行課堂學習,教師依據在線學習報告反饋進行重點難點知識的講解與分析;結合疾病分布、環境衛生與健康的經典案例,開展小組討論的教學活動。課后:完成復習、作業和單元測試等,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2)方法。采用內對照法,通過分析學生對網絡課程的在線訪問量、參與討論數和期末考試成績分布的數據資料,依據在線資源利用的情況,對在線資源利用不同層次的學生進行期末考試成績評價。
課程考核采用線上和線下結合的方式,由線上評價體系(20%)、線下表現成績(20%)、期末考試成績(60%)三部分組成。其中,線上評價體系包括在線訪問量、參與討論數、線上測試和作業;線下表現成績包括實踐課小組討論與報告;期末考試依據2019年臨床執業醫師考試大綱進行命題,試卷滿分100分(折合系數0.6),題型全部為選擇題,試題信度為0.88。
采用問卷星形式調查學生對預防醫學混合式教學模式的滿意度,調查等級分為10個等級(見圖1),分別賦值1~10分。包括課前準備、學習方式、學習設施、管理服務和促學作用5個方面,每個方面有2個問題,滿意度調查共計10個問題。

圖1 混合式教學滿意度調查的等級
采用SPSS17.0軟件對數據進行統計分析,計量資料以(±s)進行描述,組間比較采用方差分析,組間兩兩比較采用LSD法。采用偏相關分析法,將訪問量作為控制變量,分析期末考試成績與在線討論數之間的相關性。以P<0.05表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組間兩兩比較根據校正α'判定統計學意義。
在預防醫學中開展混合式教學模式后,學生期末考試成績為(52.56±8.91)分,最高分為83分,最低分為20分。見圖2。
依據參與討論數的情況,將學生討論情況分為6個層次,分別為 0~、2~、4~、6~、8~、10~12 次;依據在線訪問量的情況,將學生訪問量分為 6 個層次,分別為 0~、4~、8~、12~、16~、20~81次。經過方差分析發現,不同參與討論數層次的學生期末考試成績差異有統計學意義(F=3.746,P=0.002);經LSD法進行兩兩比較發現,參與討論數4~次的學生期末成績與討論數0~次和2~次比較,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不同訪問量層次的學生期末考試成績差異無統計學意義(F=1.873,P=0.097)。結果見表1。將在線訪問量作為控制變量,采用偏相關法,分析發現,預防醫學混合式教學期末考試成績與在線討論數之間存在相關性(r=0.16,P<0.001)。

圖2 預防醫學混合式教學期末考試成績的分布情況
表1 預防醫學網絡課程的在線訪問量和參與討論數的情況(±s,分)

表1 預防醫學網絡課程的在線訪問量和參與討論數的情況(±s,分)
注:與 0~組別比較,aP<0.05;與 2~組別比較,bP<0.05
期末成績51.50±8.36 51.90±8.89 53.06±8.51 54.28±10.19 52.69±8.97 53.94±9.56討論數(次)n n 0~2~4~6~8~10~12 123 361 275 93 12 5期末成績50.72±9.59 51.73±8.04 54.16±9.00ab 53.07±9.94 53.82±10.93 52.50±14.15訪問量(次)0~4~8~12~16~20~81 164 306 207 89 37 66
評教學生人數719人,參評率82.74%(719/869)。平均分為88.70分,最低分為 54分。54~59分 9人(1.25%),60~69分 38人(5.29%),70~79分78人(10.85%),80~89分 218人(30.32%),90分及以上376人(52.29%)。在滿意度調查的5個方面,學生對課前準備、學習方式和學習設施評分較高,而對管理服務和促學作用評分較低,見表2。
表2 學生對預防醫學混合式教學模式的滿意度調查(±s,分)

表2 學生對預防醫學混合式教學模式的滿意度調查(±s,分)
評分組段總評分54~59分60~69分70~79分80~89分90分及以上總均分課前準備11.44±2.07 13.00±2.51 16.23±1.43 19.31±0.94 19.93±0.34 18.87±2.20學習方式10.44±1.42 12.37±1.82 15.86±1.38 18.55±1.38 19.87±0.48 18.51±2.37學習設施10.78±1.99 13.32±1.47 15.96±1.45 18.83±1.26 19.92±0.34 18.70±2.20管理服務11.78±1.48 13.32±1.25 14.56±1.63 16.14±1.36 18.43±1.12 16.96±2.15促學作用12.00±2.60 13.74±1.93 14.09±2.00 14.30±2.10 17.05±1.83 15.66±2.44 56.44±2.13 65.74±2.39 76.71±2.54 87.13±1.77 95.19±2.85 88.70±9.25
MOOC是師資力量、互聯網技術和教育技術的完美融合,它能夠幫助教師從重復性的教學中解脫出來,從而有更多精力去改進教學內容,提高教學質量[6]。學生學習成績是體現與反映學習效果和教學質量的重要指標之一,研究將MOOC學習與面授的優勢相結合,實施混合式教學,改變傳統課堂教學的結構、流程與方式[7]。我們的研究結果顯示,混合式教學重視學生學習體驗,避免“填鴨式”教學,教師轉變為學習的激勵者與啟發者。我校預防醫學的混合式教學受到學生的高度認可,但目前在期末考試成績上未見明顯提高,可能與預防醫學課程培養方案的修訂及授課學時縮減有關。但對不同在線資源利用層次的學生進行期末考試成績分析時發現,參與討論數4~次的學生期末考試成績較高。經偏相關法分析發現,預防醫學混合式教學期末考試成績與在線討論數之間存在正相關性(P<0.001)。表明隨著在線參與討論數的增加,學生期末考試成績有所提高。
近年來關于學生成績分布的研究表明,學生的成績一般呈正態分布,正態分布理論認為學生的成績應該集中分布在平均分附近,成績越遠離平均分,人數越少,其分布圖類似一個對稱的山峰[8-10]。本研究中學生期末考試成績分布呈現正態分布,卷面成績多集中在45~55分之間,這可能是由于預防醫學中的醫學統計學部分內容理解和應用相對較難,難免在學習過程中造成理解不透徹、應用困難,最終期末考試成績較差。同時,期末考試命題依據臨床執業醫師考試大綱的要求,增加了案例題型,促進理論聯系臨床,增加理論知識的應用性。這些提示我們在課程開始之初,要加強學生對學習目標的認識,在授課過程中因材施教,難點內容講透徹、重點內容不放過。
混合式教學是傳統課堂學習優勢和數字化學習優勢的有機組合,既發揮教師主導作用,又體現學習者主體性[11]。混合式教學能充分利用各種教學資源如微課視頻、在線測試、動畫及圖片等,有助于教學質量提升及學習效果改善,做到教學相長,取得師生的一致認同與滿意[12]。國內學者的研究結果顯示,高校大學生對現行MOOC滿意度總體評價為基本滿意[13-14]。同時也存在學生對混合式教學模式下相關基礎設施以及知識掌握能力不是太滿意的現象。本研究結果發現,學生對混合式教學模式的課前準備、學習方式和學習設施的滿意度較高,而對管理服務和促學作用的滿意度較低。這可能是由于學生數量較大,教學團隊的助教人員不足,造成教學平臺的管理服務和督導促學的工作不及時所造成的。混合式教學在本課程的應用存在一定問題,提醒我們在線上與學生溝通尚存不足,且對于學生之間相互交流的引導尚有欠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