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9精品在线视频,手机成人午夜在线视频,久久不卡国产精品无码,中日无码在线观看,成人av手机在线观看,日韩精品亚洲一区中文字幕,亚洲av无码人妻,四虎国产在线观看 ?

思想政治教育公共空間的類型、特征及其建構

2020-10-12 02:43:05胡兵陳宗章
文化軟實力 2020年3期
關鍵詞:公共空間思想政治教育

胡兵 陳宗章

[基金項目]本文系國家社會科學基金一般項目“空間轉向視域下的網絡思想政治教育創新發展研究”(17BKS124)、江蘇省社會科學基金重大項目“習近平總書記關于互聯網系列重要講話精神研究”(16ZD003)、江蘇省教育科學“十三五”規劃重點課題“大學生網絡行為和心理特征及其引導研究”(Bb/2020/01/54)的階段性成果。

[提要] 社會公共空間是思想政治教育發生作用的現實場域,思想政治教育人及其實踐活動建構了思想政治教育公共空間,包括思想政治教育的物質性公共空間、精神性公共空間和虛擬性公共空間。思想政治教育公共空間的一般性特征是公共性,本質性特征是政治性,功能性特征是教化性,生成性特征是建構性。建構良性的思想政治教育公共空間,需要加強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引領作用,培育人們的公共理性和公共精神;需要豐富思想政治教育公共空間的實踐形式,加強其內容建設;需要不斷加強思想政治教育公共空間治理,以打造良好的公共空間生態。

[關鍵詞]思想政治教育;公共空間;建構路徑

[作者簡介]胡兵:南京郵電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碩士研究生;陳宗章:南京郵電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為思想政治教育。

恩格斯在《反杜林論》中把時間和空間定義為“一切存在的基本形式”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428.,并且闡述了時空的絕對性和相對性、有限性和無限性等基本特點。思想政治教育作為一項在一定的時空場域中展開的社會實踐活動,可以說,時間與空間也是其存在和發展的基本形式。在時間與空間的坐標當中,空間的意義愈發凸顯,引起了思想政治教育學者的廣泛關注。而伴隨全球化、信息化和網絡化發展,從公共性視角研究思想政治教育空間的存在和發展形態已經成為當下的學術熱點。當前學界對思想政治教育公共空間已有了一定程度的研究,并取得了積極的研究成果,但對于思想政治教育公共空間的內容、特點、建構路徑等問題的研究還有待進一步深化。

一思想政治教育公共空間類型的

“三維”釋義簡單而言,空間可分為自然空間和社會空間,社會空間由公共空間和私人空間兩種空間形式構成,公共空間則指向人們在生產生活和社會交往實踐中所共同占據和使用的場域,公共性是其標志性特征。而思想政治教育公共空間即是一種兼具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和價值的特殊社會公共空間。它作為思想政治教育活動“場域與意義的結合體”張哲.思想政治教育空間論[D].蘭州大學,2015:49.,在實踐中存在多種形態。從類型學上對其進行劃分,可以從物質性、精神性和虛擬性三個維度進行理解。

首先,從物質性維度理解思想政治教育公共空間,可稱之為思想政治教育的物質性公共空間。有學者把思想政治教育的物質性公共空間又分為兩類:“一類是專門的思想政治教育公共空間,即在屬性、功能、用途等方面專門服務于思想政治教育的公共空間……一類是部分地負有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的公共空間,即在形態、結構、規模、用途等方面具有思想政治教育意蘊或導向的一般公共空間”展偉.思想政治教育公共空間及其本質屬性[J].教學與研究,2016(08):60.。前者主要指向各種具有明確思想政治教育意義和功能的紀念性、展覽性場館、建筑、廣場、塑像等,如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館、人民英雄紀念碑以及各種革命性紀念場館,等等。后者主要指向被賦予一定的思想政治教育意義和功能的公共性空間,這種意義和功能的生成主要是通過有意識、有目的地設置特定的思想政治教育要素來實現的。比如在一般性的活動廣場、公園等公共性活動空間設置具有教育意義的宣傳欄、標語、圖片以及雕塑等主題符號。人一旦進入這樣的思想政治教育公共空間,就會自覺或不自覺地成為思想政治教育的對象,并激發主體的自我教育功能。一方面,個體處在思想政治教育公共空間中不可避免地要接受公眾的“監督”,公眾不僅以自身的行為示范對他者產生影響,同時會對不符合思想政治教育規范的言行進行引導、規勸和糾正;另一方面,思想政治教育公共空間對進入空間的個體又具有“熏陶”作用。無論是專門性的思想政治教育公共空間還是存在思想政治教育元素的公共空間,都會作為外在的空間環境潛移默化地影響空間參與者的認知、情感、意志乃至行動,從而達到隱性教育的目的。

胡兵等:思想政治教育公共空間的類型、特征及其建構《文化軟實力》2020年第3期其次,從精神性維度理解思想政治教育公共空間,可稱之為思想政治教育的精神性公共空間。從思想政治教育的內部結構來看,“思想”既是思想政治教育的對象也是思想政治教育發揮作用的特定場域。在這個意義上,學界許多學者把思想政治教育理解為在人的精神領域展開的政治實踐活動。可見,理解和把握思想政治教育公共空間也要凸顯思想政治教育的精神性維度。學界對這一類型的思想政治教育公共空間的研究還不夠深入,更多地停留于對物質性空間的研究。筆者以為,思想政治教育的精神性公共空間主要指向作為共同體的精神空間,它構成“現實的人”的精神世界的重要組成部分。一方面表現為集體性記憶。在思想政治教育意義上,這里的集體記憶主要表現為集體性的政治記憶,它指的是一個政治共同體所共有的全部政治經驗以及價值理念的總和。可以看出,集體性的政治記憶既指向特定歷史場景中作為歷史事實的“事件”,又指向“事件”自身所蘊含的意義與價值。它們都會以“社會記憶”的形式保存在人們的頭腦里,在歷史和時代的變遷中依據一定的社會或政治目的不斷被喚起、重構,并得以固化和刻寫,進而發揮出積極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另一方面表現為人們共有的價值觀念,即一定社會的主流價值觀念。社會存在決定社會意識,人們在價值觀念上的多樣化是對社會存在復雜性的直接反映。社會的良性運轉需要面向多樣化的價值觀念并通過價值共識的達成以發揮其積極的社會整合功能。這樣的價值共識就會成為人們共有共享的價值觀念,成為一定社會的主導性、主流性價值觀念,從而為社會確立具有普遍意義的價值準則和規范。在這一過程中,思想政治教育能有效促進價值共識的達成,并積極宣揚社會主流價值觀念,塑造人們的精神空間;此外,思想政治教育的精神性公共空間還會以即時性的情感共鳴等形式表現出來。情感是人們在社會交往過程中對客觀事物的一種感性體驗,是對事物好惡的一種心理價值偏向。即時性情感共鳴主要指公眾面對同一事物或事件時產生的應激式、暫時性的感性認識。比如,觀看愛國主義題材的電影、參加升國旗儀式等活動時,人們會觸景生情并普遍性地迸發出強烈的愛國情感,這時就會產生即時性的精神共鳴。這種精神共鳴在特定的場景中也會形成特定的思想政治教育精神空間。精神性公共空間的內容是無形的,表現形式卻是有形的,他們通常以書籍、語言文字、電影電視等方式展現出來。

最后,從虛擬性維度理解思想政治教育公共空間,可稱之為思想政治教育的虛擬性公共空間,即思想政治教育的網絡空間。人類從農業社會、工業社會走向了信息社會,隨著信息產業的發展和移動網絡終端的普及,網絡作為一種革命性的力量徹底改變了人們的思想觀念與行為方式,從而型構出一種嶄新的網絡空間形態。具體而言,人正是通過自身的實踐創造和發展了網絡技術,與此同時,網絡技術的發展也進一步拓展了人的實踐場域,豐富了人的實踐方式。人類正是通過發展和利用網絡信息技術,制造和開發各類網絡終端和平臺并利用它們展開虛擬化的交往實踐活動,從而不斷促進網絡空間的形成和發展。可以說,網絡空間就是建基于網絡信息技術并通過人的交往實踐而形成的新的社會性空間形態。基于網絡技術自身以及現實的人的交往特點,網絡空間呈現出虛擬性、自由開放性、跨時空性等基本特征。網絡空間的形成和發展顯然已經改變了思想政治教育存在和發揮作用的空間環境和條件,網絡不僅充當思想政治教育的介質體和有效的技術手段,而且真正成為思想政治教育實踐展開的全新的空間場域。不同的思想政治教育主體開始在網絡空間中承擔、組織和開展思想政治教育活動,網絡社區、論壇等網絡次級空間亦成為思想政治教育展開活動的多樣化空間形式。面對流動的網絡信息,思想政治教育積極捕捉信息所承載的意義,并力圖在多元化的價值結構中發揮主流價值觀的規范和引導作用。面對人的虛擬化交往實踐,思想政治教育則通過制度約束、價值引導等方式來影響人、規范人、改變人,不僅促進網絡個體的健康發展,還在整體上維護網絡空間秩序,打造健康的網絡空間生態。由此,無論是“人”的要素(思想政治教育者和教育對象),還是“物”的要素(思想政治教育環境、載體、制度、內容等),都參與到網絡思想政治教育的實踐過程中來,各種要素彼此互動,從而在整體上構建出思想政治教育的網絡空間。

二思想政治教育公共空間的基本特征

思想政治教育公共空間既是思想政治教育主體通過思想政治教育實踐活動建構出的特定空間形態,也是社會公共空間思想政治教育化的必然結果,其基本特征主要表現為公共性、政治性、教化性和建構性四個方面。

1.公共性是思想政治公共空間的一般性特征。社會公共空間是思想政治教育公共性形成的外部空間條件,這決定了思想政治教育實踐面向的公共性特征,具體體現為:(1)思想政治教育公共空間是開放而非封閉的,它面向所有社會成員,人人都可以自由進入思想政治教育公共領域,共有和共享思想政治教育資源,參與思想政治教育的整個過程。尤其是網絡空間的形成和發展,在較大程度上延伸了思想政治教育的物質性和精神性公共空間,為思想政治教育公共空間的發展提供了新的空間條件。網絡空間具有明顯的去中心化特征,使得在網絡空間中絕對的話語權威被解構,人人都可以成為思想政治教育信息的生產者和傳播者,并在交流互動中達成價值共識,乃至形成一致的社會行動。(2)在思想政治教育公共空間中,各類主體能夠平等地參與到交往活動之中,體現出交互性特征。交互是指不同主體間進行的溝通、交流、討論、辯論等活動。公共空間中的交互主體具有多樣性,凡是進入思想政治教育系統、參與思想政治教育活動的人或組織即成為思想政治教育主體。彼此之間的交互方式也呈現多樣性,既體現為空間形態的多層次性(物質性、精神性、虛擬性),也表現為話語的表達、思想的碰撞、情感的宣泄和行為的示范等多樣化形式。這一交互過程充分體現了多元主體間的平等性關系,尤其在思想政治教育網絡空間之中,網絡空間的虛擬性、匿名性等特征,更是解構了交互主體先在身份、地位等社會性表征,賦予各類主體更為平等的參與機會。(3)思想政治教育公共空間內含一種公共精神,集中表現為積極地反映公眾訴求,維護公共利益,關注公共事件。有學者認為:“公共性是共在世界中處理不同存在者之間關系時具有共識性的普遍法則與價值追求,是人類社會生活對公共利益集體性訴求中呈現的品質或屬性。”羅仲尤,鄒德萍.論思想政治教育的公共屬性[J].思想教育研究,2017(09):13.在現實性上,每個現實的人都有自己的利益訴求,這種利益訴求在人的社會交往關系中就會形成一定的利益關系結構。如何處理好個體利益與集體利益、部分利益與整體利益之間的關系隨即成為一個現實命題。在思想政治教育意義上,其公共性特征要求把個體放置于整體的社會關系中進行考察,在公共利益的實現過程中實現個體利益。由此,通過公共參與來維護公共利益既是思想政治教育的價值追求,也是思想政治教育公共空間的重要表征。

2.政治性是思想政治公共空間的本質性特征。列斐伏爾指出:“空間不是一個被意識形態或者政治扭曲了的科學的對象;它一直都是政治性的、戰略性的。”列斐伏爾.空間與政治(第二版)[M].李春,譯.上海:人民出版社,2015:37.空間是政治化、社會化的場所,是受政治規制的一種“資本”和“戰略資源”。空間的政治化最直觀的感受在于包括土地在內的各種空間資源的規劃和使用,在區域行政管理上表現為對包括城市和鄉村在內的不同空間形式的功能定位和有效管控。事實上,政治性不僅體現于物理性和社會性空間,還明顯地體現于人的精神性空間。對于以傳播一定社會、一定階級和政治集團的思想價值觀念為核心任務的思想政治教育而言,其本質屬性即體現為政治性。有學者就特別指出,思想政治教育的價值觀念體系以政治思想為主導,同時,思想政治教育又體現為一種以政治關系為核心的社會關系。思想政治教育還依賴特定的政治制度和政治權力,是一種制度化的思想傳播活動參見:孫其昂.政治性:思想政治教育的內容本質[J].南京社會科學,2006(03):5657.。思想政治教育公共空間是思想政治教育與公共空間相互交融、相互建構的場域。思想政治教育的本質屬性決定了當社會公共空間被賦予思想政治教育價值和功能時,其政治性也隨之產生。可以說,思想政治教育的政治性本質決定了思想政治教育公共空間的政治性特征。思想政治教育公共空間的政治性特征會進一步賦予公共空間一定的意識形態教化功能,無論是物質性公共空間、精神性公共空間還是虛擬性公共空間,都承擔著重要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促使公共空間活動的參與者能夠自覺接受社會主流意識形態的價值引導,其過程的展開和目標的達成也勢必進一步鞏固和拓展思想政治教育公共空間。

3.教化性是思想政治公共空間的功能性特征。思想政治教育作為一項重要的社會實踐活動,其政治性本質使得它發揮著不可替代的社會教化作用。“教”在根本上體現了一定社會、一定階級的根本要求,“化”則指受教育者將其內化于心、外化于行,既轉變思想,又規范行為。實質上,思想政治教育的實踐過程就是一個教化的過程,它不僅是自上而下式的“上施下效”過程,還是自下而上式的價值提升過程。這個過程包含了不同思想政治教育主體對意義和價值的共享以及基于理性秩序的自我選擇,并最終在交往互動過程中達成價值共識參見:陳宗章.先秦儒家教化思想研究[M].南京:南京大學出版社,2018:193.。顯而易見,這種交往互動是在一定的空間場域中展開的,積極發揮思想政治教育公共空間的教化功能,能夠更好地以“和風細雨”的“浸潤式傳播”達到教化的目的。應該說,思想政治教育公共空間蘊含著重要的教化力量,作為一種滲透性要素,能夠直接或間接地表達社會主流價值觀念的內容和價值取向。利用公共空間進行思想政治教育,也有助于提高教化的“空間感”和“儀式感”,從而使得教育對象能夠更好地向教育者所期望的方向發展。事實上,教育者也正是通過空間化的表達方式,實現“顯性的有形”與“隱性的無形”的有機結合,進而將社會主流價值觀念傳播給社會成員,達到積極的教化效果。所謂“顯性的有形”是指思想政治教育公共空間在形式或內容上的實在性,可以通過感官直接感知;而“隱性的無形”是指思想政治教育公共空間的價值旨歸,體現其自身內涵的教育目標以及相應的觀念、精神、價值等。在公共空間中開展思想政治教育就是將思想政治教育內容融入多樣化的思想政治教育載體,在公共空間中形成一個特定的思想政治教育場域。人們一旦進入這一場域,就能夠感受到它的價值導向和規范作用。總而言之,公共空間是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載體形式,通過公共空間將思想政治教育的“無形價值”具象化于大眾面前,能夠積極引發人們的自覺感悟和理性反思,進而內化成為人們改變自我、向上向善的精神力量。

4.建構性是思想政治教育公共空間的生成性特征。思想政治教育是“一定社會、階級或政治集團把一定的思想觀念、政治觀點、道德規范等,有意識、有目的、有計劃、有組織地傳播給團體內部成員及其他社會成員,使之主動認同和接受其核心價值觀念,并養成符合特定要求的行為方式的社會實踐活動。”陳宗章.“網絡輿論反轉”現象的思想分析與問題應對[J].探索,2020(03):171.深入考察思想政治教育的實踐過程,筆者以為,思想政治教育公共空間的生成和發展具有明確的建構性。一方面,思想政治教育公共空間與人是相互構建的關系。思想政治教育公共空間與人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相互影響、相互作用的。具體而言,公共空間是社會存在物而不是自然存在物,我們不能簡單地將自在的公共空間等同于思想政治教育公共空間,這種空間是一切參與到思想政治教育過程中的“思想政治教育人”及其實踐活動構建出來的。而思想政治教育公共空間一旦形成,就會發揮出影響人、塑造人的功能與價值;另一方面,思想政治教育公共空間具有明確的目的性,是教育主體發揮自身主體性向教育對象傳遞一定的思想價值觀念的過程。這一過程的展開正是在公共空間及其內涵的思想政治教育要素與受教育者之間的互動中完成的。一言以蔽之,思想政治教育公共空間是在思想政治教育實踐過程中構建起來的,內在地體現著“教育與被教育”的實踐關系。公共空間作為思想政治教育的載體和場域,發揮著傳播社會主流思想觀念的作用,能夠有效影響、引導和塑造現實的人的精神世界,對人們產生持續深遠的影響。另外,思想政治教育公共空間的建構性還集中體現為自身空間形態的動態發展性,即隨著社會轉型發展以及思想政治教育內容、任務、方法等的變遷,思想政治教育公共空間也會不斷變化發展。從思想政治教育物質性空間具體形式的變化,到精神性空間內容和層次上的躍升,再到虛擬網絡空間的形成和發展,都反映了思想政治教育公共空間的延展性和發展性。

三思想政治教育公共空間的建構路徑

加強思想政治教育公共空間建設,對于發揮公共空間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提高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具有重要意義。基于對思想政治教育公共空間基本類型及其公共性、政治性、教化性和建構性特征的分析,我們以為,應從以下三個主要方面積極建構思想政治教育公共空間。

第一,發揮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引領作用,培育公共理性和公共精神。建設好思想政治教育公共空間,需要加強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引領作用,使之成為人們共同的價值追求。說到底,思想政治教育就是價值觀教育,通過對人的精神世界的改造實現其政治和社會目的。當前,我國與世界各國的交往日益密切,正處在全面深化改革的攻堅期、社會轉型的關鍵期,社會結構的深刻轉型必然帶來人們思想觀念的多樣化發展。在復雜的國內外環境下,多元價值觀念涌入了社會公共空間。可以說,“價值多元化”是社會轉型發展的必然結果,但如果不加以有效約束和積極引領,就可能陷入“價值多元主義”“價值相對主義”的窠臼,從而對社會主義主流意識形態構成沖擊。為了發揮好社會公共空間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必須發揮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對思想政治教育公共空間的價值引領作用。而思想政治教育公共空間的核心要素是人,即參與思想政治教育實踐活動、進入思想政治教育系統中的人,正是人的實踐活動及其交互關系構建起思想政治教育的公共空間。為此,構建良好的思想政治教育公共空間需要進一步培養人的公共理性和公共精神,這是建構思想政治教育公共空間的主體要件。作為理性在公共領域中的運用,公共理性主要反映公民通過公共對話和協商,把離散式的個體偏好進行聚合,繼而轉變成的一種正當性共識參見:韓璞庚,張穎聰.公共理性與民主芻議[J].學術界,2019(12):94.。公共精神則指向公民在社會公共生活中表現出的關注社會整體發展和公共事務的價值傾向和選擇,是具有強烈的參與意識、協商精神、掌握公民技能等思想覺悟和行為的總稱。參與公共空間實踐活動的人是否具有公共理性和公共精神,是思想政治教育公共空間能否有效發揮作用的重要前提。為此,要引導公民積極參與社會交往活動,參與公共事務的治理,切實提高其參與公共事務的能力和水平。在現代社會公共事務中,公民在社區、街道乃至互聯網論壇等公共空間以多種形式參與到公共事務之中,并在一定程度上扮演著重要的執行者、監督者的角色,進而將公共空間資源進行再分配。這不僅能夠增強公民的社會參與感、歸屬感,提高其參與公共事務的主動性,還能夠促使公眾更好地接受社會主流價值觀念,提升思想政治教育的實際效果。

第二,豐富思想政治教育公共空間的實踐形式,加強內容建設。思想政治教育公共空間內部是一個相互影響、相互交融的統一體,無論是物質性空間、精神性空間還是虛擬性空間,都需要根據思想政治教育的內在需要,不斷豐富其實踐形式,加強其內容建設。

(1)物質性空間是思想政治教育公共空間生產與再生產的基礎,是思想政治教育意義與價值的重要載體。我國已經初步建立了系統化的思想政治教育物質性公共空間,包括各類紀念場館、展覽館、主題廣場等具體形式,在全國范圍內建立了一大批革命傳統和愛國主義教育基地,發揮了積極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在新時代背景下,我們需要結合中華民族5000年的文明史,尤其要深入我國社會主義革命、建設和改革開放的偉大實踐,積極挖掘思想政治教育的豐富資源,以實現其空間性轉化。這既能夠不斷充實現有思想政治教育物質性公共空間的內容,又能夠不斷加強新的公共空間形式建設,并在實踐方式上不斷創新,通過顯性和隱性教育相結合的方式使社會主義主流價值觀念深入人心。

(2)精神性空間代表了思想政治教育公共空間的內在靈魂。加強思想政治教育精神性公共空間建設,一是要結合新的時代條件和社會、政治發展的實際需要,通過一定的實踐形式不斷喚起集體性政治記憶,并使之固化為人們共有的價值觀念。比如,利用國家紀念日,借助紀念儀式來促發思想政治教育意義,使得人們通過參與紀念活動和相關儀式,增強對黨和國家的認同感,積極傳播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二是要以馬克思主義為根本指導,本著“百花齊放,百家爭鳴”的開放精神積極鼓勵社會主義文化創造,繁榮發展社會主義先進文化。文化的核心是意識形態,通過文化符號的系統建構來型構思想政治教育精神性空間,是對物質性空間的進一步延伸和拓展,是在思想政治教育意義上打造社會主義精神共同體的關鍵點。

(3)虛擬性的網絡公共空間作為一種新型的社會空間形態,具有快捷、公開和交互的特性。網絡空間的形成和發展豐富了思想政治教育公共空間的形式和內容,拓展了人們交往互動的載體和渠道,廣大網民可以借助微博、微信、論壇、貼吧等平臺實時展開思想的交流與互動,并在交流互動中生成新的思想政治教育意義。這要求我們善于運用先進的網絡化、信息化技術,充分利用形式多樣的網絡化平臺,有效轉變話語方式,不斷豐富思想政治教育網絡空間的內容建設。即在網絡空間的多元價值結構中,發揮社會主義主流價值觀念的引導作用,加強包括各類網絡社區在內的次級空間建設,通過文字、圖片、音視頻等多種方式推進思想政治教育,從而把思想政治教育和網絡空間的優勢結合起來,增強網絡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

第三,加強思想政治教育公共空間治理,打造良好的空間生態。改革開放以來,隨著市場經濟的快速發展和社會結構的根本轉型,在經濟社會全面進步的同時,也產生了許多“思想問題”,包括“功利主義”“個人主義”“拜金主義”以及資產階級“自由主義”“歷史虛無主義”等錯誤思想觀念。這些思想觀念會以各種方式附著乃至滲透于社會公共空間之中,進而對思想政治教育公共空間的發育和發展產生深刻影響。

一方面,思想政治教育公共空間是社會公共空間的構成部分,直接受到社會整體空間環境的影響和制約。由此,加強思想政治教育公共空間治理,首先要“軟硬兼施”“多管齊下”,運用好法律和道德手段,在整體上建構良好的社會公共空間生態。一是繼續建立健全相關法律法規制度,以明確公共空間的法律界限,厘清不同主體的權利與義務關系,闡明不同主體行為造成的法律后果,從而為公共空間治理提供法律依據和制度保障;二是充分發揮道德在公共空間治理中的規范和引導作用。道德規范是公眾在公共交往中共同遵守的行為準則,但在不同的空間語境下也會體現出不同的具體要求。公眾應樹立正確的道德觀念,加強道德自律,提升道德素養,增強在公共交往活動中明辨是非的能力,使得自身的行為符合道德規范的基本要求。

另一方面,要進入思想政治教育公共空間內部,從多個層面入手,加強網絡思想政治教育公共空間治理。治理不同于一般性的控制、管理,而是強調多元共治、制度化和高效率等。首先,思想政治教育公共空間是一個開放性場域,其公共性特征要求多元化思想政治教育主體共同參與到自身的治理實踐中來。只有在多元主體之間建立一種相互理解和承認的關系結構,才能展開積極協商,達成價值共識,并圍繞一致的目標展開一致的思想政治教育行動,形成高效的治理共同體。其次,要完善思想政治教育公共空間的制度化建設,即把思想政治教育公共空間的治理及其實際運行納入整體性的制度框架之中,建立健全思想政治教育公共空間的領導和管理結構,完善相關制度規范(涉及思想政治教育公共空間的建設程序、運作機制、管理要求等),實現其治理目標、過程、監督和評估的規范化運作。最后,要善于運用新技術、新方法提升思想政治教育公共空間治理水平。技術是公共空間治理的關鍵,尤其是針對虛擬化的思想政治教育網絡空間。比如,運用好檢測技術以服務思想政治教育公共空間準入規則的制定和實施,包括對公共事務參與主體的實名制檢測、公共交互的合規性檢測、對不良信息的過濾和糾正等;而監管技術的運用和創新,則可以實現對思想政治教育公共空間的高效、智能監管。比如,針對公共空間的失范群體,可以按照風險等級對之進行劃分,并對其失范行為進行積極干預、引導和有效管控等。總之,只有采用綜合手段,才能實現對思想政治教育公共空間的有效治理,從而打造良好的空間生態。

猜你喜歡
公共空間思想政治教育
城市更生的公共空間:香港舊城華人歷史街區的保護發展經驗
中國名城(2016年12期)2016-12-07 18:18:02
關于漢畫像石圖形符號在公共空間中的作用摭談
藝術科技(2016年9期)2016-11-18 16:14:25
廣西南寧市金湖廣場使用狀況評價
價值工程(2016年29期)2016-11-14 02:49:29
現代城市公共空間中的像素藝術探究
“物”化的空間
儒學轉型與民間社會的新維度
江淮論壇(2016年5期)2016-10-31 16:43:08
優化國有企業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路徑研究
中國市場(2016年33期)2016-10-18 13:52:19
高職學院大學生信仰迷失的原因及對策
科技視界(2016年21期)2016-10-17 18:58:09
加強思想政治課在大學慕課開放課程的地位研究
考試周刊(2016年79期)2016-10-13 23:26:45
淺析紅色文化與高職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考試周刊(2016年77期)2016-10-09 11:59:13
主站蜘蛛池模板: 国产精品香蕉| 国产精品自拍合集| 欧美日韩激情在线| 中文字幕无码制服中字| 精品无码国产一区二区三区AV| 99国产精品国产| 国产精品v欧美| 91精品专区| 欧美另类第一页| 欧美精品亚洲精品日韩专区va| 国产精品福利尤物youwu| 国产亚洲精| 久久这里只有精品免费| 伊人久久青草青青综合| 色哟哟国产精品一区二区| 国产成人精品亚洲77美色| 亚洲成网777777国产精品| 日韩天堂在线观看| 国产一区在线观看无码| 亚洲午夜片| 精品三级网站| 青青国产视频| 99人妻碰碰碰久久久久禁片| 国产毛片片精品天天看视频| 精品视频第一页| 午夜爽爽视频| 国产微拍一区| 久久无码免费束人妻| 亚洲天堂免费观看| 91无码人妻精品一区| a毛片免费看| 污视频日本| 日韩专区第一页| 71pao成人国产永久免费视频| 国产免费久久精品99re不卡| 无码网站免费观看| 在线观看免费国产| 亚洲成av人无码综合在线观看| 亚洲色图欧美激情| 黄色网站不卡无码| 国产一二视频| 亚洲精品国产综合99久久夜夜嗨| 国产精品美女在线| 免费黄色国产视频| yy6080理论大片一级久久| 国产无码在线调教| 亚洲女同一区二区| 亚洲国产清纯| 91成人在线免费视频| 久久成人国产精品免费软件| 一级一级一片免费| 欧美一区精品| 女人18毛片久久| 日韩在线视频网站| 亚洲成人网在线观看| 这里只有精品免费视频| 精品亚洲麻豆1区2区3区| 在线日本国产成人免费的| 亚洲永久色| 成人精品视频一区二区在线| 国产丰满大乳无码免费播放| 色婷婷成人网| 极品国产在线| 亚洲最黄视频| 白丝美女办公室高潮喷水视频| 午夜视频日本| 国产00高中生在线播放| 国产精品视屏| 欧美国产精品不卡在线观看| 国产精品大尺度尺度视频| 日韩毛片免费观看| 国产免费久久精品99re丫丫一| 高清无码手机在线观看| 精品国产91爱| 亚洲中文字幕久久无码精品A| 天天躁狠狠躁| 亚欧成人无码AV在线播放| 免费三A级毛片视频| 亚洲日本一本dvd高清| 国产亚洲视频播放9000| 日本精品αv中文字幕| 国产91蝌蚪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