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思泳
摘 ?要:教學活動的目的是教師采用適當的教學方法,在最短的時間內讓學生獲得更多的知識,當前,新課標對初中英語的教學目標的要求是,在義務教育階段,學生要鞏固和擴大英語基礎知識并發展聽說讀寫基本技能培養綜合英語應用能力,同時在英語的學習過程中,要樹立正確的人生觀、世界觀和價值觀,提高整體的人文素養,初中的英語閱讀教學也同樣需要達到這些目標,在英語閱讀教學過程中,一方面要根據學情和教材編寫內容的需要,采取有效合理的教學模式,傳授學生知識培養技能,同時,要讓學生通過閱讀更好的提升個人素養,使學生學以致用是本文研究的主要目標。
關鍵詞:初中英語;閱讀教學;策略
英語閱讀教學一方面要傳授給學生知識,而更主要的是培養學生的閱讀能力和提高他們的人文素養,那么在英語閱讀教學過程中,怎樣才能達到這些教學目標?采取怎樣的教學模式?首先必須要全面分析初中英語閱讀教學中主要存在哪些問題,要有針對性的解決相應的問題才能對癥下藥,全面提升學生的英語閱讀水平,達到具體的教學目標。
一、初中英語課文閱讀教學中存在的主要問題
就當前的英語閱讀教學中普遍存在很多的問題,通過筆者多年的實踐經驗總結如下:
(一)教師滿堂灌忽視學生的主體作用
在當前的初中英語教學過程中,在課堂上教師以自己為中心實行滿堂灌的方式,不注意學生閱讀技巧的培養,學生被動的接受知識,難以達到提升語言素養的目的,過多的講解語法忽略學生理解力的培養,受到傳統的語法、翻譯方法的影響, 教師在閱讀教學中一味的灌輸語法和知識點,把常規的閱讀當做精讀,總是教學生品讀生詞,講解單詞,補充詞組羅列,很多語法,逐句逐段的分析,句子結構講解各種語法,但有的卻把一般的閱讀當做課外讀物,勾畫詞組對對答那學生自讀了解一下故事大概即可[1]。由于教學方法的單一和成就學生感到乏味,對學習英語和閱讀理解不感興趣,這樣很難提高他們的閱讀理解能力。
(二)沒有注重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
教師忽視了學生常規的學習習慣,而在課堂上采取個人自認為的學習方式,讓學生同步的學習,而沒有注重培養學生正確的學習習慣,部分學生不能持之以恒,堅持不懈地進行英語閱讀理解的學習,所謂遇到困難就失去信心,教師不善于引導,難以取得較好的教學效果和學習成績[2]。
(三)教師沒有系統化的教學模式
部分教師由于缺乏教學經驗,在實踐中沒有形成個性化的教學模式,當前教學需要每個教師形成一套科學有效的能夠體現新課標需要、能夠滿足學生主體作用、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和促進學生體驗的課堂教學模式,這樣才能讓學生愛好閱讀理解,從而形成良好的閱讀習慣,提高英語閱讀教學效果[3]。
(四)閱讀教學的工作量不夠
雖然英語的閱讀教學只是英語教學中的一小部分,但是長期的堅持英語閱讀的教學,能夠很好的提升學生的聽說讀寫能力,而部分老師卻忽視閱讀理解教學的重要性,只是做一些簡單的訓練,由于學習量無法保障,導致教學目標和教學計劃沒有在系統方案中按計劃完成。
二、如何提高課堂閱讀教學的效果
(一)必須改變觀念
教師必須轉變教學觀念,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加強對英語教學中閱讀理解能力的提升和基本技能的訓練,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教師應該避免滿堂灌,要做到以學生為中心閱讀技巧,閱讀方法全面指導,以提高閱讀速度和提升閱讀水平為主要方向,引導學生進行泛讀、速讀、略讀、尋讀等[4]。同時注重學生綜合英語應用能力的提升,倡導學生體驗參與的教學模式,才能使學生形成積極的情感態度,從而主動的思考問題,解決問題,提升個人人文素養,為學生終身學習打下良好的基礎。
(二)采用語篇教學法
有的教學應該從整體到部分,再由部分到整體,按照整體—局部——整體的步驟,不斷的提升閱讀訓練。在英語閱讀教學中要通過讀句子讀段落,在最后達到最正確的理解全文,為此,以此教學中,教師要引導學生借助于上下文揣摩詞義,理解句子的內在含義,弄清全文的中心思想,從而更清楚文章的內在結構,可以讓學生先粗讀課文,在理解大意的基礎上再細讀整篇文章,讓學生“見之森林”,知其概貌。然后通過關鍵詞和尋找主題句的過程中分析文章的觀點,深化閱讀理解[5]。愛因斯坦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初中英語閱讀教學最關鍵的是要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因此,可以將一些圖片,幻燈片和實物、多媒體直接運用到教學過程中作為直接導入法,讓學生聯系生活實際設置情景,自由的發揮學習的知識,這樣更能達到教學效果。
(三)針對具體學情采取合理的教學模式
在初中英語閱讀教學中要精心的設計教學內容,最主要的是根據課堂問題,設置教學模式,針對學生閱讀理解中存在的問題,引導學生發散思維,自主研究。閱讀理解過程中也是一種語言心里猜測的過程,讓學生閱讀前面的內容,猜測后文有可能出現的各種情況,用英語思維的模式表達自己的看法和見解,教師的責任是星星之火是點燃他們的火把,讓學生自由的發揮。不論采用何種教學模式,目的就是喚起學生的注意力和學習的熱情與動力。但是教師的提問必須要針對具體的問題有的放矢,有具體的目標,針對不同的內容,采用不同的教學目標設置問題,引導學生采用開放式的方式回答問題,可以逐層的提升閱讀的難度,同時將閱讀技巧靈活的運用到教學過程中[6]。
(三)培養學生閱讀理解的良好習慣
習慣的力量是驚人的,一旦形成良好的習慣將會使學生終生受益,好的習慣也不容易改變,首要的是讓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才是他們取得成功的關鍵,教師應該認識到學生養成良好習慣的重要性,一種性格關系到一個人一生的命運,所以要提高英語教學效果,教師要改變教學觀念,以學生為主體,以教師為主導,逐步的加強學生閱讀技能的訓練,除了采用多種教學方法和閱讀技巧,采用問題教學的模式,整片貫穿思維的閱讀理解方法,同時,要進一步加大閱讀量,讓學生在課外多閱讀國外名著,形成一套系統的學習習慣,持之以恒才能保障英語閱讀理解能力。
三、總結
總之,歌德說過這樣一句話:“由于習慣的力量,我們總要看眼已經停了擺的鐘,似乎他還在走。” 作為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將學生培養成人,是自己的理想,因此培養學生自身的學習習慣和自學的能力,才能保證他們在學習的道路上走得更遠更久。
參考文獻:
[1]譚雯藎.高中英語課文閱讀教學策略探討[J].農家參謀,2019(05):168.
[2]李新星.“新高考”時代下高中英語課程教學策略探究[J].英語教師,2018,18(05):49-53.
[3]李荊旭迪.淺談小學低段英語課文閱讀的教學策略[J].中國校外教育,2017(13):75-76.
[4]王歡.對交互式教學法應用在英語閱讀教學中的研究[J].西部皮革,2017,39(04):190.
[5]王春光.探究高中英語有效的課文閱讀教學策略[J].內蒙古教育(職教版),2016(12):54.
[6]周琴.初中英語課文閱讀教學策略探討[J].名師在線,2016(09):48-49.力的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