宮彩瑩


【摘要】 目的 探究自由體位聯合分娩鎮痛對陰道分娩結局的影響。方法 選擇86例擬行陰道分娩的產婦作為研究對象, 依據隨機數字表法分為A組和B組, 每組43例。A組給予分娩鎮痛聯合自由體位助產, B組開展常規分娩助產。比較兩組產婦產程持續時間、疼痛數字評分法(NRS)評分及母嬰不良結局。結果 A組第一產程、第二產程、總產程持續時間均短于B組, 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兩組第三產程持續時間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A組產后2 h、6 h、12 h 的NRS評分均低于B組, 差異均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A組產后出血率2.33%、羊水過多率2.33%、胎兒宮內窘迫率4.65%、新生兒窒息率0均低于B組的16.28%、13.95%、18.60%、9.30%, 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 在陰道分娩中, 自由體位聯合分娩鎮痛能夠縮短產程時間, 利于胎兒娩出, 可緩解產婦疼痛情況, 且可改善分娩結局, 應用價值較高, 值得推薦。
【關鍵詞】 陰道分娩;分娩鎮痛;自由體位;分娩結局;疼痛程度;產程
DOI:10.14163/j.cnki.11-5547/r.2020.26.029
妊娠、分娩是女性特殊生理階段, 同時產婦在分娩后面臨角色轉變情況, 身心均承受巨大壓力, 產前容易出現焦慮、緊張和恐懼情緒, 若調節不當會導致第一產程行為異常, 甚至延長產程, 嚴重時影響母嬰安全及分娩結局, 因此臨床重視進行科學的助產干預[1, 2]。目前臨床鼓勵自然分娩, 但很多產婦擔憂疼痛、分娩結局等問題, 產前存在諸多顧慮, 因此臨床重視開展分娩干預工作, 旨在找尋科學有效的干預方式, 減輕產婦疼痛程度, 改善分娩結局[3, 4]。本文探究了自由體位聯合分娩鎮痛對陰道分娩結局的影響, 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 1 一般資料 選擇2018年1月~2019年12月在沈陽維康醫院擬行陰道分娩的86例產婦作為研究對象, 將產婦依據隨機數字表法分為A組和B組, 每組43例。A組年齡23~47歲, 平均年齡(35.21±4.07)歲;孕周37~41周, 平均孕周(38.72±2.76)周;其中初產婦25例, 經產婦18例。B組年齡22~48歲, 平均年齡(35.43±4.48)歲;孕周36~42周, 平均孕周(39.13±2.93)周;其中初產婦24例, 經產婦19例。兩組產婦的一般資料比較, 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具有可比性。
1. 2 納入及排除標準 納入標準:①單胎分娩產婦;②神志清楚并具有正常語言能力產婦;③對研究知情并簽署同意書產婦。排除標準:①伴有凝血功能障礙的產婦;②合并妊娠高血壓綜合征(妊高癥)、妊娠期糖尿病等妊娠合并癥產婦;③既往精神病史產婦。
1. 3 方法 B組開展常規分娩助產, 監測產婦產程變化情況, 做好胎心監測情況, 叮囑產婦臥床休息, 可適當進行活動, 以上下樓梯為主, 第一產程以仰臥位或側臥位為主, 第二產程可選擇截石位。A組給予分娩鎮痛聯合自由體位助產。分娩鎮痛:觀察產婦宮縮, 待其出現規律宮縮后監測宮口張開情況, 待其張開2 cm時創建靜脈通道, 產婦取左側臥位, 保持腿部屈曲, 后背弓起, 保證脊柱關節呈開放狀態, 確定L2~3為穿刺點, 硬膜外穿刺, 成功后在頭端植入硬膜外導管, 給予產婦3 ml利多卡因(1%), 觀察5 min, 無不適情況后連接鎮痛泵, 給予羅哌卡因(0.08%)、舒芬太尼(0.4 μg/ml),?泵注速度控制在8 ml/h, 鎖定時間為30 min。麻醉后觀察產婦狀態, 助產士評估產婦肌力, 待其>4級后產婦可自由選擇體位, 以臥位、站位、坐位、趴位、跪位、蹲位等為主, 適當協助使用分娩球、坐式馬桶或手扶把, 根據分娩狀況可適當調整體位, 對于宮縮過強或感覺疲憊產婦, 可采取臥位休息, 全程監測胎心、宮縮和血壓情況。對于第二產程, 產婦首選可自然屏氣用力的體位, 觀察胎頭露出情況, 待其露出2~3 cm時準備接產, 此時產婦可自行選擇俯臥位、半臥位或側臥位, 半臥位時床頭可抬高30~60°, 密切監測產程中產婦變化情況。
1. 4 觀察指標及判定標準 比較兩組產婦產程持續時間、NRS評分及母嬰不良結局。①產程持續時間:主要統計第一產程、第二產程、第三產程和總產程持續時間。②于產后2 h、6 h、24 h使用NRS[5]評估產后疼痛情況, 用0~10數字表示疼痛程度, 0分端為無痛, 10分為疼痛難忍;③母嬰不良結局包括產后出血、羊水過多、胎兒宮內窘迫、新生兒窒息。
1. 5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23.0統計學軟件對數據進行處理。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 x-±s)表示, 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檢驗。P<0.05表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 1 兩組產婦產程持續時間比較 A組第一產程、第二產程、總產程持續時間均短于B組, 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兩組第三產程持續時間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2. 2 兩組產婦NRS評分比較 A組產后2 h、6 h、12 h 的NRS評分均低于B組, 差異均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2. 3 兩組母嬰不良結局比較 A組產后出血率、羊水過多率、胎兒宮內窘迫率、新生兒窒息率均低于B組, 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3。
3 討論
分娩是女性特殊生理階段, 目前臨床提倡自然分娩, 但產婦懼怕疼痛情況, 身心均受到嚴重影響, 甚至會影響分娩結局, 因此臨床重視進行分娩干預, 以求改善分娩結局, 保證母嬰安全。但是目前分娩干預方式選擇尚無定論, 臨床需結合產婦實際情況做進一步分析, 以此制定良好的分娩方案[6, 7]。
本次研究結果顯示:A組第一產程、第二產程、總產程持續時間均短于B組, 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兩組第三產程持續時間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A組產后2 h、6 h、12 h 的NRS評分均低于B組, 差異均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A組產后出血率2.33%、羊水過多率2.33%、胎兒宮內窘迫率4.65%、新生兒窒息率0均低于B組的16.28%、13.95%、18.60%、9.30%, 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原因分析如下:目前分娩鎮痛在產科應用較為廣泛, 可采取持續硬膜外阻滯麻醉方式, 此方式對運動神經阻滯較為輕微, 可有效減輕產婦痛感, 同時對產婦活動限制較輕, 利于產婦分娩過程中體位調整[8]。對于分娩過程是否順利受多因素影響, 其中產道因素較為固定, 產婦分娩情況受產力、產婦精神狀態等影響較大, 而自由體位能夠更好調節產力和產婦精神狀態情況, 與常規仰臥位相比, 豎位可改善胎兒與母體骨盆關系, 更利于胎兒娩出, 同時胎頭與宮頸貼合較緊, 子宮本體存在反射反應, 能夠引發更長且更有效的宮縮, 進而增強產力, 更利于促進自然分娩[9, 10]。同時對于胎位異常情況, 自由體位可發揮杠桿原理作用, 并具有重力作用, 加之脊柱屈曲, 能夠促使胎兒前移, 促使胎頭與胎兒脊柱夾角調整, 緩解胎頭俯扭不良情況。此外自由體位更利于腰部屈曲, 利于胎頭俯屈, 更利于下降和旋轉, 再以手膝著地的爬位為例, 產婦骨盆前后翹動, 在重力作用下, 胎兒最重部分向前旋轉, 骨盆內胎頭位置隨之發生變化, 更利于旋轉, 進而調整胎兒宮腔內狀態, 更利于娩出[11, 12]。
綜上所述, 在陰道分娩中, 自由體位聯合分娩鎮痛能夠縮短產程時間, 利于胎兒娩出, 緩解產婦疼痛情況, 且可改善分娩結局, 應用價值較高, 值得推薦。
參考文獻
[1] 楊梅. 分娩鎮痛配合自由體位陰道分娩的臨床效果觀察. 中國現代醫生, 2019, 57(5):61-63.
[2] 楊炯蘭, 許尹麗, 李開娟. 自由體位聯合分娩鎮痛與傳統臥位對陰道分娩結局的影響. 微創醫學, 2018, 13(6):799-800.
[3] 曹清香. 體位對鎮痛分娩產婦分娩結局的影響. 醫療裝備, 2019, 32(22):73-74.
[4] 毛清芬, 盧曉. 自由體位聯合分娩輔助措施對初產婦陰道試產疼痛及分娩結局的影響. 中國婦幼保健, 2019, 34(6):1268-1271.
[5] 張國紅. 自由體位在分娩鎮痛第二產程中的應用價值. 河南醫學研究, 2019, 28(4):650-652.
[6] 余美紅, 汪增洲, 余波, 等. 分娩鎮痛配合自由體位在自然分娩初產婦中的應用效果. 醫療裝備, 2018, 31(18):79-80.
[7] 裴美娥, 謝小燕, 李麗芳, 等. 分娩鎮痛結合自由體位在產程中的應用及效果分析. 中國現代藥物應用, 2018, 12(21):171-172.
[8] 李艷梅, 陳遠清. 導樂陪伴結合自由體位聯合腰硬麻醉鎮痛在有條件經陰道分娩產婦中實施對自然分娩促進效果. 齊齊哈爾醫學院學報, 2017, 38(24):2971-2972.
[9] 李開娟, 許尹麗, 文蓉, 等. 自由體位聯合硬膜外腔鎮痛在自然分娩中的綜合效果分析. 微創醫學, 2018, 13(4):523-524, 554.
[10] 孫金梅, 王寶紅, 李紅梅. 自由體位聯合硬膜外麻醉鎮痛對初產婦經陰道分娩的影響. 山西醫藥雜志, 2015, (24):2931-2932.
[11] 孔亞利. 自由體位在初產婦鎮痛分娩中的臨床研究. 南京中醫藥大學, 2017.
[12] 劉小非, 王劍鷹, 王莎莎, 等. 無痛分娩中自由體位對母兒的影響. 中國婦幼健康研究, 2015, 26(6):1218-1219.
[收稿日期:2020-06-12]